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荐 | 双推计划:常销书 在榜畅销书 推荐畅销书 | 获奖图书

从时间走向空间的英美小说

1

《二十世纪英美小说的空间诗学研究》,邓颖玲 著,商务印书馆

亨利·詹姆斯在《小说的艺术》中写道:“小说这幢大厦不是只有一扇窗户,它有千千万万的窗户——它们的数目多得不可计算;它正面那堵巨大的墙上,按照各人观察的需要,或者个人意志的要求,开着不少窗户,有的已经打通,有的还在开凿。这些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窗洞,一起面对着人生的场景。”这段话把小说比作“大厦”,巧妙地传达出小说文本的空间化特征。空间化、立体化是小说的固有特征,但长期以来,人们都把目光锁定在“时间”之上,把小说视为一种时间的艺术,忽视了“空间”的重要作用。直到二十世纪上半叶,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才得以扭转。两次大战过后,世界一片分崩离析,人类陷入精神的荒原,混乱无序的社会现实“瓦解了传统的线性有序化时空观念,消逝的过去以及一切时间性存在不再让人着魔,时间蜕变成零散的片断,以空间化的形式表现出来”。现实世界发生的巨大变化给小说创作带来强烈的冲击,并最终促成了二十世纪小说的空间转向。

《二十世纪英美小说的空间诗学研究》对这一转向和小说的空间诗学进行了细致而深入的介绍。作为邓颖玲教授历时三年,精心钻研的学术成果,这本著作材料翔实,论证严谨,显示出深厚的阅读积累与扎实的学术功底。作者在对二十世纪英美小说文本进行深入的文本细读的基础上,从空间诗学的角度探究了小说文本内部形式化的诗学机制,揭示了二十世纪英美小说家是如何架构小说文本、如何从空间角度传递人类普遍的审美经验的。专著第一章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在这一章里,作者首先指出了空间的抽象性、虚幻性特点,并从文本的物态空间、虚构的地理空间、叙事的形式化空间三方面对小说空间进行了清晰的分类;其次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总结了二十世纪英美小说的空间化特征——在内容上由再现外部世界走向表现人的内心与意识,在形式上则广泛地采用内心独白、时空跳跃、意识流等非写实的艺术手法;第三,指出了现代小说的诗化倾向即是对于象征性、隐喻性和共时性的追求,也就是对于空间性的追求。

专著后三章对小说中的地理空间与小说叙事的形式化空间进行了详细论述,并且深入透彻地说明了空间化叙事所产生的独特的美学效果。对小说中地理空间的关注可以追溯到苏联文学理论家巴赫金,他所提出的“时空体”概念可以说是“文学地理空间”的代名词,这一概念强调了时间与空间的不可分割性,为我们对文学中时空的认识提供了借鉴。“文学地理空间”是精心建构的产物,体现了作家的审美个性与创作理想,渗透着强烈的感情倾向与价值意味。它既是时间的表征,又是人物的表征;既是“行动的地点”,又是“行动着的地点”,制约着人物的言语和行为,影响着故事的产生与发展。“小说叙事的形式化空间”将目光聚焦到小说的叙事方式与叙事结构上,作者从“空间化的叙事时间”与“空间化的叙事结构”两方面展开论述。二十世纪的英美小说家们常常采用并置、回忆、凝固、重复等手法使得叙事时间空间化,同时形成与小说叙事相契合的种种空间化结构,如平行结构、交错结构、放射状结构、螺旋式结构、套盒结构等等。这样的空间叙事解构了小说中的理性秩序,导致了故事结构层次的叠合化,使小说具备了复调与对话的特点,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多侧面、多层次、多角度、多走向的多义空间。

