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荐 | 双推计划:常销书 在榜畅销书 推荐畅销书 | 获奖图书

做书,多么有趣的事

GA14_GA14_0267

《做书:感悟与理念》,李昕著,商务印书馆2015年10月版,39.80元。

《傅雷家书》是深受读者喜爱的畅销书。书中收录傅雷夫妇在1954年到1966年5月期间写给傅聪和儿媳弥拉的家信。这些家书开始于1954年傅聪离家留学波兰,终结至1966年傅雷夫妇去世。长达十二年的通信,贯穿着傅聪出国学习、演奏成名到结婚生子的成长经历,也映照着傅雷的翻译工作、朋友交往以及傅雷一家的命运起伏。傅雷撰写的“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是怎样汇编成书的呢?最近读李昕著《做书:感悟与理念》,得知此书出版的主要经过:

1979年,上海召开傅雷追悼会。老作家、老编辑、人民文学出版社当时的副总编楼适夷作为傅雷的老朋友,前去参加追悼会,在飞机上遇到傅雷之子傅聪。二人闲聊时,傅聪说起他手里有这么一批书信,是他爸爸写给他的,写得非常好。楼适夷先生依稀想起,1957年他在傅雷家里住过一晚,看过一封傅雷写给儿子的信,他知道这些信的内容是傅雷与儿子谈艺术、谈人生,信的内容很有价值,但他并没有意识到这些书信可以出书。

1981年,楼适夷和三联书店的总经理范用先生一起乘飞机去上海,也是在飞机上聊天,他跟范用讲到有一批傅雷家书,范用先生敏感地意识到这些内容可以做成一本好书。回到北京后,范用到北京七中找到傅雷的小儿子傅敏(时任七中教师),他说我知道有这么一些书信,傅聪已经转给你了。傅敏对家书的出版很配合。

范用先生从一百多封信中选了99封,因为都是毛笔竖写,不便直接送去排版,于是范用先生对责任编辑说,你手抄一遍吧。这样,全稿15万字,都是责编亲手抄的。

书出版后,范用先生先后于香港、北京和上海举办了“傅雷家书墨迹展”。当时有媒体认为这是令人震撼的展览,说傅雷先生那样给孩子写信,用毛笔写成的蝇头小楷,工工整整,一丝不苟,这样教育自己的孩子,让人看了肃然起敬。范用先生谈起出版《傅雷家书》的原因时,说:“我就是要告诉天下人世上有这样做父亲的!”

翻开《做书:感悟与理念》,不少篇幅讲述好书出版背后的故事,这些内容引起我浓厚的阅读兴趣。除了《傅雷家书》,还有黄仁宇《万历十五年》、刘再复《红楼梦悟》、杨振宁《曙光集》等书的出版故事。

《做书:感悟与理念》作者李昕是三联书店前总编辑,这本书汇集了他在出版社工作几十年的经历和感悟,核心问题是探讨“如何成为一名好编辑”。一个编辑怎样才能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呢?作者给出的建议是:一定要多读书,读杂书,阅读面一定要广、博。作者强调:一定要读一些无用的书,一定要有无目的的阅读,超功利的阅读;无目的、超功利的阅读,也就是兴趣性阅读……这种阅读是开阔眼界和思路、丰富知识、陶冶性情的途径。乍看起来无用,其实积少成多以后有大用。作者的这些建议,对多数想要提升人文素养的普通读者也有启发意义。

在出版社做编辑,每时每刻都在向作者学习,向书本学习,向老编辑学习,这是一个可以让人终身学习的职业;因为自己是爱书人,喜欢读书,而编辑这行让人每天在读自己喜欢的书,这份工作可以带来很多乐趣;图书编辑是一个非常富有创造性的工作,每编一本书都包含很多创造性,每个选题策划都有自己的创造性成果体现在书里面;当自己编的书得到社会肯定,会令编辑感到非常满足,很有成就感……

在《做书:感悟与理念》中,作者对困扰出版界的问题并不回避,比如针对“随着数字出版的发展,纸质书会有怎样的未来”这一问题,作者提出:随着数字出版的发展,纸质书今后需求可能减少,但纸质书不会消亡,因为这关系到长期以来形成的阅读方式和生活方式。

作者认为,受到数字出版的冲击,将来市场上纸质书可能会减少,但正是因为总量减少,所以可能的趋势是制作越来越求精品化。如果说纸质书和数字出版物相互发生竞争的话,一般化的纸质出版物比较容易受到威胁,因为这样的图书较容易在互联网上复制,复制的结果有可能是此类纸质书最终被数字图书所取代。但是精品图书受到的威胁相对小些,因为精品书本身具有更高的收藏价值,也因为这些书中可能较多包含出版社在编辑、设计和制作过程中的创意,使得网上的简单复制很难取而代之,读者将会对纸质书另有需求。因此,今天做出版就要更多地树立精品意识。

责任编辑:袁思源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