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荐 | 双推计划:常销书 在榜畅销书 推荐畅销书 | 获奖图书

有烟火气才生动:那些“人艺二代”眼中的人艺往事

对于大多数观众来说,北京人艺,意味着中国最高戏剧殿堂,然而对于和这些艺术家生活在一个胡同大院里、甚至同住在一个屋檐下的人艺子弟来说,他们不仅是艺术家,还是天天抬头不见低头见、同进同出的亲人、邻居、朋友、长辈。他们除了在舞台上,在生活中也充满了人格的魅力,并且因为有着烟火气息,而更加生动亲切。

牛响铃就是“人艺二代”中特别有代表性的一位。她1955年生于北京,父亲和母亲分别是北京人艺著名表演艺术家牛星丽和金雅琴,她从小就生活在北京人艺的宿舍大院——著名的史家胡同56号院里。牛响铃的丈夫,则是北京人艺鼎鼎大名的导演焦菊隐先生之子、北京菊影戏剧研究中心发起人焦世宁,因此牛响铃同时还担任焦菊隐工作室总策划、北京菊影戏剧研究中心董事长。

牛响铃从小就浸淫在艺术之家的环境当中,对人艺的人与事如数家珍,她曾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开设《人艺往事》专栏,深受读者喜爱。在她的笔下,人艺的艺术家们,一个个还原成了生动真实的人。近日,由她撰写的《人艺往事》一书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在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北京菊影戏剧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联合主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到场的各界人士纷纷谈起了有关老人艺的故事以及大家对人艺、对话剧艺术的热爱。

正如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任鸣所言,“牛响铃女士和焦世宁先生是北京人艺的孩子,他们生在人艺、长在人艺,对北京人艺有着与生俱来的真挚感情,北京人艺看着他们长大,以身边人的视角讲述了上至艺术家、下至行政职工的点点滴滴,向喜爱北京人艺的观众和读者们展示了舞台之外的人艺形象。这本书记录的不仅是一个个往事,也是北京人艺一段一段鲜活的历史。”

牛响铃自己也深情说道:“当年人艺的宿舍在史家胡同56号,在那个院子里,曾经住着北京人艺的著名导演焦菊隐、欧阳山尊、夏淳、梅阡等等大家熟悉并热爱的大艺术家,当然,还有我的爸爸妈妈牛星丽和金雅琴,还住着话剧艺术中不可缺少的叔叔阿姨们。我就是在那个院子里出生、长大的,它是我生命的起点,也是我生活中的源泉,它带给我的财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它使我幸福,也让我悲伤。”

然而这些年,人艺大院里的很多老艺术家、老前辈渐渐离去了,这更让牛响铃萌生了想要书写他们的强烈愿望:“就是他们在新中国成立时用自己高超的艺术修养,把北京人艺打造成了世界一流表演水平的剧院。北京人艺是东方的明珠、是中国话剧的典范,像《龙须沟》、《茶馆》、《蔡文姬》、《日出》、《骆驼祥子》等等经典剧目演到至今,仍然是场场爆满、一票难求,这说明好的文艺作品是不朽的。我对那些老人不愿忘怀,也不希望他们的孩子将来把他们遗忘,一本《人艺往事》的怀念真是远远不够,我只是在奋力地表达,表达我对他们那份炽热的爱!”

牛响铃的这本《人艺往事》,分为第一章牛爸牛妈,第二章焦菊隐,第三章角儿们,第四章流金岁月,第五章幕后以及后记。除了牛星丽和金雅琴之外,还记述了焦菊隐、于是之、蓝天野、朱琳、李婉芬、英若诚、林兆华、濮存昕、杨立新、英达等人的逸事。该书文笔京味儿十足,生活气息浓厚,以一个从小在人艺大院长大的人艺子弟的视角,讲述了一群热爱话剧、热爱生活的人艺老艺术家们的故事,不但展示了人艺老艺术家们不为人知的一面,更揭示出人艺的风格以及其之所以享誉海内外的原因。文章虽然短小,但以作者几十年在人艺大院的浸淫,对这些艺术家有一肚子故事要说,常发人所未言,寥寥几笔,把人物刻画得非常到位,读来颇有味道。

人艺老演员李滨则将这本书形容为“人艺博物馆的‘外传’”,无论有名的还是无名的人艺人,都在牛响铃的笔下有所记录,并且充满了生动的“人间烟火气”。人艺演员张福元也说:“牛响铃在细节上记录了人艺的艺术家们是如何生活的,咱们看到舞台上的是创造出来的角色、是演员演的角色,她写的是演员本人或者工作人员的本人,所以她把他们还原成人,这是很多博物馆资料记录所不能给大家的。”

据说牛响铃最开始写文章时,曾经找自己的教授朋友帮忙修改,结果教授一看,直说:“一个字不能改,一改你的风格就变了,你这个风格太好了!”书中很多表达都是口语,但是很凝练,很幽默,有很多丰富生动的细节体现人物的性情,有着老舍先生的传统。

最重要的是,《人艺往事》中书写的很多人事,随着一些老艺术家的离去,如今真的已经成了往事。因此这样一本书,也有着抢救式记录和传承的意义。老人艺的精神和传统,除了通过舞台上的艺术,也通过这些生活在他们身边的人,用心的点点滴滴观察和记录,永远留在了人间,并传于后世。

责任编辑:曹宇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