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荐 | 双推计划:常销书 在榜畅销书 推荐畅销书 | 获奖图书

写给“故宫迷”的三部古代建筑史

p14_b

建筑不是孤独的,它一定和城市相依相存,城市的气质和氛围决定着身处其中的建筑特征。而古代建筑则是儒家审美理想的集中体现。

我先后策划过三本有关古代建筑艺术的书:萧默先生的《建筑的意境》,单士元先生的《故宫营造》,晋宏逵先生的《故宫营建六百年》。三位先生从不同的视角揭示古代建筑之美。萧默先生的建筑史研究,贯通中西,从中西建筑的比较中揭示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大相径庭的建筑风格和审美趣味,特别是中西宫殿的比较研究,能透出宫殿建筑背后不同的哲学系统。单士元先生的研究不拘于宫廷建筑的类型和沿革,以明清史学家和档案学家的身份,他的研究更多地关注紫禁城建筑背后的营造历史、匠役制度、建筑材料的来源和使用、地下取暖和水源等更为专门的角度。晋宏逵先生,北大考古学的专业背景,从事地面文物的保护修缮设计研究以及古代建筑文献的整理研究,他的明清紫禁城研究更强调系统性,《故宫营建六百年》从元明两朝建城开始一直写到紫禁城的落成,让读者对紫禁城这座伟大建筑群拔地而起前的城市建设和布局有更清楚的了解。

三本书,同是研究古代宫殿建筑,却是三种不同的研究角度和方法。三位古建筑学家,不同的研究思路和专长。他们著作中浓缩的学术精华,被喜爱建筑艺术的读者吸收。从三个不同的角度策划同一选题,这也是本人作为编辑的策划乐趣。和这些乐趣相比,埋头稿子时的灰头土脸被一带而过。

1958年单士元先生主持了新中国故宫的第一次维修,2002年到2008年晋宏逵先生主持了故宫百年大修的第一阶段,两位先生在不同时期做着相同的工作,其实也是紫禁城自建成后岁修保养和大修制度延续至今的缩影。他们的作品,记录着一代代学人巨匠对维护这座伟大皇城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也让我的选题策划有了持续记录他们研究的意味。

我喜欢古代建筑,无论宫殿还是民居,比任何一种形式的遗存,都更有一种历史的氛围感,这种氛围感直接带来遐想的乐趣,比如民居,扑面而来的是细碎的生活气息;比如宫殿,除开震撼,还能体会被震撼融化掉的渺小感。这些感受来自于建筑,也来自于身置其中的遐想。对于普通人来说,读史的乐趣还在于遐想,古代建筑盖不例外。我曾试图穿越回大明永乐十八年十一月初四这一天,想象永乐皇帝颁布诏书将营建北京告成的喜讯郑重昭告天下时的心情。君临天下,睥睨苍生,新的皇城,新的宫殿,得朝天子,得了朝,更得了意,这得意中还带着刚拉开序幕的新鲜。

从已知最早的夏朝二里头宫殿开始有了王城的雏形,到紫禁城这座古代宫城的集大成者,宫殿完整体现中国古代礼制以及建筑的特征。在长达三千多年的宫城营建的辉煌历史中,一座又一座宫殿拔地而起,而后又轰然倒塌,仅紫禁城留存至今。这座木结构宫殿,竟然保存了下来,对于今人来说,何其幸运。紫禁城延续了二里头既有的中轴线概念,并在这之上的“五门三朝”“前朝后寝”的建筑序列,两侧左祖右社的规制布局,营造出皇权的凛然之威,也为后人研究前世宫殿提供了极其完整的范例。当我们只能在文献或遗址中费力推敲一朝又一朝宫门内的景象时,我们也可以遐想自己置身紫禁城,历史的秘密也许能从城墙的砖缝里慢慢溢出罢。古代宫殿留下了靠无限的想象也无法还原的历史精彩,曾经的历史充盈在这座庞大宫殿的每一处角落。人去楼还在,真乃万幸!在皇宫中凭吊,是不是远比浏览文献来的更为真切?匿于它们之外的那些精彩呢?还好,我们有紫禁城。

“大明永乐十八年十一月初四日,皇帝颁布诏书,将营建北京告成的喜讯郑重地昭告天下,这一天,被看作是明代北京城与明代北京皇宫建筑的诞辰,按公历是1420年12月8日,到2020年12月8日,紫禁城已整整六百年”——晋宏逵先生在《故宫营建六百年》开篇这样写到。这本为紫禁城六百年而写的作品,将紫禁城营建置于京城营建的大格局中,清晰地梳理了从选址、筹备、动工到落成的全过程。明清紫禁城建筑格局与周礼高度吻合,而且朝、宫、寝表现为三种建筑等第和三种性格:前三朝深邃,冷峻森严;前三殿开阔,宽仁厚泽;后三宫严谨而收敛,东西六宫亲切而深邃。这种等第的表达和性格的塑造,生动地展示了故宫的建筑艺术,古代建筑家在毫无情感的砖瓦木石中完美表达了“礼辨异,乐统同”理想。让人肃然起敬的紫禁城,这座我们可以亲历的最后宫殿,竟也共存着壮阔、宁静与平和气质,这大概与中国宫殿特有的木制结构无不关系,温柔敦厚的木结构宫殿让威严的皇权,亦显出仁爱的动人景象。

我认为这本书是晋宏逵先生献给故宫600岁诞辰的礼物,也是我这样一代代“故宫迷”有幸获得的岁月礼物,每念及此,总会心动和莞尔。编辑了《故宫营造》《故宫营建六百年》《建筑的意境》这三本书,面对古代建筑,我的遐想变得愈发有了一些学术的意味。

还好,紫禁城留下了,有了这座伟大宫殿,历史好像并未走远。

责任编辑:陈晓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