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荐 | 双推计划:常销书 在榜畅销书 推荐畅销书 | 获奖图书

对大唐之“大”的多侧面探究

1

《大唐之国:1400年的记忆遗产》,葛承雍 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人们对历史的概念首先来自于文字的记载,对大唐的想象基于唐人透之纸墨的大国骄傲。《新五代史》卷六十三记载前蜀宰相张格有言“唐故事,奉使四夷,其印曰‘大唐入某国之印’”。这种骄傲在大唐的外交活动中尽皆体现,却不盛气凌人。唐朝的大国意识并不是天朝意识。大唐宗主权“统而不治”的政治影响自东亚起,远及中亚,故有“万国珪璋捧赭袍”。唐代文人对国家认知言必称大唐,如“我大唐之有天下也,辟寰宇而创帝图,扫搀抢而清天步”。唐诗词、小说、笔记、传状、碑志、家谱、野史等中也充满大唐这个骄傲的字眼。

堕于空寂的遗物不断发现,则使今人不断建构起对大唐之“大”的认知。唐之大,由小及大,正是一瓢酒,“北堂珍重琥珀酒,庭前列肆茱萸席”;也是一单衣,“都邑坊市,骏马胡服,相率衣盛,奢丽相高”;在宫殿遗址金柱,“驱车西近长安好,宫观参差半隐霞”;也在豪侠铁剑,“谁知孰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唐之大,在碎叶城杜怀宝刻铭,在奈良醍醐寺梵音东渡……

时值大唐建都长安1400周年(2018年)之际,由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资助,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于2018年10月出版了葛承雍教授新书《大唐之国:1400年的记忆遗产》,为我们了解唐代历史与文化打开了一扇窗户。

该书收录作者已发表的论文或讲稿计36篇,分为八编。内容涉及唐代社会的众多方面,从宏观的王朝气象,到日常的零乱酒魂,皆为论述对象。第一编梳理唐代大脉络,以综合国力、盛唐气象等入手,综述唐代繁荣的基础与表现。开篇是《唐代综合国力散论》,后三篇《“天下国家”与盛唐气象》《唐代多元思想文化的精神地图》《隋唐长安与外来文明》论述大国表现,概括为天下国家、多元思想。作者在序言中即提到唐朝的大国意识,“是开明拓宽的华夷一统,而不是闭关锁国的与世隔绝”,此三篇正是其延伸。唐人拥有较其他王朝更为广阔的视野,民族宽容造就其成为真正的“天下国家”,胡人可入唐定居、参政、贸易、联姻、留学,突出了唐代的世界性。相比有些学者提出的唐代在思想上“盛世而平庸”,葛承雍先生觉得不如说是“盛世的多元”。览前后300年唐史,并不善出大思想家,但总结为思想沉寂且平庸则失之偏颇,多元思想和整体的活跃才是其真实面貌,异端化的摩尼教、民俗化的祆教、方技化的景教皆能为大唐所包容,正是一个明证。

大唐之国的形象通过无数唐人的形象得以充实。第二编以“刻入历史年轮的人物影像”为主题,收入作者7篇相关论文。包括对高力士、武则天、玄奘等历史人物的认识。墓志史料的考据亦是唐史研究的重点,后三篇通过墓志,勾勒上至王公,下至侍卫的大唐之国人物。如《裴伷先:新出土的唐传奇墓志》一文,对比墓志与史书记载,为我们还原这位活跃于开元年间,参与西域外交、岭南开发等重大事件的集文臣武将于一身的唐代传奇人物。作者探究唐代女性的面貌,不仅聚焦于武则天这样的人物,对不见于史书记载的女性也有关注,如对李世民女侍卫高惠通墓志的研究。

