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荐 | 双推计划:常销书 在榜畅销书 推荐畅销书 | 获奖图书

陈琦:254窟的深沉感动

cmengxi8137_b

《图说敦煌二五四窟》

陈海涛 陈琦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从最初见到254窟的壁画,到创作出颇具口碑的动画影片,再到现在能够将多年的研究成果付梓出版,陈海涛、陈琦一路走来必定经历许多不能为外人道的艰辛。当面临子女教育、父母就医等困难时,他们才意识到当初的选择太单纯,几乎从未考虑到这些现实问题,为此他们也彷徨犹豫过。可正如萨埵刺颈跳崖前后,他们也在徘徊中做出了选择。《书乡周刊》与陈琦聊了他们在敦煌的故事。

“要把这四百九十二座石窟都带领大家看一遍, 那真是项太艰巨的任务,远远超出了一本书的容量和我们的能力。我们将要选出的, 是修建于北魏时期的第254号洞窟。它正处于崖壁中间,采光良好,受流沙与潮湿影响较小。在它周围,分布着莫高窟修建时代较早的一批洞窟,著名的北凉275窟就在其北面不远处。由此可见,这一带也是被最初的营建者所相中的黄金位置。由于年代久远、保存完整、艺术价值珍贵,254窟很少对公众开放,希望通过这本小书,通过我们的讲解和描述,可以使您领略它的精粹。”——《图说敦煌二五四窟》

书乡周刊:能讲讲当初是怎么相识的吗,之后又是因为什么让两个人走到一起成为恋人?

陈琦:我们是美院附中同学,共同的成长背景,让我们有很多默契。在高中这个年龄就开始在自己喜欢的专业中反复实践、尝试、思考是非常幸福的事情,单纯的只想成为心中的偶像。美院附中有特别好的图书馆,而且附中当时的位置有幸紧邻三联书店,课间操的间歇都会到三联书店看书,我们还曾到三联的楼顶写生夕阳下的景山。

书乡周刊:听说最初决定去敦煌是因为大学时你们那一次在敦煌为期两个月的实习,让你们觉得敦煌是最适合你们的地方,你们去敦煌前对敦煌的想象是什么?

陈琦:是朝圣。我第一次来敦煌坐了50个小时的火车,到了敦煌还是觉得来的太容易,当年往来丝路的商旅、信众不知道是什么信念支撑他们面对漫长的沙漠戈壁。两个月的实习是上学期间第二次来敦煌,出发之前在图书馆翻看与敦煌相关的书籍画册,特别喜欢北朝的石窟艺术,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观古而知己

书乡周刊:到了敦煌之后,那里和你的想象有什么不一样吗?

陈琦:到了敦煌,我像是触碰到了历史的时间和空间,近距离完整的观看古人的作品,为我们的视觉工作展开了新的世界,好像正是我们寻找的。

书乡周刊:除了敦煌石窟艺术等原因,还有哪些因素促使你们选择了敦煌?

陈琦:敦煌的阳光、蓝天、李广杏、祁连山的雪水、丝绸之路的繁荣,敦煌在地理历史上的重要性十分迷人。

书乡周刊:听说当时学动画的陈海涛也尝试了去动画公司工作,但还是认为那不是自己想要过的生活,你们理想中的生活和工作状态是什么样的?

陈琦:上学时的假期里,海涛曾在广告公司工作过。他受家人的影响,从小喜欢读唐诗。可能是这个原因,他很喜欢用简短的语句连接古人的情感和当下的感受。海涛让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产生关联的习惯,还有绘画和动画专业训练,让他在广告工作中,会很好地把握广告语和或静或动的影像之间的关联。虽然得心应手,受到赏识,但总觉得载体并不能持续打动自己。当接触到敦煌,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连接着广阔的历史文化,可以不断地努力,充实我们的认识,再用自己的专业来加以转化,推介给更多的观众。

书乡周刊:在研究工作中,最有趣、你最喜欢的是哪些部分?

