新书推荐 | 双推计划:常销书 在榜畅销书 推荐畅销书 | 获奖图书

不灭的野火——读龙应台《野火集》

《野火集(二十年纪念版)》,龙应台/著,2010年05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2005年暑假我在上海《东方早报》实习的时候,替记者参加一个青年文学研讨会,由于地方生疏而耽搁了时间,我与龙应台擦肩而过——我到了会场,而她正要离开。我当时并不在意这个其貌不扬、从身边走过的人,因为我对她了解甚少,也没怎么读过她的作品,只是在之前的新闻写作课上得知:她曾是台北市的文化局局长。这学期上《20世纪台湾文学与文化研究》的第一节课,老师让我们看龙应台的一篇文章《你可能不知道的台湾》,这才使我对龙应台产生些许兴趣,在图书馆借了她的《野火集》来看。

1984年的台湾,正处于热切希望突破现状,冲撞权威的时候。现在看来,那也是充满了台湾命运的种种契机的时代。龙应台“去国”回台一年后,因不满电视新闻中一位女“立委”自私自满的谈话,一口气写下《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投给并无太深关系的《中国时报》。星星之火由此演变成一股燎原的“野火”,烧出一本《野火集》来。网上有书评介绍:1985年《野火集》成书上市,不到一个月再版24次,后势野火更惊人,说野火是一个时代的共同符号一点不为过。“野火”之所以旺盛,原因其实很简单:“焦灼的时代需要批判的声音”。

上《20世纪台湾文学与文化研究》的刘俊峰老师不止一次提到:“大陆比台湾晚了二十年。”从《野火集》里二十年前的台湾和现在的中国大陆对比,我深刻地感到这一点。二十年前台湾的社会问题,今天就摆在我们面前。鲁迅说过,他害怕自己所看见的(阿Q)并非现代的前身,而是其后,或者竟是二三十年之后。《野火集》也同样给我这种感觉。《野火集》写于20年前,但我却在看到了20年后的中国。或许龙应台当时写那些文章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她曾对《南风窗》的记者说:“写那本书时,我怀有一种纯真的正义感,路见不平就拔刀而出。现在看来,并不成熟。”但本质的东西是最难改变的,或许正是因为《野火集》写出了中国人共有的本质,才让我获得强烈的共鸣。

龙应台对社会的批判不遗余力,也不留情面,好比有骨头噎在喉咙里,非一吐为快不可。她的文章针砭时弊、一针见血,常常针对一种社会现象,一类具体事物,甚至于一个人、一句话、一件事,给予无情的透视和直接的批评,马上让人心有戚戚焉。这些事,就发生在周围,看得见,摸得着,那么具体、实在、确切;而内中的缘由、涵义、影响、作用,常人似乎无所感,一经点破;立时豁然开朗。龙应台在《传递这把火》(台湾版《野火集》序)中表示:“这只是一个社会批评,一个不戴面具不裹糖衣的社会批评。”不戴面具,或许丑陋得让你不敢正眼相对;不裹糖衣,可能苦涩得让你无法下咽。或许她的犀利刺痛了我们民族的自尊,揭露无数伤疤,可“野火”的精神就是要烧掉腐朽和丑陋,去除不义和不公,打破权威和教条,以此清出一片干净的地方来。

在《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里,龙应台批判中国人的懦弱自私:“在台湾,最容易生存的不是蟑螂,而是‘坏人’,因为中国人怕事、自私,只要不杀到他床上去,他宁可闭着眼睛假寐。”似乎中国人讲究气度和忍耐,但龙应台却要反过来提倡“在一个法治上轨道的社会的里,人是有权利生气的”,而且生气了还要“很大声地说”。龙应台生气了,她的生气是因为中国人的不生气。20年前龙应台在台湾看到的现象,出现在今天的中国大陆,中国人依旧学不会“生气”。

龙应台把“肮脏、丑陋、道德败坏的台湾”比喻成“生了梅毒的母亲”,这是因为她爱之愈深,痛之愈深。她看到的台湾,是令人心痛的台湾:“为了多赚几毛钱,有人把染了菌的针筒再度卖出,把病毒注入健康人的身体里去。为了享受物质,有人制造假的奶粉,明明知道可能害了千百个婴儿的性命。为了逃避责任,有人在肇事之后,回过头来把倒地呻吟的人瞄准了再辗过一次。我们的子女坐在教室里,让毒气给轰倒……”道德败坏和麻木的心灵,是“母亲”长“梅毒”的原因所在。中国经济改革之后,经济突飞猛进,在世界“和平崛起”,但我们的道德开始出现问题,强调自我带来了功利主义和精神的麻木。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