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荐 | 双推计划:常销书 在榜畅销书 推荐畅销书 | 获奖图书

全方位地写出中华崛起的精气神——孙晶岩《中国冬奥》简评

2

《中国冬奥》,孙晶岩 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长达50余万字的《中国冬奥》摆在案头,沉甸甸的,边读边思,让我对孙晶岩再一次刮目相看。认识孙晶岩多年,她给我最初的印象,就是一个不惜力的实干家。当年她在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读书,学校组织师生一起到亚运会建设的工地上参加义务劳动,全班30多个同学,劳动中最踏实卖力的就有孙晶岩。时间一晃已经过去30余年,孙晶岩仍然是忘我投入、毫不吝惜自我的干大活干重活的人。已经不年轻的她,风尘仆仆地奔走于大地山川,进行田野调查,做大量人物访谈,爬梳浩瀚的史料,如蜜蜂采蜜般地营造一个个巨大的文学工程:写西气东输的《中国动脉》走遍管线建设沿线;写北京市对口援疆工作的《西望胡杨》跑遍援疆干部所在的新疆地面;写法制系统基点的《中国看守所调查》跑了十几家看守所;写《中国冬奥》遍访世界冰雪运动强国,采访国内外200余位与冬奥运动相关的人员。她何以有如此的精力和激情,何以如此不知劳苦追求极限,成为文坛上的“举重能手”呢?

奥运会的体育比赛,是竞技、是狂欢,是人的智慧与体能的充分展现,是公平公正原则的精彩显现,是全世界五大洲人仅有的欢聚场合。这里跨越肤色、跨越种族,甚至暂时跨越贫富,让那些赤着脚踢球和跑步的孩子也有机会展露自己,让那些残疾人也走上前台,展现其顽强拼搏的意志,受到欢呼,得到认可。这是全世界体育文化所共有的。对于中国人来说,体育运动就具有更为复杂的内蕴。在积贫积弱的年代,被鸦片毒品和裹脚陋习所造成的“东亚病夫”,成为摆脱不掉的耻辱象征。知耻近乎勇。中国的现代体育发展是与民族现代进程同步展开的,毛泽东1917年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即是明证。中华民族的复兴进程中,体育竞赛的突出成绩则成为鼓舞中华儿女奋斗和崛起的巨大精神力量。1960年代的乒乓球旋风,1980年代的女排精神,都是鲜明的例证。20世纪以降的百余年间,中华民族经历了最危重的灭亡危机,走过了最为艰难的求索之路,风云跌宕,柳暗花明,不得不借助一切可以借助的力量,征用一切可能征用的资源,鼓舞全民斗志,凝聚民族精神,以能够冲出迂回曲折风波险恶的历史三峡而走上坦途(历史学家黄仁宇语)。《中国冬奥》的“尾声”中,孙晶岩写道:“2022年北京冬奥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让中华文化能够在世界上展示出来。这次赛事的举办和2008年举办奥运会的时候还有点区别,因为当时我们的国际地位跟今天还有很大的差距。经过这么多年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综合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国际影响力也有很大改观。所以利用冬奥会这个机会,可以更自信地来展现我们中华的文化、中国的色彩。”北京冬奥会成为展现中华文明和中国气派的大舞台,《中国冬奥》则把这种精神气象用文字的方式记述下来,让它成为一种可以保存、可以流传的文化形态,为中国奥运留史。志存高远,视通万里,这才是孙晶岩的创作激情持久燃烧的能源所在。

