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荐 | 双推计划:常销书 在榜畅销书 推荐畅销书 | 获奖图书

两大名嘴一把快刀 共戡台湾教育乱象

《李戡戡乱记》,李戡/著,李敖/导读,陈文茜/序,2010年10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近日,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推出李敖之子李戡新书《李戡戡乱记》。李戡以自己身为“民进党操控教育的受害者”的经历,写成此书,痛揭深批教科书、联考与学校这三个方向的诸多痼疾,声讨教科书中的历史、国文、公民与社会三科的荒谬内容,揭露近年来种种“去中国化”的丑行劣迹,直陈台湾教育制度“肆其荼毒,祸害学子”的历史和现状。

两大名嘴一把快刀 共戡台湾乱象

李戡出新书,两大名嘴李敖、陈文茜齐齐助阵。在正文开始之前,不仅有父亲李敖长达两万字的导读,还有“准干妈”陈文茜四千多字的长序。这一家、两代、三位焦点人物,摆出如此阵仗,实为文坛罕见,气势撼人。两大名嘴、一把年轻快刀,三人和声声讨台湾教育,痛斥国民党、民进党、绿营、台独、蒋家父子、李登辉、陈水扁、马英九,痛快淋漓,所向披靡。陈文茜说,三人处于不同的年代,甚至有不同的历史感情,却因十七岁孩子的一本书聚首,共同声讨六十年不变一路可恶的历代教科书。

李敖、陈文茜都认为十七岁的李戡青出于蓝胜于蓝,超越了十七岁的自己。陈文茜说十七岁的自己逃学去听黑胶唱片,而李戡却将愤怒化为力量,用扎实的工夫找证据,写成《李戡戡乱记》,“一刀砍断台湾教科书想在他的脑袋里塞进的垃圾,再一刀砍断整个岛屿想包围他的窒息窝囊”,让她佩服不已。李敖评价《李戡戡乱记》是部“十七岁的抗议之作,是十七岁的务实之作,是十七岁的论世之作”。十七岁的李戡“太阿自持、快速务实”,已超越了十七岁时“虚拟、悲怆、以太岁自居”的自己,并希望他“继续超越、逐年超越”。年轻的李戡初露锋芒,已让两大名嘴甘拜下风,也让我们对这部十七岁孩子的早熟之书十分期待。

“狠角色”小李敖——怒揭台湾教育之弊 拳脚不输父亲

与号称台湾“狠角色”的父亲李敖相比,李戡的拳脚丝毫不输父亲。作为台湾政治化教育的受害者,为了一出高中三年所受的窝囊腌臜之气,“与这批祸害教育的无耻之徒清算总账”,李戡数次出入台湾国立编译馆,忍着鼻子过敏的痛苦,在鼻涕横流中遍寻资料,将台湾六十余年来各个版本的教课书仔细比较、透彻研究,将相同史实因政治力量变化而进行的改写、内容的增删等集录成书,让世人了解台湾的教科书变化有多大,有多混乱。

比如,同一个史实,在民进党执政前后,讲法天壤之别。台湾史里面,在1945年打赢了抗日战争,收回台湾理所当然,这段历史过去也几乎没有问题的。但到了民进党执政以后,就推翻说《开罗宣言》无效,没有国际法效力,所以“台湾地位未定”,“台湾不属于任何国家”。又比如台湾大考考题,几乎每年大考都有“近代中国”相关问题,且大多都是负面,而“当代的台湾与世界”却乏人问津,考题相当少。李戡以实据说话,罗列了台湾教科书诸多荒谬之处,招招致命。与父亲李敖一样,李戡也是个擒拿高手,直击要害,让对手无从辩白,实在也是个“狠角色”。

李戡:不是叛逆 是正义感

“童子操刀”,很容易被人理解为“叛逆”,是年轻人发发牢骚而已,这是很多人的思维定势。对于这点,李戡表示抗议:“假设这本书今天不是我写的,换一位教授写,那人们就不会说他叛逆,可能只因为我年纪比较小。”他不喜欢别人“反叛”或者“叛逆”这样的词来描述他,给他定位,他认为自己更多是出于一种正义感,是“在维护‘正统’、‘法理’”。“真正叛逆的是民进党,是那些‘台独’分子”,他们不但叛逆,甚至把手伸到了教科书里面,企图进行思想控制,“把台湾人培养成仇视中国的外国人”。

李戡认为:“我探讨的是很严肃的事情,是做对社会有帮助的事情。”“综观各种乱象,如让考生头疼的联考制度,咬紧牙关熬过去就算了,但教科书的内容可完全不同,因为它会影响学生日后的判断、处事能力,是一辈子的事。因此,教科书内容的扭曲,是祸害最深的。”所以李戡挺身而出,不辞辛苦,不遗余力,用扎实的行动,揭“杜正胜们”的老底。

思考成长、反思教育:重温共同的十七岁

台湾政治控制下扭曲、死板的教科书,对于李戡这样聪明的孩子来说是不可忍受的。但是“他若放弃了,考不上大学;他若屈从了,看不起自己”。在这种挣扎中,他的高中三年过得十分艰难。与李戡有相同处境的台湾孩子很多,一些孩子选择逃避,更多的孩子选择屈就,而李戡的选择让人不得不同情和尊敬。他没有因别人的错误而对自己的人生放手,而是痛苦地“在体制教育中力争上游与自由”。终于把握住命运之后,化愤怒为力量,以一本《李戡戡乱记》控诉台湾教育,证明自己的愤怒。

李敖对儿子这本书非常赞赏:“一般十七岁,或无能为力、或默尔而息,但这本书,却揭竿而起、挺身而斗”,“少说空话,而是用比对、用证据来说话”,更难得的是“有论世的高度和准确度”。这本书凝聚着一位十七岁少年在成长中的思考,让每个十七岁的、将要经历或曾经经历十七岁的人产生共鸣、得到启发。其中,关于台湾教育问题的批判,也让身处大陆的我们反思自身的教育痼疾。每种教育体制,都不可避免的会有一些问题,也不一定适合每个孩子,身在其中的孩子们,应该如何把握自己的人生?李戡的做法,或许能为我们提供一些思路。

李戡,李戡的爸爸李敖,我,和读者你们,十七岁时也曾拿起一把无形的“刀”,从此人生砍成两半。但李戡的方式最奇特:他出了一本书,《戡乱记》,一刀砍断台湾教科书想在他脑袋里塞进的垃圾,再一刀砍断整个岛屿想包围他的窒息窝囊。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