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荐 | 双推计划:常销书 在榜畅销书 推荐畅销书 | 获奖图书

李清照的情感与词

唐宋词举要

《唐宋词举要》彭玉平著/商务印书馆2014年10月版/69.00元

生于北宋末年的李清照,出身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为苏门“后四学士”之一,母亲王氏也颇通文墨。在这样的家庭熏陶下,李清照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其词冠绝古今,千百年来无出其右,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她是婉约词的代表,擅写词,更以文入词,大胆创新,人称“易安体”,留下的《漱玉词》对后世的诗词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留下的词学批评文章《词论》创词“别是一家”之说,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和意义。

从情感的发展来说,李清照的词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前期,她的生活平稳、安逸,词多反映她少女及青年时代对生活的细腻感触和点点才思,词的底色是幸福和单纯。《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写尽少女对大自然细微变化的敏感心思,这是李清照少女时代最美好的回忆。到李清照18岁嫁与赵明诚时,易安之父李格非为礼部员外郎,明诚之父赵挺之为吏部侍郎,正是双方家庭在政治上最得势的时候,生活优渥。此时的作品如《点绛唇》“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反映出一个青年女子在深闺里颇感寂寞的无奈,这只是幸福生活中的点点闲愁。

可惜好景不长,后因双方家庭政见不合,水火不容的新旧党争让赵家对新妇李清照有了冷眼,也严重影响了二人的夫妻感情。接下来就进入了李清照词的第二个阶段,相思和哀愁。这期间,李清照写了许多表达离别相思的作品,情感相对舒缓的,有《一剪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情感表达较为强烈的,有《凤凰台上忆吹箫》“生怕闲愁暗恨,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关于“闲愁”,作者彭玉平提到,如果只是一般的夫妻别离,大可以直抒胸臆,尽情诉说,可女词人“欲说还休”则明言有难言之隐。“多少事”说明其心境复杂,“暗恨”说明这是一种激烈的情感,也许词人受到了什么强烈的伤害,也许这正是易安在向我们暗示:她与赵明诚的夫妻感情已经今非昔比。加上一句“新来瘦”,更是点明了词人的“憔悴损”。“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则明确排除了个人因素和自然因素,这已经超出了离别的主题,有一丝倾诉的意味。

建炎三年(1129)八月,赵明诚卒。李清照南渡,此后的词与之前也是大不相同,也步入了李清照词的后期时代,更多地表达了她在国破家亡后的孤独、愁苦和漂泊无依。《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些叠字极写晚景的凄凉,是李清照晚年的代表作。刘永济《唐五代两宋词简析》据此分析云:“一个愁字不能了,故有十四叠字;十四个叠字不能了,故有全首。”评价极为精当。

“婕妤之叹”、“庄姜之悲”和国破家亡都给李清照带来了无比的伤痛。有道是国家不幸词人幸,对于青史留名来说,这种幸也许是最大的幸,可对于更关注现实美好的易安来说,这种幸也许正是她最大的不幸。

责任编辑:An Junyang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