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我的心情很复杂,感觉手中的这枝笔非常沉重。虽然平常早已习惯了用电脑写东西,但是上班时间诸事纷扰,根本静不下来,哪里有时间对着电脑写文章呢?可是我已经答应了梁彦,不得不写,所以只好挪到周末,在这个白雾蒙蒙的周六下午,我摊开久违的方格稿纸,找出那枝自从搬进新居就再也没有用过的黑色钢笔,开始写这篇命题作文。
提笔在手,思绪万千,但是又不知从何说起。思前想后,那就从最近的“新编诸子集成”出版座谈会开始吧。2009年10月20日,中华书局邀请专家学者搞了一个出版座谈会,庆祝“新编诸子集成”正编40种全部出齐,并宣布启动续编的项目。与会学者充分肯定了“新编诸子集成”的成绩,也提出不少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老编辑还简要介绍了这套书的编辑出版情况,我听了很受鼓舞,也很感动,我相信哲学室的同志和我都有同感。在座谈会举行的前三天,我看到了老领导熊国祯先生为座谈会专门准备的书面发言。熊先生在回顾这套书的出版过程和学术意义之后,讲到他深为承担这套书出版工作的哲学编辑室感到骄傲,又深为古籍编辑所处的现状感到忧虑,呼唤在管理政策上能有所调整。读到这里(发言的临近结尾处),我一阵心酸,眼泪瞬间流了出来。我不记得上一次流眼泪是什么时候,大约至少在十年八年以前吧。在这个竞名逐利、适者生存的时代,流泪是软弱和无能的表现,只会遭人鄙弃,而我居然流泪了。那天也是一个星期六,我去单位加班,处理前两天积压的两部走发稿程序的书稿,还有几件与筹备座谈会有关的事,天近黄昏,才开始看熊先生的这篇发言。熊先生是从哲学室出来的,作为书局的副总编辑,曾经长期分管哲学室的工作,知道里面的辛苦。“新编诸子集成”正编40种(其实是40个书号,实际共42种,64册),哪一种容易?哪一种不是编辑一点一点打磨“熬”出来的?从1982年丛书设立到现在是二十七年,从1958年第一本书《墨子城守各篇简注》出版到现在则已逾五十年!有些话没法说,只有亲身经历过才能体会。熊先生是插图老前辈,他经历过,他的文字触到了我心中最脆弱的地方,所以我才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突然掉下泪来。事情过去恰有三个星期了,但那情景还会不时蹦出来,打破我心中的平静。
我真正接触“新编诸子集成”,是从1996年到北大历史系读研究生开始的,我学的是秦汉史。导师跟我说,搞中国古代史,要先打好文献的基础,责令我从读前四史开始。正史之外,还要旁涉杂史和群经诸子,所以就比较留意战国秦汉的诸子著作。买的第一本“新编诸子集成”中的书是《白虎通疏证》,现在这本书还在我的架上,扉页上写着“九六、十、十三于九折书屋”。九折书屋是当年在北大二体地下的一间书店,现在已变成了复印部,但当年买书的情景犹能依稀记得。因为要在正史之外尽量扩充治秦汉史的文献资料,所以像《白虎通》这样的书毫不犹豫就买了。后来常去逛的书店是万圣和海淀图书城,先后买了六七种,重要的有《春秋繁露义证》、《盐铁论校注》、《颜氏家训集解》等,还为在图书城的中国书店淘到一本打折的《列子集释》而高兴了好几天。《荀子集解》是1999年3月2日在万圣书园买的,那时万圣还在大成坊,正七折处理一批书。我挑到的《荀子集解》,上下册不是同一个印次的,上册的版权页定价是26元,而下册的定价为28元。结账时我向收银员提出此问题,她很痛快地说可以按26元的定价结算,我颇为惊喜,所以这件事至今记得很清楚。那时候虽然穷,但买书时很大方(不像现在,现在比那时有钱,却不大肯花钱买书了),买回来以后还真读。那时的感觉,就是这套书文字可信,资料全,用起来心里踏实。后来写论文,有时用到了这里面的材料,注释中便注出引文的版本出处,好像这样可以提高文章的水平和成色。
