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荐 | 双推计划:常销书 在榜畅销书 推荐畅销书 | 获奖图书

解读一个真实的“始皇帝”

第18期伯鸿讲堂(桐乡)开讲

“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朝的开国皇帝,也是一位叱咤风云,具有传奇色彩的划时代人物,把中国推向大一统时代,奠定了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可惜的是,许多人对他的基本认识仍存在着某些误解。何为“始皇帝”?这是一个什么性质的称谓?

8月18日上午,第18期伯鸿讲堂(桐乡)在市行政综合楼开讲。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辛德勇以《千古一帝的身后焦虑》为题,带领桐乡市民一道,通过探索谥号制度的起源与确立,揭开“始皇帝”这一人人耳熟能详的名词背后所隐藏的故事,探秘周秦之际从“礼制”到“法制”的一次历史巨变。

讲座一开始,辛德勇开宗明义就强调,“‘始皇帝’是具有谥号性质的称号,而非他在世时的‘自称’”。这一观点突破了在场不少聆听者的基本认识。辛德勇从《逸周书》和《礼记·乐记》谈起,引经据典,谈笑风生。“谥者,行之迹也。”“阅其谥,知其行。”辛德勇解释道,谥号是按照一个人一生的行迹,也就是行为来确定的,所以要想合理地评定一个人的行迹,需要通观其一生,做出综合的考量,这就是所谓的“盖棺论定”。辛德勇认为,这意味着一个人的谥号,只能在他死后才能拥有,而这个谥号是什么,完全是由他人评定的,谥号的所有者不能“未死先知”。

然而,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却清楚地写有“嬴政自称始皇帝”这样的说法。那么辛德勇教授是从何处开始质疑这一说法,他又是如何开展相关的历史研究呢?辛德勇从自己平时读史治史的过程谈起,表示自己是留意到陆费墀先生撰著的《历代帝王庙谥年讳谱》中避而未载秦代的情况,而此前两周时期的王侯都有谥号,这促使他在研究秦始皇和他所创立的大秦帝国时,自然而然地便对“始皇帝”这一名号的性质做一番探索,辨明这一称谓应属与谥号相当的用法,是一种谥号性质的称谓。

研究谥号,并非简单地探究赵正与“始皇帝”这一单薄的问题,辛德勇认为,从中可以看到,由商入周以后谥号制度的建立以及周公所编制的谥法,这本身就是商周间社会大变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换言之,谥号制度是周代礼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标志。

近两个小时的讲座,现场座无虚席,辛德勇娓娓讲述谥号制度的前世今生,让在座聆听者如沐春风。朱祎是桐乡市第七中学的初二学生,上午一考完试便赶来现场。“我最喜欢的科目就是历史,尤其喜欢中国古代史。”朱祎告诉记者,能听到如此精彩的讲座,她感到特别兴奋,好像提前感受了一把大学课堂的氛围。

“伯鸿讲堂(桐乡)”由中华书局与桐乡市委宣传部共同举办,通过嘉宾讲课、观众互动的形式,为桐乡市民打开了与传统文化对话的窗口。据悉,伯鸿讲堂(桐乡)每月举办一期,一般在当月下旬的周末开讲,有兴趣的市民可及时关注相关信息。

责任编辑:戴佳运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