纵览全书,不难发现该书的一大特色就是具有宏阔的知识视野与深邃的学术眼光。该书主要从文学叙事的维度探讨空间的意义,文学地理空间与小说叙事的形式化空间是作者关注的焦点。作者在进行研究时对中外已有的理论成果做了认真的综合继承与深入的专研把握,在此基础上构筑自己的理论体系。1945年,美国著名文学批评家约瑟夫·弗兰克发表《现代小说中的空间形式》一文,分析了福楼拜、乔伊斯等现代作家的空间化叙事手法,初步建立了小说空间理论。针对小说中共时性叙事的创作现象,他指出“小说家都把他们的对象当作一个整体来表现,其对象的统一性不是存在于时间关系中,而是存在于空间关系中,正是这种统一的空间关系导致了空间形式的发生”。弗兰克对小说空间形式的分析影响深远,此后许多批评家从空间形式、故事空间等多种角度对该理论作了进一步的探讨与发展。作者从约瑟夫·弗兰克的空间形式理论出发,探讨二十世纪英美小说中的形式化空间,但同时还广泛参考了国外众多学者不同的理论论述。如布里奇曼、弗里德曼、阿伯特等人对空间在文本建构以及叙事中的重要作用的阐发,米切尔在《文学中的空间形式:走向一种总体理论》《体裁的政治学:莱辛之〈拉奥孔〉中的空间与时间》等文章中对空间形式的区分,杰罗姆·科林柯维之在《作为人造物的小说:当代小说中的空间形式》中对弗兰克理论提出之后的美国当代小说创作的考察等等。如此博览广取,研究比较,才能开拓思路,洞悉底里。

作者还征引了丰富的文献资料,所引文献有大量第一手的英文资料,显示出超强的驾驭材料的能力。统计附于专著书末的参考文献得出,作者共参考了178部中文专著、35篇中文期刊文章以及112部(篇)英文文献,如此艰巨的阅读任务,不积数年之功是无法完成的。邓颖玲教授毕业于英语语言文学专业,之后长期从事英美文学和英语教学研究工作,具有深厚的英语功底,这为该书的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了完成这部著作,她更是远赴美国,徜徉于美国大学的知识殿堂里,获得了国外关于该课题研究的最新成果。因此,作者在进行问题探讨时,追根溯源,旁征博引,力求从问题开始的地方进行挖掘,以了解前因后果。譬如作者在进行“空间”概念的界定时,首先从词典意义溯源,介绍了权威的《劳特里奇叙事理论百科全书》中三个与叙事空间相关的词条,从中把握人们对空间的最初认识,而后广泛列举国内外研究相关问题的学者们的真知灼见,这些学者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自己对于空间的理解与分类,通过对他们意见的比较与总结,读者的思路得以拓展,对空间的理解也随之加深,能够更好地把握其抽象性、虚幻性与符号化的特点。

另外,理论与文本的紧密结合也是该书的一大亮点。国内学者所撰的与空间诗学有关的学术理论著作大都偏重于理论介绍与阐述,学理性太强而趣味性不足。《二十世纪英美小说的空间诗学研究》将空间诗学理论与二十世纪英美小说文本紧密结合起来,使得这本学术著作不再抽象艰涩,它不仅适用于专业的文学研究者,也适用于文学素养较好的业余爱好者。

所谓“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这本著作也存在一点值得注意的问题,有些地方行文繁琐,不够简练。但瑕不掩瑜,我们仍能从这本书里得到许多东西。美国西方马克思理论家弗雷德里克·詹姆逊指出,“后现代人的头脑中只有纯粹的、孤立的现在,过去和未来的时间观念已消散殆尽,只剩下永久的现在”。在这个日益零散化、多元化的时代里,空间思维越来越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种思维方式,《二十世纪英美小说的空间诗学研究》带给我们的便是这种新的看待小说的方式,面对二十世纪精彩纷呈、复杂多变的现代主义小说,空间思维使我们更加关注小说中共时的存在,更加关注小说多层次、立体化、开放性的结构,积极地参与到小说空间的建构之中。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

责任编辑:An Junyang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