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荐 | 双推计划:常销书 在榜畅销书 推荐畅销书 | 获奖图书

《三重精彩》:笛卡尔哲学的精彩解读

p3_b

《三重精彩——笛卡尔的生平、著作与思想》 文聘元著

商务印书馆2016年10月版 38.00元

很早以前就读过文聘元的作品,他的作品有一个特点,就是无论讲什么我都看得懂,文学、艺术、历史、地理、科学甚至哲学都是这样。后来,我们相识之后有了合作的机会,合作的果实就是《三重精彩——笛卡尔的人生、著作与思想》。一本书的目录不但可以对作品的整体内容一览无余,而且也可以看出作者的思路是否清晰。我对《三重精彩》的第一个印象正是目录。

《三重精彩》的目录结构清楚、标准,它首先是引子,也相当于序言,但是这个引子不单是简单的序言。它通过一个事件,讲述作者和他人的偶遇而促成了这本书的诞生。我读过不少书,似乎从来没有读到过哪本书有这样具体的起因,而且这起因中还蕴藏着一种美感。我想也许正是这样的美引发了文聘元的灵感,使他决定要写出《三重精彩》。

引子之下就是各章的内容了,从各章和下面各节的题目可以清楚地看到它的内容,各章节不但内容清楚,而且层层递进,层次感非常分明。例如第一章讲述笛卡尔的人生,从早年到晚年再到逝世,次第而来。并不是一味机械地平铺直叙,而是有着清晰的叙述重点,例如第4节和第5节就专门讲了笛卡尔人生中最不平常的几件大事,能立刻吸引读者的眼球,使读者看到这样的目录后会忍不住翻到对应的页码来读,想知道究竟发生了哪些大事。

作者关于笛卡尔的人生讲得相当精彩,能给并不懂哲学但听说过笛卡尔大名的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除了笛卡尔的人生,他的思想作者也讲得很清楚。这同样可以从目录中看出来,关于笛卡尔思想的内容层次同样分明,例如第4章“笛卡尔初论”、第五章“一切从怀疑开始”,第6章是很多人都听说过的笛卡尔最有名的口号“我思,故我在”,如此往下,内容层次非常清楚。即使我不是学哲学的,甚至不用读这本书,也可以清楚地看见作者的思路:他先简单地讲述笛卡尔哲学的整体内容,然后从基础性的观点开始,逐步深入、层层递进地讲解笛卡尔的思想,而最后的目的也表达出了作者的目的,就是想要读者了解笛卡尔是如何理解上帝与万物的,从而也可以影响读者对上帝与万物的理解。

据我所知,文聘元有一个关于哲学最核心的观点是,他认为哲学是对万物的解释,哲学是用来让我们理解万物的,所谓哲学在他看来就是要用自己的眼睛看万物、用自己的头脑思考万物、再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万物的理解,如果表达得有新意就是新的哲学思想了。哲学家就是这么来的,当然笛卡尔也是如此。

要理解这些话并不需要多少哲学基础,甚至一点没有也无关系,照样可以理解、读懂这部关于哲学家笛卡尔的思想的作品。例如目录中第10章“松果腺与身心二元论”,虽然看上去比较难读,相比其它章节有一定难度,但事实上读起来并非如此,例如书中谈到了笛卡尔对死亡的理解,在我看来,笛卡尔的这个思想十分重要,是关于对死亡一种非常深刻的理解。我们知道,此前人们对灵魂的一般理解就是认为当人的灵魂离开身体之时,人就死了,所以灵魂是否脱离肉体就直接决定了人是否可以活着。但笛卡尔通过他的身心二元论否定了这种古老的说法,认为人的肉体死亡与灵魂一点关系也没有,肉体的死亡就像一架机器坏了,当其中的某些部件坏了后,整个机器就坏了。就像一辆汽车,若发动机坏了,它当然也就整体报废了。不难看出,这个思想与笛卡尔认为人的身体不过是一架机器是一脉相承的,也说明了笛卡尔思想的前后一致性。

文聘元就是这样讲哲学的,总是能够将深刻的哲学讲得很清楚、生动。他的作品之所以能够吸引读者,除了语言清楚、明白之外,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在写作时为了让读者明白,比较喜欢用比喻的手法。例如在第3章第3节“笛卡尔的科学著作”中他讲到了现代数学中的拓扑学,他用一个简单的比方说明了什么是拓扑学,以及它的核心内容即拓扑变换。他说,“一团粘土可以变形,例如变成长条、一个球或者一根柱子,但这种变化只是一种形状的变化,它的许多性质并不变化,例如仍然是这一堆粘土。这时候,我们就可以说这团泥巴的拓扑性质不变。”

