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荐 | 双推计划:常销书 在榜畅销书 推荐畅销书 | 获奖图书

《陈辉诗选》:一部穿越战火硝烟的诗集

1

《陈辉诗选》,陈辉 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0年底,人民文学出版社当代文学编辑室编辑王晓找到我,希望我来承担一本烈士诗集的装帧设计工作,作者是一名在抗战中英勇牺牲的烈士。2021年适逢庆祝建党一百周年,该诗集作为人文社主题出版的重点项目之一。我脑海里马上浮现出将要出版的诗集模样,红色的基调,昂扬的风格,这些都是能够触发我们红色记忆的典型视觉形象,可能也是烈士诗抄在普通人心目中的一个标准印象。

将诗歌带来的震撼与感动传递给读者 拿到诗稿时,我看到的是一个已经褪色的墨绿色布面硬壳夹子,斑驳残破,夹子里是几本大小不等的笔记本、油印件和一张折叠完好的土布质地的“中国抗日军政大学第二分校毕业证书”……上面的字迹由各种不同颜色的墨水写成。每一首诗都有着不同时间和不同地点的落款,从十八岁离开的湖南老家,到奔赴抗战的延河边,从学习工作的晋察冀根据地,到英勇献身的拒马河边,内容有家信、诗歌、散文、歌曲、读书笔记、学习心得,甚至还有日常开销的记录,这是一个人六年的生活记录,也是一个有血有肉、能让人感受生命脉搏的青年六年人生的全方位记录。该书的设计不应该是印象中概念化的烈士诗集,应该另有它独特的一种面貌。

于是,我开始仔细阅读笔记本和诗稿的内容,同时在网上查找与作者相关的信息,希望找出其独有的符号特征。“中国抗日军政大学第二分校”毕业证书上记载着这位青年的名字——吴盛辉,写作诗歌时署名陈辉。陈辉早期的文字中就已经流淌出深厚的家国情怀,这种情怀在他后期作品中更多地表现出来,如《献诗——为伊甸园而歌》。他的诗也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如《为祖国而歌》。1942年2月,他写下《一个日本兵》,这首诗读来令人动容,其中的人性光辉放在当下,也不是所有人都具备。1944年,陈辉战死时,年仅二十四岁。短短六七年,他留下了一万多行诗歌的文字。我想找到最适合的形态诠释这本穿越战火硝烟而来的诗集,并将这种震撼和感动传递给读者。

还原原貌,才是最契合的风格 几个月时间,我一直没有动笔,反复尝试寻找陈辉诗歌感动我的到底是什么?我又一遍遍翻阅遗稿,回想第一次看到烈士遗稿时令我窒息的感觉源于什么?是遗稿质朴的气息、硝烟的味道、时间的痕迹和文字的温度?找到答案再设计,也就简单了。整本诗集的设计风格尽可能地还原陈辉诗稿面貌,才是最符合这本诗集的风格。我们从烈士遗稿中选取了多张比较清晰的手稿原件,以四色印刷做插页插在印刷文本之间,让读者可以对照手稿去体味作者用笔的轻重和情感的节奏。为了还原历史既视感,我们将原稿上一块墨水洇湿了的墨迹用印刷技术还原在成品书的上端,同时将遗稿“平原小唱”隔页上岁月留下的斑斑锈渍移植到内页。很遗憾,我们没能找到确定的陈辉照片,所以在应放置作者照片的地方,编辑写了这样一段话:“由于没有找到可确定的作者遗像,这里遗憾空缺。”

书籍封面原计划使用和包裹烈士遗稿同样的绿色粗布,烫印上作者手写签名,尽可能地创造原生态手稿的视觉效果。遗憾的是,因为布制材料在印刷工艺上的限制,没能取得良好效果。同时,出书周期临近,我们最终选择了一种本白色的麻布作为封面,将作者名用红色漆片烫印在粗砺的麻布上,同时将书口打毛,营造平实朴素的气质,于是便有了大家看到的《陈辉诗选》。好的文本是文学书籍设计的根本,拥抱文本,才能激发出更强创造力和获得更大的创作空间。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