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荐 | 双推计划:常销书 在榜畅销书 推荐畅销书 | 获奖图书

淡而有味,散中见情

1

《月迹无痕》,徐芳 著,东方出版中心

上世纪80年代,读过贾平凹的散文《月迹》,深喜其透明空灵的境界和一群小孩的童真稚趣。近日,无意间读到上海女作家徐芳的散文《月迹无痕》,又勾起了我对于“月”的牵挂与遐想。不过,徐芳笔下的“月”不同于贾平凹的“月”。贾平凹的月是超凡纯净,不食人间烟火的;而徐芳的月却伴着了市影车声,沾满人间烟火味。徐芳笔下的月,往往由日常生活场景凸出,这样她虽然写了月的“吵闹和喧哗”,但实际上,月已经融进庸常的日常生活中,融进人的心里。所以,“月亮”才“无痕”,且耐人寻味。

这其实就是徐芳散文的风格,也是她的独特之处。在《有味》这篇散文里,作者围绕一只小钵展开笔墨,它“厚重、朴实、本色,一点儿也不迎风舞弄,或曰作秀”。但这只不起眼的小铜钵却有一种独特的味道,那是酒味、菜味、果味,抑或还有小金鱼、小乌龟的味儿。不仅如此,这只小钵还凝聚、飘荡着外公的体温味,以及孤独的味道和生命与岁月的味道。其实,徐芳的散文,也像她笔下所展示的小钵一样:自然、朴实、本色,看着不太起眼,甚至有点“散”,但如果你静下心来,慢慢感受,细细品味,你会发现:她的散文可谓是淡而有味,任情随性,形散而心不散。

在徐芳写日常生活的散文中,我特别喜欢《城市生活》这一篇散文。这是一组写记忆的散文。它由“回忆之境”“遗忘之境”“自然之境”三篇构成。作者沿着苏珊·桑塔格的“请求”姿态进入记忆,而记忆也在“请求”的语境下渐次打开:它是空寂大街相交之处的某个洞穴,是院子里孤零零的篱笆、木桩和晒衣竿;这记忆时而是有无数方形和菱形细孔的晨光,时而是渐渐吞噬树木楼宇的黄昏;时而是天空明净、亲切而辽阔的秋野……当然,记忆总是与遗忘联系在一起的,而遗忘作为一个心理学的概念和一种精神的现象,在徐芳的散文中只是一种“轻度性”的呈现,一种每个人都拥有的常态性记忆与遗忘。即是说,徐芳散文中的遗忘不是“创伤性的遗忘”,而是对永恒时间的尊重,对童年生活情景的片段式、原生态的呈现。所以,遗忘中的钥匙、门孔、责任、对生命能量的探索,对黄昏的恐惧,以及对自然之境的向往,都带着几缕惆怅,一份亲切与感伤。

是的,这就是徐芳散文中的“记忆与遗忘”,它没有类似于歇斯底里的痛苦效果,也没有压迫性的过度在场感。她是隐喻的、温暖的、朦胧的,同时也是富于想象的。而一旦进入了想象,原先凝固了的记忆与遗忘就变成了一个个具有多重意义的生命体:“在这个巨大的生命中,又拥有许许多多小生命,像一个人拥有许多细胞一样。海拥有海豚、海狮、海象、鲨鱼、章鱼、金枪鱼、电鱼、鲍鱼、虎斑贝、珊瑚……海拥有数不清的生命。但这数不清的生命在此刻,却又以一种凝固了的形态向我表达出来。”

徐芳的散文中有诗,这是前辈作家王蒙的评价,也是她的散文中淡而有味的另一层蕴含。由于是诗人,出版过《徐芳诗选》《再现灵感》《上海:带蓝色光的土地》《日历诗》等诗集,这样,她的散文在展示生活的原生态时,自然便穿插进了许多的感觉、印象、幻想、联想和意象。在这方面,她的散文的确有点像她心仪的法国散文大师罗兰·巴特,可称之为散文中的“印象派”。当然,这仅仅是从表层意义上说,从深层意义上分析,她的散文又深深烙上了上海的“本土经验”和她个人的生活体验。

以作为书名的《月光无痕》这篇散文来说,它呈现的完完全全是上海的风景:月光下的晚餐、里弄外穿背心、短裤,不时呵斥小孩的男人,三五个女人凑在一起拉家常,七八个孩子在唱儿歌、做游戏,还有酒鬼搂着酒瓶子在大声骂人,我和两个妹妹挤在一张凉榻上望月……这一切关于上海城市生活的素描,都在若隐若现、淡淡的月光下铺展开来。这些用白描之笔勾勒出来的生活情景正像月光一样,看似无痕,但它们经过时间的沉淀、感情的发酵和诗人灵魂的氤氲,便不仅变得有迹有循,而且散发出言淡而旨远的空灵诗意。我在一篇文章中曾提到:“好的散文应包含着诗的种子,只不过这些种子不是生长于精神的荒原、干枯的心灵和贫乏的生活,而是植根于原生态的生活,孕育于丰饶滋润的心灵,弥漫于散文的整体之内。”徐芳的散文,正是我的“诗性散文”观点的绝佳诠释。

我们说徐芳的散文里有诗,还因为她有良好的艺术感觉,特别是她的语言不但准确精美优雅,而且有诗的想象和张力。像《月光无痕》中她写月光:“放碗筷——月光便在此刻哗啦哗啦地被我们大口吞下,敲敲打打,抠下一块或一段,夹起又落下,折断翅膀胳膊腿……”这样的用词,既接地气,富于生活的味道和情趣,又交织着声音、色彩与动作,还有想象和夸张相互呼应,形容词和动词的配搭恰到好处。这样的语言不就是诗吗?而在《回忆之境》中,她笔下的晨光又是另一番情景:“在菜场的席棚中央,有无数方形和菱形的细孔。光就从那儿细细密密地倾泻而下。起初它很淡很淡,像一块黑墨上凝结着一根青丝,虽有差异却极易恍惚而掠过。渐渐地,它变深变浓,女孩的脸渐渐地有了清晰的轮廓,恍然有了金黄的汗毛……”精准的捕捉,细致的描写,跳跃的语感,摇曳中的旋律,读着这样的文字,不由联想起川端康成关于夏威夷早晨的阳光,从这个杯子跳跃到另一个杯子的描写。在我看来,这就是文字的捕魂草,是文心与文气的生命的凝聚与外化。

责任编辑:An Junyang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