到中华工作以后,有好几年并不和这套书直接打交道。那时我和王景桐先生在一间办公室,他常常负责“新编诸子集成”的重印,查档案,标出修订之处,填单子,这些我都看见了,我知道这是一套常销书,但也是经过不断修订才形成今天的品牌。
2007年,我从历史转行到哲学,接手哲学室的工作。由于前几年部门调整,哲学室的工作荒了不少,我光是熟悉情况,与老哲学室的很多作者和书接上线就花了不少工夫。哲学室在中华书局历来是小室,人不多,但职责重大,承担了“经史子集”中经和子(含佛、道)两大块的古籍整理与学术著作出版。对哲学室的情况了解得越多,我对前辈老编辑们的敬意也越深。哲学类古籍往往专业性很强,处理起来难度很大,而我们的老编辑大都不是科班出身,但硬是为中华创下了一大片基业,像“十三经清人注疏”、“新编诸子集成”、“理学丛书”、“中国佛教典籍选刊”、“道教典籍选刊”等,还有荣获国家图书奖荣誉奖的《中华大藏经》。作为一名后来者,要守护好这片基业,并能深根固本,使之滋养发荣,这是多么神圣的职责!每念及此,我都心有惴惴,惧辱使命。
翻阅书稿档案才知道,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也就是十多年前,书局领导就希望“新编诸子集成”能尽早出齐。当时是毛双民先生负责哲学室的工作。除了几部在制品正抓紧推进,问题不大外,最大的障碍是没有合适的《吕氏春秋》整理本。当时局里有一部稿子,但是问题太多,只好想别的办法。与王利器和陈奇猷先生也联系过,但进展不大。到2007年时,整套“新编诸子集成”中只剩下《老子道德经注》和《吕氏春秋》没有出。经过研究,我们采用了先易后难、各个击破的办法。先是征得楼宇烈先生同意,从《王弼集校释》中把王弼《老子注》的部分抽出单行,略加修订,定名为《老子道德经注校释》,填补了一项空缺。此举并非权宜之计。事实证明,楼先生对王弼《老子注》的整理研究,至今在学界无有能出其右者(相对于文学和历史两个学科,很多中青年哲学专业的学者不太重视文献整理的工作,所以近些年哲学古籍的整理研究进展缓慢,这应该引起有识之士的警醒)。此书自2008年12月出版,到今年10月已印刷3次,全部11000册均售出。这在我局近年出版的古籍书中是不多见的。对于最难啃的《吕氏春秋》,我们决定快刀斩乱麻,另起炉灶,选定了许维遹先生的《吕氏春秋集释》。此书成于1930年代,在当时即获得冯友兰、刘文典、孙人和等名学者的高度评价,虽然它不及后来的几家著作宏博,但是去取精严,反无芜杂繁缛之病(许维遹先生曾任西南联大文学院教授,著有《韩诗外传集释》,与郭沫若合著有《管子集校》等,旧学功底是极深的)。书选好了,找谁整理呢?这时我得到了梁运华先生的帮助,他慨允承担点校之役。梁先生是哲学室的老主任,了解“新编诸子集成”的情况,也深知《吕氏春秋》一书的关系重大。他白天上班做编审的工作,晚上加班点校此书,大约半年多就完成了。随后是编辑加工、发稿、录排、校对、编辑处理校样。为了赶时间,让它早一点出版,我尽可能利用了上班以外的时间,8月份去北戴河休假时还带了一摞校样。9月24日,我见到了《吕氏春秋集释》的送审样书。当把这书拿在手上时,我怔了片刻,看着它的书名,觉得既熟悉又陌生。这就是久缺的那本《吕氏春秋集释》吗?它居然在我手上做出来了,简直有点不可思议。问题的关键是,它已经不是简单的一本书,而是凝聚了几代哲学室编辑的牵挂——这部让人费心劳神的《吕氏春秋》,真是不知该说什么才好!
