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荐 | 双推计划:常销书 在榜畅销书 推荐畅销书 | 获奖图书

《我爱偷窥》:人人都爱狗仔队

【03立封】我爱偷窥

我爱偷窥

这是一个人们喜欢偷窥别人,以及被人偷窥的时代。人性就是这么复杂,时常游走于偷窃与被偷窃之间。为一探窥视文化的究竟,加拿大社会评论家霍尔·涅兹维奇加入各种社交网站,在聊天室发言,开设博客,窥探邻居,应征真人秀节目,和在网上张贴裸照的空巢期夫妇一起喝酒,举办“Facebook”派对……所以他的这本《我爱偷窥: 为何我们爱上自我暴露和窥视他人》(黄玉华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其内容要么源自霍尔的观察调查,要么就是亲身体验,要么是结合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进行的综合思索。

霍尔笔下的窥视文化主要包括真人秀节目、YouTube、MySpace、Facebook、Twitter、博客、微信,以及其他更多现象。通过对这些现象的采访、体验与研究,他发现许多人的人性深处其实有一种渴望展示的冲动,所以他们会频繁地通过互联网,或撰博文,或贴图片和视频来“秀”自己。有的内容即便看似与自己生活并不是很密切,只是转载一些文章,那也是通过展示自己的阅读或关注倾向,间接地反映自己的心理活动。那些真人秀节目同样如此,尽管他们不得不逢场作戏,但在逢场作戏过程中,难免会不经意地暴露一些自己的真容。否则,真人秀节目不可能一路红下去。

窥视与被窥视就像是一对孪生兄弟,一方面许多人的内心深处有展示自我的“心瘾”,另一方面许多人又渴望窥视他人的生活甚至是隐私。就像大街上飘然而过的靓丽女孩,路人在窥视中享受她带来的美感,前提是女孩在公共场合的公开展示,提供了供他人窥视的条件。在窥视文化里,“我们展示自己,供人观赏评论,正是企图用自己的语言重申个体性。我们想秀出的并非自己有多特别、多优秀,而是我们有多普通平凡、多值得拥有日常生活的人际互动”。也就是说,越是强烈的展示欲,越可能隐含着强烈的不自信。

如果说被窥视欲是对自我的直接展示,那么,窥视别人则是对自我的间接展示。我们窥视他人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反窥自我的行为与心理体验。换言之,我们在窥视中努力了解别人,其实就是在寻找自己与别人的同与不同,在视觉体验中不自觉地代入了自己的身份,并悄然作出评判,虽然很多时候并未说出口。

现实往往是,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均不甘于平凡,所以非常渴望能有一个通道,得体地展示自己的个性特征,体现出自己不一样的一面。另一方面,许多人对窥视他人隐私充满渴望,本质上就是想了解他人到底与自己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这一特征发展到明星身上,其实已经具备商业特征,以打探明星私生活为职业的狗仔队,便是最好的例证。

窥视心理并不可怕,许多时候也无可厚非,前提是不能侵犯他人的隐私权。问题的关键往往在于,在法律对隐私权保护还不够健全的今天,窥视文化往往会被演化为强烈的窥私欲,甚而沦为网络暴力,肆意介入并严重影响他人的私生活。导致这一结果的表面原因在于我们的心理本性,根本原因则在于法律对隐私权的呵护还需有更多作为。

责任编辑:An Junyang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