还需要强调孙晶岩的文化涵养、知识储备与炽热的学习进取精神。多年间奔走在中华大地上,她对许多地域的历史文化都有一定的研究。对京北(平北)抗战历史的研究,让她讲起冬奥场地之一的延庆海陀山,可以滔滔不绝、纵论今昔;她自诩精力充沛,背着沉重的专业相机翻山越岭,收在《中国冬奥》中的若干图片具有专业摄影水准,图文并茂,相映生辉;她的性格平易近人、热情真诚,很容易让被采访者打开心扉;她的旧体诗写得像模像样,不时地出现在严谨缜密的文字中,调节了作品的氛围,增添了叙事的弹性。她的写作范围甚广,涉及很多知识面,这种学习精神可圈可点。即便同是表现体育范畴的北京奥运会之《五环旗下的中国》,和冬奥会的竞赛项目之间,其知识点也是大相径庭。比起夏季奥运项目的熟悉程度,冬奥会的诸多项目在我国开展仍不普遍,尤其是雪上项目,对孙晶岩来说是所知甚少。要在自己的笔下全方位表现奥运筹备工作,首先是要补充大量的专业知识和实地体验。为深入了解对抗性很强的冰球项目,孙晶岩从海外一路走过,到北美观看美国和加拿大国家冰球队高水平的冰球比赛,感受顶级球队的竞技魅力。她前往齐齐哈尔和哈尔滨采访冰球运动员及教练,和女子冰球队队员同吃同住,在近距离接触中熟悉中国冰球现状和运动员的身心状态。为更好地了解越野滑雪和冰壶项目,除了采访有关人士,她在中国东北雪场跟教练学习越野滑雪,在温哥华冬奥会冰壶场馆采访期间与当地民众一起练习打冰壶……这正好印证了中国的古语: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以上充分体现了终身学习的时代精神,也是孙晶岩从事报告文学创作30余年来常写常新、源源不绝的根源之一。信息爆炸,科技飞跃,时代命题转换,加上崛起中的中国速度,对于每一个作家来说既是机遇,给他们提供取之不绝的创作灵感和创作题材,也是挑战,要考验他们对时代、对文学、对社会变迁和代际文化的不倦关注与追随进取,要不停地吸纳新知,更新自我。孙晶岩正是凭借强大的学习能力,获得可持续写作的能量,才能够站在时代的潮头,对时代的一个个重大命题作出及时敏锐而有广度和深度的文学回应。

所谓全方位,对《中国冬奥》而言有两个层面:一是对竞赛项目的全范围覆盖,尤其是冰壶、雪车、北欧两项等,借此向国人普及冰雪运动的各种魅力;二是对围绕北京冬奥会筹办的各方面进行地毯式检索、大纵深捕捉。前者可谓按图索骥、填补空白,相对而言容易实现,后者则更考验作家的眼光和见识。北京冬奥会的举办是一项综合工程,加速中国的全球化现代化,成为中华崛起、民族复兴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孙晶岩为记录这些作出积极而有效的努力。

北京冬奥会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这是一种全球化的视野。作家从北美到北欧,考察其冰雪运动的起源与现状,踏访冬奥会诸多举办地,如加拿大赛普勒斯滑雪场丰富的适合各种年龄、各种锻炼强度的众多冰雪活动,除了常见的滑雪板,还有雪鞋漫步和滑雪胎溜雪,吸引更多中老年人也参加冰雪运动。她写“走出去”,也写“请进来”:崇礼云顶滑雪公园的创办者、来自马来西亚的华人企业家林致华开发了崇礼成为滑雪胜地的潜能,还推动了中国申办冬奥会,呈现出民族情怀、商家智慧和战略眼光的交织;冰壶比赛冰场的世界首席制冰师汉斯来自白求恩的国度,和中国的工人一起在职工食堂吃饭,对工作精益求精,让我们得知那看似寻常的冰壶竞赛场地是怎样分层精心制作的,其敬业专工令人叹服;更有中国运动员的“走出去”和外国教练的“请进来”,王北星赴海外接受外国教练的指导,从国内受训时的“要你练”变成“我要练”,不仅极大地提升了竞技水准,也比照出中外教育的差距,其意义远远超出体育教育的层面。

强化环保意识,也关心扶贫和发展经济,这是当下的前沿课题。环保奥运、低碳奥运在北京冬奥会中如何实现,这是《中国冬奥》中的一个亮点。身患癌症、长期奔波在延庆赛区的交通运输部环保专家蔡志洲,祖孙三代都有人研究生物生态,来到延庆工地后始终盯着“水气声渣”,锱铢必较、寸土必争,树木不能多砍一棵,人员车辆不能越界半步,一切为了可持续发展。同样追求可持续发展的还有冬奥经济、冰雪经济,大面积贫困的河北崇礼,正是借助得天独厚的冰雪运动场地建设而走进人们的视野,通过服务、保障冰雪运动和旅游,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与此同时,环境保护同样体现于其中,大到为了辽金朝代太子城行宫遗址保护而改变施工方案,小到对一座有近200年历史的天主教堂的遗址保存,无不体现出文化中国的自觉与珍惜。

以上摘举的一些方面,仅仅是《中国冬奥》磅礴浪潮中的点点浪花。长路漫漫,愿孙晶岩继续前行,不负读者的厚望。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