陈琦:我最感兴趣的就是在敦煌艺术中看到文化交流和传播的脉络。鉴真东传,为日本带去唐代的文化,大多都很好的保存在奈良的正仓院,敦煌的图像也见证了唐代文化的巨大感染力和传播力。

快乐比困难多

书乡周刊:在敦煌所做的最多的事情是临摹壁画吗?临摹一幅壁画通常需要多久,都会遇到哪些困难?编辑说洞窟里温度很凉,需要戴上护腿。

陈琦:我们临摹壁画是为阐释影片所用,分为:以体验为主的对壁临摹,通过这样的临摹体会古代匠师的精心设计,找到图像与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经文之间的联系;还有就是与影片中高清图像准确对应的线描,通过对壁临摹和对同时代绘画的了解,可以更清楚地分辨出很多具体的形象,这样具有研究性的线描可以帮助观众用相对比较短的时间,更好地了解壁画。通常是我们了解的,才容易被看到。所以临摹的过程不是线性的,要通过尽可能的还原那段历史,参照当时设计者可能依据的经文,才能在临摹的过程中更准确地分辨出具体的形象。我们也深刻地体验到,在敦煌研究中,很多功夫是在画外的。临摹中的困难,也正是我们努力的动力。面对大尺幅壁面,在空白的画面上进行临摹,是有难度的,也正是这样的反复比对修整,壁画展开了历史的窗,让我们体验到古代设计者的心境。

书乡周刊:这本书在敦煌735个洞窟、492座留存有壁画与彩塑的洞窟里选了254窟作为写作对象,除去它自身的条件外,还有哪些与众不同之处?

陈琦:254窟是我们进入敦煌非常重要的一扇门,她吸引我们来到敦煌,留在敦煌,进入敦煌,对敦煌的了解越多,越觉得多元文化的汇集,延续千年不断的营建,正是敦煌的魅力所在。在洞窟形制上,254窟门上有明窗,使得前室在没有人工照明的情况下,也很容易被观看。所以前室的营建非常重视视觉感受的传达。第一次走进这个冥想洞窟,就被蓝紫的色调所吸引,希望能有机缘更深入的梳理和研究这个洞窟给予我们的深沉感动。

书乡周刊:《图说敦煌二五四窟》的一、二、六章是陈海涛所写,三、四、五章是你所写,这是一种分工,你们在敦煌的研究工作中有着怎样的分工,又有哪些工作需要你们的合作?

陈琦:相对而言,我偏感受,海涛偏理性。我通过临摹细读图像,海涛找到文字和图像的对应关系,他在经文、历史和学术史的梳理中,受益匪浅,促使我们在图像中发现更多的细节,更加接近当时创作的过程。

书乡周刊:你们在敦煌这些年是不是也遇到过困难,面临过一些犹豫和选择?

陈琦:困难总是可以过去的,我们面对犹豫和选择的时候,总有老师朋友帮助我们,帮我们做最好的选择。

敦煌红:菩萨的微笑

书乡周刊:这些年敦煌在国内外有很多展览,能简单介绍一下如今展览中都会用到哪些现代科技来呈现吗?

陈琦:高清喷绘在展览中很好地展现了壁画的面貌。复制洞窟,让没有到过敦煌的观众,对洞窟有了整体的认识;还有影片来阐释介绍敦煌艺术和历史。配合展览的讲座,让对敦煌文化有兴趣的观众可以跟研究者面对面的获得一手的研究成果。还有3D打印、VR技术的使用。在展览现场的手作体验,成为连接观众和古代文化艺术的最好的桥梁,文创中心研发的一系列体验课程在展览中实践,收到很好的社会反响。

书乡周刊:很多读者都在问“口红在哪买”,敦煌色系的口红这个创意是怎么产生的?

陈琦:希望通过敦煌色系口红,把敦煌文化的美好祝愿带给大家。因为从事绘画工作,敦煌的色彩和造型深深地触动着我。每每凝视敦煌壁画中古老的菩萨像,含笑的眉眼,微微上翘的嘴角,这种沉静的神态,总会使纷繁杂乱的心情随之平静下来,菩萨的微笑成为面对困境的力量。因此对菩萨嘴上的一抹红色特别留心。以王定理先生出版的《中国传统色》色卡为依托,在洞窟中选定了八种颜色,以中国传统色彩命名。用这些可以带给我们美好遐想的名字,比如红莲灰、胭脂、妃红……定制了中国色彩的唇彩,希望大家用到敦煌的红色,同时赋予自己敦煌的精神,用菩萨的微笑——自己最好的状态面对每一天。

责任编辑:曹宇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