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荐 | 双推计划:常销书 在榜畅销书 推荐畅销书 | 获奖图书

于钟华《问道王羲之》发布:以“道”的秘籍学书法

·王羲之写字的时候,是像我们现在这样,用的五指执笔法么?

·王羲之写字的时候,是像我们现在这样,把肘腕高高悬起么?

·王羲之写字的时候,是像我们现在这样,翻手腕、捻笔管么?

·于钟华认为,书法就是哲学,书法和哲学乃是事物的一体两面。

·于钟华认为,书法家就是孔子“士志于道”的“士”,“道”是书法家一生致力的方向和目标。

·于钟华认为,书法仅是通达中国传统智慧的一条道路,他的真正志向在于重返传统中国的智慧,而书法仅仅是他选择表达哲学、开显“道”的场域而已。

Img415830801


《问道王羲之:于钟华解密书法档案》新书发布暨签售会6月28日在中关村图书大厦隆重举行。作者于钟华、中华书局副总经理宋志军、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导演高虹、总编导张长虹、各家媒体记者、于钟华的众多粉丝和读者代表出席。

在发布会上,于钟华介绍了他的基本思路、书稿的基本内容。

他指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包含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必然包含着中国人人人把字写好的“书法梦”的实现。实现“书法梦”,不能只埋头向前,着力于所谓的“创新”、“现代化”,首要的工作应该在于搞清楚书法是什么,这就要求人们回到书法本身,回到书法的源头。

在溯源的过程中,他发现书法在发展的过程中掺入了大量的杂质和淤泥,也就是错误的观念和方法,于是就开始“清淤”;他还发现书写和人的关系被倒置了,于是就开始“复位”。最终,从现在这一书法的下游,一路清淤,一路复位,最终回到书法的源头——晋唐,所以他的研究口号是:回到晋唐,回到王羲之,回到书法本身。

于钟华认为,作为“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的书法,正是体现出了作为“天人合一”的道的理念。一方面,书法的表达、评价表现着儒家的天人合“德”,另一方面,它又体现出道家的道法自然。

就天人合德而言,中国古代伟大的书法家们,不仅是有很高文化修养与风格的高知群体,而且更是有着很高的道德目标追求的高德群体。历史上最终被认可的书法家,其道德品格极其高尚,即便出现了个别的道德品格低劣者,也理所当然地会被淘汰出去。

之所以书法会特别强调道德人品,原因在于古代中国书法家拥有“士”的精神和传统。孔子说“士志于道”,孟子言“无恒产而有恒心者,唯士为能”,士何以能担当“道”?其原因就在于,对“道”即“天人合一”精神境界的体认与确证,乃是传统士人于现实人生中安身立命的最根本的凭藉。由此,在书法发展的数千年中,几乎最具高尚情怀的文人雅士,最具伦理美德的谦谦君子,都自然汇聚到书法中来了。中国人讲“书如其人”,这样的一批人汇到书法中后,我们就看到了书法家群体所具有的强烈的道德身份认同感。

就道法自然而言,书法在古代并不是主体任意地对毛笔与身体的支配,而是在书写过程中使毛笔的性能充分发挥出来,使以手为代表的身体的自然运动展示出来。通俗地说,就是顺笔与顺手。正是在笔与身体的和谐游戏中,毛笔尽其性而成为毛笔,身体也以最自由的状态显示自身。因而,这一书写过程体现出的恰恰就是道法自然、尽其本性、“成己成物”、“参天地之化育”的天人合一理念。

因而,在历史长河中,书法乃至书写的发展实际上蕴含着一个“顶层设计”,即在书写中落实最具中国特色的智慧——道。也就是说,将天人合一的理念,融入、落实到我们的具体书写中,落实到书法作品中。具体说来,书法家的书写过程,一方面体现着中国人的伦理道德和核心价值理念,“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品下者,虽激昂顿挫,俨然可观,而纵横刚暴,未免流露楮外。”另一方面,它又体现着道法自然的最高艺术原则,或者说,在书写中成己成物的自由之境。

《问道王羲之》这本书,内容比较全面,几乎涵盖了书法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大家在学习书法中所面临的困扰和问题,比如执笔到底是三指执笔法还是五指执笔法,比如说怎样才算是“得法”,比如说书法的笔画和结构是怎么来的,怎样才是正确的,再比如说王羲之被称为“书圣”,他到底伟大在哪里,以及“永字八法”中蕴含了哪些书法的秘密,等等。

随后,于钟华回答了媒体记者的提问。比如有记者问,现在很多人以书法为业,天天练字,天天练字就可以成为书法家吗?继承与创新是中国传统艺术面临的共同问题,书法如何创新?书法继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书法很多人看不懂,应该怎样去读懂一幅书法作品,书法该如何审美?书法可以成为一种专业么?书法界什么时候能出现一个艺术大师?对此,于钟华都给出了细致的回答。

随后,在四张宽一米二、长二米四的宣纸上,于钟华挥毫泼墨,行云流水般地写了四个大字:原道书法。

最后进行了签名售书活动,与以往签售方式不同的是,于钟华全程采用了毛笔亲签,读者们纷纷表示今天非常幸运,能有此机会得到于老师的墨宝,《问道王羲之》这本书更加具有收藏价值。

责任编辑:袁思源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