第三编关于国库与经济制度。作者以考古所出和史料所载,与读者一同见证唐代经济。此部分亦是作者另一著作——《唐代国库制度》的补充。

第四编论及大唐之国纷繁的文化面影。首篇探讨隋代地方风俗所反映的社会心理,其余三篇则分别以服饰探民风,以金鸡观信仰,以梦境解文化。

第五编是关于唐代社会的论述,涉及移民、民谣乃至赌博、乞丐、豪侠、黄酒等话题。

第六编则聚焦唐人灵魂安顿的归宿地。一座地宫,半部唐史。法门寺珍宝的发现,为研究唐代提供完美资料,有丰肌肉骨效果。大秦宝塔,变故千里修士。帝母之陵,也显皇家情感。

过去的辉煌如今只剩断壁残垣,第七编中作者说:“过去的就让他过去吧……昨天辉煌,今日瓦砾。赫赫大唐的盛世繁荣都被抛至九霄云外,况且这不闻百姓苦只见皇帝做神仙的离宫呢。”研究大唐,虽因其赫赫辉煌而心向往之,也得感受一切都付与瓦砾的沉重。如今我们也只能如作者一般,在残碎的夯土与柱础中找寻抹壁香泥。

第八编涉及唐代佛教艺术,作者试图以研究中外交流背景下的唐代艺术,再现“西域灯轮千影合,东华金阙万重开”的唐代气象。

通读全书,可见作者的研究涉及历史、考古、宗教、艺术、文学等方方面面,研究方法和成就均有可观,总结而言,有三点可述。第一,考古材料与史料的结合运用。作者文献功底深厚,如关于唐代乞丐和病坊,多不见于正史记载,作者的研究,除征引正史外,还引用唐诗如《乞食诗》《自京赴奉先县咏怀》等,引用杂说笔记如《酉阳杂俎》《朝野佥载》《传奇》《北梦琐言》《宣室志》《开元天宝遗事》等。作者熟悉考古材料,如在讨论唐代建筑中的“复壁”时,文献记载只能解决一部分问题,所以作者较多地使用考古材料来佐证。对史料的研究可以指导考古发掘,考古发掘的成果又可印证历史研究。作者1985年在《人文杂志》发表《唐代京都太仓试探》(收入本书第三编)一文,对唐代长安城太仓位置作出了自己的判断。有学者认为唐长安太仓位于皇城内承天门街之东。作者认为太极宫附近地势较低,不适储藏,且北部地狭,无置仓条件。又有出土太仓铭砖上有“街”字,当不在皇城内。又据《长安志》记载“苑西太仓”、《册府元龟》载太仓据漕渠之利、新发现《大唐重修内侍省之碑》等记载,认为太仓应该位于唐长安城西北隅,禁苑内西部。2012年考古发现太仓遗址,证实作者判断无误。

第二,图片资料与文献的结合运用。作者在本书中共用图约270余幅。历史研究中使用图像侧面说明近些年越来越多,乃至“以图证史”颇为流行,图像也已不只是考古学、艺术史等研究的法门。本书较多仍以历史文献方法为主,但相关图片在文中的使用,确有锦上添花之效。如《汉唐长安与外来文明》一篇,丝绸之路开通后,长安设立外交管理机构,配图则用《职贡图》;商贸兴盛,“商胡贩客,日奔塞下”,则用咸阳底张湾隋墓出土东罗马金币图;长安外来侨民与移民不绝,则用西安安伽墓石棺床、韦贵妃墓胡人壁画等图……不一而足。

第三,独到新解迭出。如写何家村的《天下之财赋 邦国之宝货》一篇中,作者认为何家村窖藏金银器与唐代国库有密切关系,大多为中央国库储藏物,作为赏赐之用。其中药具和多种药物也为内库所有。且墨书文字即为库藏出入记录。何家村窖藏奢华器物只有皇族才能使用,且制作工艺亦属皇家作坊。林梅村在《唐武德二年罽宾国贡品考——兼论西安何家村唐代窖藏原为大明宫琼林库皇家宝藏》中亦认为何家村窖藏与皇家有关。本书出版之时,书中许多观点已为学界认同,但在当时却属新知。如《唐代皇家的左藏、右藏与内藏》一文中,作者认为左藏管赋调租税,右藏掌邦国宝货,内藏则为皇帝私库。

责任编辑:An Junyang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