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荐 | 双推计划:常销书 在榜畅销书 推荐畅销书 | 获奖图书

台上玩月金针度人——读《唐诗课》随笔

1

《唐诗课》,程千帆 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今春,有幸读到程千帆先生的《唐诗课》。虽说该书只是从程先生众多研究古诗(侧重唐诗)的文章中遴选出来的11篇合集,但文意精深、纲举目张,大有见微知著的功用。

治学境界:台上玩月

清张潮在《幽梦影》中说:“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程先生在《唐诗课》中的眼界,用“台上玩月”来形容最为恰切。

程先生这些文章所关注的,或是唐诗研究的方法路径,或是古代文学、古代文论中的一些常见问题、热门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是研究者业已关注的,程先生却依靠占有的材料,仔细剖析、严密论证,使我们对所论述问题有了新的见解或更深一步的理解。

《唐诗课》不单是注重研究唐诗学中的“小事件”“小问题”,更注重研究者在此过程中生发出对唐诗学甚至是文艺学某些现象的思考。从小事件、小问题,引申到文学史发展脉络的大问题,找出其中发展的大趋势、大规律,程先生由此而“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

如《他们并非站在同一高度上》,就由杜甫、高适、岑参、储光羲四人的“登慈恩寺塔诗”同题共作的唐诗史上的“具体事件”,概括出具有一般性的规律:“在社会历史背景和作家个人的社会地位、生活经历等外在因素基本相同的情形下,决定作家创作成就高低的原因是作家的内在因素,包括世界观、政治态度、艺术才能、性情学识等等,用传统的术语来说,就是沈德潜所云:‘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唐诗课》第198-199页)如果把全唐诗整体看做“取之无禁,用之不竭”的一轮皎皎圆月,那么程先生确已达到唐诗研究中“台上玩月”的境界。

治学方法:读诗举例

《唐诗课》虽仅11篇文章,但给读者示范出研究唐诗的眼光和方法。套用哲学术语,即研究唐诗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学诗愚得》《读诗举例》类似唐诗“研究哲学”里的“世界观”,其余各篇则更多具有“方法论”的色彩。

《学诗愚得》是选文中发表最晚(1994年)的,可谓程先生治唐诗的经验或部分经验的总结,放在《唐诗课》开篇,似有“包蓄全书,牢笼诸篇”之意。文中,他首先强调“文史兼治”。其次强调“诗歌研究应从具体的作品入手,应当从具体到抽象,从微观到宏观”。再次,强调“对古代诗论家的一些不乏真知灼见但往往依稀恍惚的论断,尽可能地运用现代文学理论,加以疏通印证,以期得出平正通达的解释”。第四,对一些诗歌阅读、欣赏和批评的具体问题,程先生提出“历史学、语言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应该为批评服务,而不是用考据代替批评、用历史学或考证学的方法去解决文艺学的问题”。第五,“从事文学批评的人,不能自己没有一点创作经验。创作实践愈丰富,愈知道其中的酸甜苦辣,理解他人的作品也就愈加深刻。”这篇文章,程先生循循善诱,娓娓道来,规律性、总结性的言语很多,具有唐诗研究的“世界观”意味。

《唐诗课》每篇文章,都有着研究问题的侧重点,是程先生把唐诗研究的“世界观”运用到具体诗歌文本、文艺现象当中,与各不相同的“方法论”相统一而形成文字的经典传世文章。因此,《唐诗课》的“方法论”意义极为突出。如《古典诗歌描写与结构中的一与多》,针对古典诗论中“一与多”这对表现方式的多元存在形态,从描写和结构的角度来分析、总结,令人耳目一新;《关于李白和徐凝的庐山瀑布诗》《他们并非站在同一高度上》两篇文章,是研究不同作者对同一描写对象的文学比较问题;《一个醒的和八个醉的——读杜甫〈饮中八仙歌〉札记》,研究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风格转折的问题;《韩愈以文为诗说》,则讨论唐宋诗歌史上非常重要的“以文为诗”现象的演变问题。

程先生始用个案典例来探究唐诗史、诗歌批评中的理论问题,继而指出其历史渊源及优劣,最后指出某文艺现象的现实意义,整个过程由浅及深、由表及里、古为今用、知行结合。

治学目的:金针度人

出版社取书名为“唐诗课”,可谓恰到好处。程先生是文史学者,更是桃李满天下的教育家。有志于学术的后学俊彦,通过《唐诗课》而一窥程先生治学之堂奥,在一定意义上,本书可起到“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的功能。从这个意义上看,程先生昔年授徒、写作的目的与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唐诗课》的目的是相同的:“鸳鸯绣取从教看,要把金针度与人。”

《唐诗课》的“课”字,让我想到了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的教育名言,《唐诗课》就是一些例子,是一些如何欣赏唐诗艺术的例子,一些研究唐诗风格的例子,一些批评诗歌现象的例子。毕竟,优秀的“教材”是给人启迪、给人智慧的。程先生《唐诗课》中授之以渔、示人以法的智慧,只有读者在阅读之中才能切实地感悟和获得。

程先生学生吴代芳教授在回忆乃师的文章《半个世纪来的风雨历程》中这样盛赞程先生:“他不是停留在给我们传授知识的阶段,而是着重为我们引路。他不是只教给我们以现成的知识,而是给我们以钥匙,让我们打开宝库,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中……”余生也晚,虽孤陋寡闻,但通读《唐诗课》后,也的确感受到吴教授所言不虚,程先生教课育人的确是“给人钥匙”的。

责任编辑:An Junyang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