在见到样书的第二天或第三天,我通过MSN给发行部的同志发了一篇东西,大意是告诉他们“新编诸子集成”已经出齐。因为临近国庆,搞得很像“喜报”,大红的标题是:《新编诸子历时卅载广纳百家垂型万世——热烈祝贺〈吕氏春秋集释〉出版暨“新编诸子集成”完美收官》。对于这个标题,我是很得意的,自认为对仗工整,很切题,嵌的字也很巧。文章简要介绍了“新编诸子集成”的编辑出版情况,写得很有激情,有点国庆献礼的味道。有些时候,人是需要有激情的,比如那一刻的我就是这样,但是我的脑子很清醒,我相信自己对这件事情的判断。历史将记住这一刻!如果中华书局可以不朽,那么“新编诸子集成”必将不朽!
在纪念“新编诸子集成”出齐的时候,最应该受表彰的一个人是中华书局原副总编辑陈金生先生。是陈先生策划设立了“新编诸子集成”这一丛书(还有其他几个丛书),并在发现作者、组织选题等方面用心良多,居功至伟。已经有好几次了,在与老作者或作者家属打交道时,他们都向我提起陈金生先生,感念之情溢于言表,甚至隔着电话都能感觉到。遗憾的是,陈先生因为身体原因不能参加出版座谈会,又蛰居通州,离书局很远,来一趟不容易。在座谈会之前,我打电话过去,请栗老师转告他“新编诸子集成”出齐的消息,让他高兴高兴。
最后解释一下这篇文章的题目。“不得不说的话”有两层含义:第一,回顾介绍“新编诸子集成”的出版历程,原本轮不到我说话,但是各种原因逼得我必须站出来说,情非得已,所以是不得不说;第二,“新编诸子集成”因其时间跨度之长,涉及学者著作之多,编辑出版过程之艰辛,学术影响之大,在它出齐之时,总要向关心它的读者有所交代,所以也确有一些不得不说的话。可惜因为我来中华太晚,了解的东西不多,所以只能谈一点自己的亲历和感受。这是一篇不合格的作文,辜负了很多人的期待,所以请大家原谅。但是话说回来,我从当年一个读书求学的青年,到现在成为中华书局哲学室的编辑,跟“新编诸子集成”总算有一些书缘,今天说的话,从某方面说应该也能代表一部分朋友的心声吧。关于“新编诸子集成”还有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像那天座谈会上高明先生讲他做《帛书老子校注》的经过,在场的所有人都听得兴致盎然。希望老作者、老编辑和知情人有时间可以把他们的故事讲出来,为出版史和学术史留下一份珍贵的资料。
《新编诸子集成(套装全63册)》
内容简介
子书是我国古籍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早的一批子书产生在春秋末到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中,其中不少是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珍贵结晶。秦汉以后,还有不少思想家和学者写过类似的著作,其中也不乏优秀的作品。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华书局修订重印了由原世界书局出版的诸子集成。这套丛书汇集了清代学者校勘、注释子书的成果,较为适合学术研究的需要。但其中未能包括近几十年特别是一九四九年后一些学者整理子书的新成果,所收的子书种类不够多,断句、排印尚有不少错误,为此我们编辑出版了新编诸子集成。
《新编诸子集成(套装全63册)》所收子书与旧本诸子集成略同,是一般研究者经常要阅读或查考的书。每一种都选择到目前为止较好的注释本,有的书兼收数种各具优长的注本。
书目
论语集释(全4册)
四书章句集注
孟子正义(全2册)
老子校释
帛书老子校注
老子道德经注校释
庄子集解庄子集解内篇补正
庄子集释(全3册)
墨辩发微
墨子城守各篇简注
墨子间诂(全2册)
墨子校注(全2册)
管子轻重篇新诠(全2册)
管子校注(全3册)
荀子集解(全2册)
列子集释
韩非子集解
商君书锥指
十一家注孙子校理
孙膑兵法校理
吕氏春秋集释(全2册)
抱朴子内篇校释(增订本)
抱朴子外篇校笺(上)
抱朴子外篇校笺(下)
公孙龙子形名发微
公孙龙子悬解
新书校注
新语校注
淮南鸿烈集解(全2册)
淮南子集释(全3册)
盐铁论校注(定本)(全2册)
春秋繁露义证
法言义疏(全2册)
太玄集注
白虎通疏证(全2册)
潜夫论笺校正
论衡校释(附刘盼遂集解)(全4册)
颜氏家训集解(增补本)(全2册)
刘子校释
文子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