例如在书中第4章开篇谈到读笛卡尔作品的好处时,他说,“不妨打个比方吧,我们可以将哲学知识的获取比喻为一场获取食物的劳作,无论笛卡尔哲学还是非笛卡尔的哲学都可以从劳作之中获取食物,但从非笛卡尔哲学中获取的食物大多只有营养,并不美味,就像萝卜白菜一样,而从笛卡尔哲学之中获取的食物则像又香又甜的大苹果与美味爽脆的芦笋。”比喻相当贴切。

在谈到那些高深的道理时,他更擅长通过有趣的比喻来说明深刻的道理,例如在第6章第3节中谈到“我思”与“我在”有一种“直接蕴含”的关系,他说:对于这种“我思”与“我在”之间的直接蕴含,或许可以打个这样的比方——例如我现在说一句话:雷锋是个好同志。接着我又问:您猜雷锋是不是人?您八成会不屑地说:“呸,你真傻,雷锋既然是好同志,当然是个人呗,还用问?”这也就是说,“雷锋是人”这个判断乃是存在于“雷锋是好同志”这个判断之中的。所以,当断定雷锋是个好同志时,也自然而然地肯定雷锋是人了,这是不需要任何推论的。

通过这样的比喻,我们可以比较轻松地理解那些深刻的哲学理论了。通过阅读这部作品,我对笛卡尔的哲学思想也有了较全面的了解,我想,每个读了《三重精彩》的人应该都会有这样的收获!

除了这些哲学道理外,第1章第5节“两个高贵的女人”中讲的故事,依据现代人的眼光来看是有些匪夷所思的,笛卡尔曾得到两个高贵的女人的青睐,而且那可不是一般的高贵女人,而是堪称那个时代两个地位身份最高贵的女人。一个是伊丽莎白公主,曾经的波希米亚国王腓特烈五世的长女,这位腓特烈五世的妻子是当时英国国王詹姆斯一世的女儿伊丽莎白,他的后人中又产生了如今英国的汉诺威王室。一个是克里斯蒂娜女王,如书中所言,她堪称当时全欧洲最高贵的女人,而她竟然是笛卡尔的崇拜者,书中说道,当高贵的女王读到笛卡尔的著作之后,立刻为之倾心,她写信给一位同样崇拜笛卡尔的大臣:我阅读越多笛卡儿先生的文章,或是从您那里听到越多关于笛卡儿先生的事情;我越能确信笛卡儿先生是全世界最幸运的人,也是最令人羡慕的。

伊丽莎白曾在一封信中对笛卡尔说,“我承认,要把感觉和想象同在感觉和想象中不断通过言词和文字呈现出来的事物分割开来,在我是相当困难的。就是在这样的时候,我感到,自己还有相当的理性是很讨厌的事。因为,如果我根本没有理性,我就能同那些我必须生活于其中的人享有共同的欢欣。除此之外,倒霉的是我的性别使我不能前往艾格蒙德学习从您的新花园里收获的真理,得到满足”。1644年,当笛卡儿搬家时,伊丽莎白从拉海写信向他抱怨,说这样一来他们分离得更远了,因为现在两人之间往返所需的时间是一天,而不是原来的两个小时。

从这些细节中都可看到公主何等崇拜笛卡尔,这似乎并不是单纯的崇拜,甚至包含一种情感甚至爱情在内。当波兰的瓦萨王朝国王弗瓦迪斯瓦夫四世在妻子突然过世后,曾经向伊丽莎白公主求婚,但公主断然拒绝,说:“我已经爱上了笛卡儿的哲学”,并且希望能为此奉献终身,即终身只研读笛卡尔的哲学,不再结婚。在公主的日常生活中占据她最多时间的就是笛卡儿哲学,即使后来笛卡儿已去世,她也进了威斯特伐利亚的一座修道院后,仍然坚持研读笛卡尔的著作。她还在修道院中建立了笛卡儿哲学俱乐部,并且经常告诉她的客人们,她和这位哲学家非常熟悉。

如此等等,通过上面的引述,可以知道笛卡尔在这两个高贵的女人心目中是何等重要,这也许是古往今来独一无二的!不但在哲学界如此,在文学、科学或者艺术界也同样如此,可曾听说过哪位作家或科学家、艺术家曾同时得到过公主与女王如此的垂青吗?如今的哲学和哲学家远没有当时的地位,我好奇的是,哲学和笛卡尔哲学在那个时代会如此有魅力吗?当我读到这样的故事时,就产生了这样的疑惑,并且正是抱着这样的疑惑而阅读这部作品。若用心阅读《三重精彩——笛卡尔的生平、著作与思想》,可以打开一扇窗,让我们看到一个精彩的世界,甚至可以打开一扇门,让我们走进这个精彩的世界。

责任编辑:袁思源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