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荐 | 双推计划:常销书 在榜畅销书 推荐畅销书 | 获奖图书

书写50后一代的青春记忆

《工农兵大学生》出版 王蒙力荐

《工农兵大学生》,王金昌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8月出版,定价29元

(点击图片试读)

日前,首部写工农兵大学生的长篇小说《工农兵大学生》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著名作家王蒙鼎力推荐说:“王金昌先生的新作《工农兵大学生》告诉了我们往事,也告诉了我们一种更加平实可信的人生体味。”

《工农兵大学生》以忠实于历史真相的态度、以尽量保持生活原型的创作姿态,讲述了毕业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最具中国时代特色的一代大学生的青春、奋斗与命运。这一代大学生,赶上了“文化大革命”,赶上了上山下乡,赶上了推荐上大学,赶上了改革开放。时代赋予他们特殊的青春、特殊的使命、特殊的爱情、特殊的命运。三十多年过去,他们的青春浪漫、他们的艰难跋涉、他们的成功转型,在这部小说中,留下了典型的时代印记。

我国从1966年大学停止招生到1977年恢复高考的十年间,全国高等院校共招收了九十四万基于推荐制的大学生,统称为“工农兵大学生”。他们中的一些人,后来成为了政界的各级领导、学界的各学科学术带头人和商界的精英。他们的经历和命运,在三十多年后的今天,引发了许多人的追忆和思考。王蒙在推荐本书时评价这一代人说:“回顾一段历史,回顾一个曾被隆重命名、又被转眼间忽略了的人群,高调的宣扬当中可能暴露出尴尬和无奈,煽情的诅咒当中,也可能挫折了探求与改善的苦心,还有年轻人的奋斗与热情。其实,多是普通的人,又是各式各样的人,被历史涌动,也被历史冲刷,偏偏历史也有曲折与妄动,历史也有粗枝大叶,造就了酸甜苦辣。”

作者王金昌也曾是工农兵大学生,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自己创作本书时的使命感,和三十余年萦绕心头的特殊情结,说:“当我拿起笔后,多年前的那一群人的面孔就渐渐浮现在眼前,越来越近,越来越清晰。他们的经历,他们的磨难,他们对于不公平命运的抗争,他们极力要从外在的羁绊与内心的深渊中挣脱而做出的种种选择,常常让我心潮激荡,甚至夜不能寐。写出百万工农兵大学生的命运似乎就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当他提到当时上大学的理想“人民送我上大学,我上大学为人民”,并哼唱起当时流行于全国高校的《工农兵学员之歌》“带着工人阶级的嘱托,带着贫下中农的期望,带着革命部队的传统……”时,眼眶已饱含热泪。他说:“这样的词句、这样的旋律,只有我们这样的过来人,才能感受到其所代表的那个时代,感受到那个时代活生生的生活,感受到那个时代跳动着的脉搏,感受到那已经逝去的青春岁月。”说到创作《工农兵大学生》,他说:“我不想批判谁,也不想歌颂谁,作为一个过来人,我只想真实地刻画一群生活在那个时代的那样一群人。告诉人们曾经有一群这样的人,在那个时代经历了怎样的彷徨、怎样的无奈、怎样的磨难;在跌宕起伏的命运面前,他们并没有低头,没有气馁,没有沉寂,没有被淹没,而是不断地努力,不断地抗争。”

著名评论家贺绍俊在为本书所作序言中指出:“王金昌的《工农兵大学生》是以工农兵大学生的视角来写他们自己在‘文革’前后的经历。在我的印象里,完全以工农兵大学生为主要角色来讲述历史的小说几乎没有,他们早已退出了人们的视线,《工农兵大学生》第一次让工农兵大学生站到了舞台的中心区。”并且,“王金昌的历史叙述建立在他的历史记忆的基础之上,不对故事情节作太大的虚构,因此,如果我们把它当成一部历史档案来看的话,这就是一部没有被人为破坏的、保留着历史真相的珍贵档案。”

本书责编陈彦瑾对记者说:如果说,王蒙的《青春万岁》书写了40后一代的青春记忆,杨沫的《青春之歌》书写了30后一代的青春记忆,那么,王金昌的《工农兵大学生》书写的,就是50后一代的青春记忆,也是我们70后、80后一代的父辈的青春记忆。这本书,不仅仅是50后一代写给自己的青春纪念,也是70后、80后一代了解自己父辈经历和人生的真实读本,是我们送给父辈的最好的礼物。

责任编辑:An Junyang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