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是商务印书馆建馆120年。8月17日,商务印书馆在上海书展举办了“汉译名著分科本120年纪念版出版座谈会”,共推出汉译名著分科本120年纪念版700种。分科本纪念版将于2017年9月出齐,包括哲学类255种、政治法律社会学类165种、历史地理类135种、经济类130种、语言类15种。
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哲学系终身教授童世骏,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孙周兴以及商务印书馆总经理于殿利出席活动,商务印书馆副总编辑陈小文主持座谈会。
商务印书馆自成立之初,在张元济及王云五等杰出出版家的领导下,致力于翻译引进全世界的学术知识成就,出版了众多包括《天演论》《原富》《汉译世界名著丛书》等在内的翻译著作,这些翻译著作促进了晚晴民国以来中国“睁眼看世界”,为中国后来的现代化打下了思想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商务印书馆的出版领域被确定为“以翻译外国的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的学术著作为主,并出版中外文的语文辞书。”改革开放后,“汉译名著”正式结辑出版。经过三十余年的努力,达到了700种的规模。
于殿利表示,“汉译名著”的出版几乎全程参与了中国吸收世界知识成就以促进中国当代改革事业的历史,它既是这段历史推动者,也是这段改革的成就之一。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影响力与日俱增、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的作用日益重要,中国对系统的世界学术知识将会有更大的需求,因此商务印书馆未来还会以更大力度继续推进汉译名著的出版。他介绍到,“汉译名著”的产品形态也在不断创新中,汉译名著的不少品种已在kindle上了电子版销售,纸质书方面,出版了汉译名著的“大众普及版”,同时一些汉译名著被整合进了“大师文集”中,如《卢梭全集》《海德格尔文集》《托克维尔文集》等。
童世骏回顾了求学和研究过程中受到的“汉译名著”的影响。他高度赞扬了“汉译名著””所取得的成就,肯定了这套丛书对于中国学术发展的贡献。他认为在当今时代更加将学术和思想统一起来,而“汉译名著”中的经典著作则大多体现了这种思想和学术的结合。
作为商务印书馆的老朋友,孙周兴目前翻译出版了了近十种汉译名著,并主持了《海德格尔文集》《尼采著作全集》《未来艺术丛书》等大型出版项目。他介绍了自己从“汉译名著”的读者到译者的经历,并与在座嘉宾交流了对学术翻译及西方哲学汉译的看法。
陈小文介绍到,此次“汉译名著”分科本不仅包括已出版的第1辑至第15辑的六百余种,还包括即将出版的第16辑和第17辑的部分品种。此次出版的分科本在以往出版的单行本基础上做了文字和体例上的统一校改,进一步提升了译文质量。装帧上采取硬面套装形式,封面做了烫金处理,凸显出“纪念版”的价值。可以说,此次汉译名著分科本纪念版的出版,是对这一标志性学术品牌的一个新的阶段性总结。他同时透露,商务印书馆还将在今年年底推出“汉译名著”120年纪念版的布面精装珍藏本。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是商务印书馆组织出版的一套大型学术翻译丛书。丛书自1982年开始出版,至今单行本已出版了15辑650种。所收著作均为世界学术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上的经典著作,范围涉及哲史社科各学术领域。丛书按广义的学科分为哲学、政治法律社会学、历史地理、经济学、语言学五类,分别用橘、绿、黄、蓝、赭五色标识。
“汉译名著”自出版以来,得到了社会和学界的肯定和赞誉,被誉为一项伟大的文化事业,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最重要、最宏大的基础工程之一,也被视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术界在思想文化领域取得的重要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