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荐 | 双推计划:常销书 在榜畅销书 推荐畅销书 | 获奖图书

出版大咖谈茅奖:好作品需作者与出版社相互成就

折桂茅奖靠什么?文学出版市场有何风向?带着这些核心议题,日前,“今夜,我与茅盾文学奖有个约会”系列活动邀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出版方掌舵人——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作家出版社有限公司董事长路英勇、中国青年出版总社社长皮钧来到北京印刷学院,以“出版大咖谈茅奖:文学作品的发掘与培育”为主题,与出版专业师生面对面交流。

获奖是作家埋头创作的回报,也离不开出版人的努力。本届茅奖获奖作品中,《牵风记》(徐怀中)、《应物兄》(李洱)均由人文社出版。在臧永清看来,对于聚集优质作家资源、坚持现实主义出版道路的人文社来说,应该结出这样的果。路英勇坦言,对作家社推出的《主角》(陈彦)获奖“很开心”。皮钧称对《人世间》(梁晓声)能够得奖“欣喜若狂、高兴万分”。因为该社上一次的获奖作品还是37年前姚雪垠的《李自成》。

在三位嘉宾看来,原创纯文学仍然有市场,并且有吸引年轻作家和年轻读者的魅力。与此同时,出版机构也要在与文学创作者“相互成就”的同时,将“做好书”立于主要位置,并在青年人喜欢的类型文学等领域发力。文学边缘化只是表象,文学出版是出版“排头兵”的地位并未改变。臧永清认为,原创纯文学仍然是有市场的,年轻作家在纯文学领域也有基础。直接的例证就是入选本届茅盾文学奖前10名的《北鸢》(葛亮),虽然没有获奖,但其发行量在评奖前就已经过30万册。在他看来,出版方要吸引青年人,一方面要把优秀的原创作品做好,另一方面也要把优质的类型文学作品做好,包括网络文学,“这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作者很多,作品也有很多,我们要在这方面发力。”

好作品的塑造需要多方的努力,需要作者与出版社的“相互成就”。皮钧透露,姚雪垠写《李自成》时,中青社给他分了两室一厅的职工宿舍以支持创作;梁晓声最早也是从《青年文学》起步,因为这份长久深厚的友谊,他才放心把自己认为最重要的长篇交给中青社出版。他还透露,梁晓声在创作《人世间》时,最开始每个字都一笔一划写在稿纸格子里,到二三十万字以后,字就开始跑到格子外面,再后来就完全不用格子纸,直接在A4纸上写。“这个过程和梁老师本身的创作张力是一样的,和我们最后收获的结果也一样。”

责任编辑:cy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