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荐 | 双推计划:常销书 在榜畅销书 推荐畅销书 | 获奖图书

《承载》:全景式解读“故宫文物大流迁”

《承载》,章剑华/著,2010年09月,人民文学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刚刚出版了章剑华长篇纪实文学《承载》,记录了“故宫文物大流迁”那段历史。章剑华先生当年是我们《东方文化周刊》的社长兼总编辑,当年他用笔名“立早”写的刊首语至今还被许多读者津津乐道。这本书的责任编辑是王干先生,当年是《东方文化周刊》主编。1999年11月,我从广州回到南京,两位老师对我有知遇之恩,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许多年雨打风吹去,如今我却有机会写这篇书评,也算是一段友情佳话了。这篇书评会发在下周《东方》上,在这里也算是给我们杂志打个宣传广告。

我是一口气读完章剑华先生那本《承载》的。说实话这个年头能让人一口气读完的书少之又少,也许是作者多年从事文化工作的“得天独厚”,掌握了大量的鲜为人知的口述历史(有时口述记忆比文字历史可能更靠谱),让我们在阅读时有种“环环相扣,惊心动魄”的感受。当然在书的背后更渗透着作者“数年磨一剑”的苦功。比如他曾多次向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南京博物院原院长徐湖平、现任院长龚良请教,以求全面客观地把握这段历史;比如他走访了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以及当年故宫文物外迁的部分路线和贮存地,并多次到南京朝天宫库房现场考察当年的南迁文物的细节等。正是作者多年来从事电视、文化工作的“驾轻就熟”以及“闻鸡起舞”的辛勤笔耕,才将那段尘封许多年的“文化记忆”血肉丰满地表达出来。

有关故宫文物南迁的故事,我们过去只是从有关电视专题片里了解,那只是散点式、甚至碎片式的东西,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许多历史是“屏蔽”的,因而很难对这个史无前例的“文物搬迁”作个全景式的解读。正如作者在后记所说的“两岸政治纷争几十年,对故宫文物迁台也存有异议,故而大家都尽量回避这个话题,不愿过多提及。”而这本书的写作正是有了这种“破门”的勇气,填补这段历史记忆的空白,满足了我们的对这段历史的阅读愿望。

前些天,我去台湾故宫博物院参观,见到上百名中外游客排起长龙等着看“翠玉白菜”,还有像名气最大的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由于不在展期,观众根本就无缘看到。但《承载》却满足了我们文物探秘的欲望,甚至了解到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比如当年从北平故宫迁出时,“翠玉白菜”竟是搭配那块“红烧肉”玉石带出来的;比如“三希”之一的王羲之《快雪时晴帖》,当年差一点被张作霖弄走(如果弄走当晚他就在皇姑屯车站被炸死而“人财两空”);比如因为文物搬迁竟戏剧性地发现另外“两希”王献之《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的下落。

这本书告诉我们,有时候生活比戏剧更加惊心动魄和耐人寻味。

不过,这本书的重点还是围绕“文化抗日”这条主线,再现了那个时代以故宫人为代表的中国优秀知识分子面对国难,挺身而出,保护故宫文物,与日本帝国主义的文化掠夺进行坚决抗争的场景。尤其是几条线的错综复杂的明争暗斗,让人阅读后有种看电视剧《潜伏》的快感。

南京是故宫文物南迁的重要一站,书中记叙了当年故宫文物途经南京时,竟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让故宫文物在下关火车站上耽搁了3个多月。还有书中提到的南京朝天宫、浦口火车站、中央医院、第二历史档案馆、宋子文故居等地方,都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南京场景,因而在阅读时非常的温馨和亲切。

如果非要我归纳出这本书的写作特色,就是“举重若轻”四个字。

“举重”即再现历史的厚重和雄浑,从庞杂纷纭的史料中形成属于作者自己的独立判断;“若轻”其实更不容易,在信息资讯鱼龙混杂的今天,比的就是表达。这本书能让我们阅读时“兴趣盎然”,甚至“惊心动魄”,比的就是水平。当然在文字背后我们更可感受到作者对文化无比热爱的心。

作者在写这本书时,有意选择了“纪实文学”这个体裁,这样既可在主要事实、主要人物真实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虚构,给写作留有一定的灵活性和拓展的空间。又可在合理想象中把整个事件链接、连贯起来,做到前呼后应。但作者特别强调:“我在写作时极少虚构,大都是真实的再现,有些缺漏的东西,我尽可能去还原。我当过10年领导秘书,又有文化官员的经历,对马衡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语言方式比较容易把握,也善于表述他们的言语。”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