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荐 | 双推计划:常销书 在榜畅销书 推荐畅销书 | 获奖图书

患难是我的心灵资产

——《走出白色恐怖》

近日,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推出增订版 《走出白色恐怖》,这是台湾特殊年代里陷入困厄的一家人走出苦难的记忆。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被称为台湾的“白色恐怖”时期,《走出白色恐怖》是学者孙康宜在海外写下的自己一家人在那个非常时期的伤痛记忆。“但这本书并非控诉文学,也不是伤痕文学”,孙康宜在本书的序中总结,“相反地,这是一本"感恩"的书”,为的是纪念在复杂的历史政治纠葛下生活的平凡而善良的人,表达对他们的感激与怀念。

一个家庭的伤痛记忆

孙康宜是美国耶鲁大学教授,专攻古典文学,这样诚恳谦和的学者风范之下却藏着一个忧伤的故事:她曾经亲历台湾的白色恐怖,而且是受难者的家属。

孙康宜的父亲孙裕光是天津人,母亲陈玉真是高雄人,两人在日本留学时相识相恋,之后回国完婚,孙裕光曾在北大担任讲师。上世纪四十年代末一家人辗转到台湾后,不想却是厄运的开始。1950年初,孙裕光因莫须有的罪名下狱,判刑十年,家产尽遭查抄。如他日后所写道:“大祸忽然降临我们全家,一个幸福快乐的家庭,一夕之间坠入忧伤痛楚的流泪之谷。”这年孙康宜六岁。她所记得的是半夜军警突然闯入家中,将父亲用手铐押走的混乱;是母亲走投无路,携带三个年幼的子女逃到高雄乡下避难的惊恐。

以后十年,孙康宜随着母亲还有两个弟弟避居台湾南部,过着寄人篱下的日子。与此同时,父亲先被遣送绿岛,再移回台北监狱。探监成为这个家庭最重要的假日节目。1960年父亲刑满获释时,孙康宜已经是高中二年级的学生了。之后全家迁至美国,展开另一段生活。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当时已移居美国的孙康宜才找出真相:保密局逮捕她的父亲孙裕光,是想套出她的大舅陈本江的下落。陈本江是五十年代初期台湾左翼武装根据地鹿窟的领袖之一。孙裕光不合作,被判刑十年。陈本江坐了三年牢,释放后颓唐失意,英年早逝。白色恐怖为两人的生命带来重挫。孙康宜在《走出白色恐怖》留存了这段记忆。

诉说伤痕,思考创伤与救赎

这段经历变成文字,其间经历了半个多世纪最初,政治环境的压力让孙康宜没有勇气写下自己的经历。后来一家人定居美国,父亲孙裕光成为虔诚的基督徒,宁愿以宽恕的心面对过去而对往事保持沉默。直到朋友再三嘱咐说:“你若不赶快写出来,那段记忆就丢失了。”孙康宜才终于把往事写成文字,不让父母和他们那个时代所曾经受的苦难就此湮没,让悲剧伤痕化为历史的见证。《走出白色恐怖》最值得注目的意义不只是在于挖掘、哀悼痛苦,更是要说明:哪怕暴力带来的恐怖难以述说,人们也要说出这恐怖的“难以述说性”,以为抗衡。《走出白色恐怖》提供了一次思考暴力与正义、创伤与救赎的例证。

然而,孙康宜不愿意只扮演“吞恨者”言的角色,《走出白色恐怖》不只是见证不义,诉说伤痕,她强调,在暴力的彼端,更有强大的救赎力量,她认为这才是“走出”恐怖的关键。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