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作家笛安的最新长篇小说《亲爱的蜂蜜》,首发在《当代》杂志2022年第4期,新书于2022年9月出版,得到了众多读者的热情反馈。小说以单亲妈妈崔莲一与熊漠北的爱情发展为线索,以熊漠北与崔莲一的女儿成蜂蜜的互动为基调,探寻成年人的心灵与情感世界的维度。
9月25日晚,笛安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评论家张莉,作家石一枫,作家、编剧丁丁张,以及该书责任编辑赵萍一起,与众多读者分享了《亲爱的蜂蜜》这部书的创作故事、阅读感受。人文社总编辑李红强出席活动并致辞。他谈到,该书是笛安创作中的标志性作品,从冲突回归到从容,亦是对笛安人生有转折意义的一本书。同时他也指出,小说中的孩子像一束光,照亮了成人更大、更丰富、更庞杂的世界。《亲爱的蜂蜜》是一部以孩子为起点,使成人再次思索人生的心灵之书,是她给这个坚硬世界的一点温柔。
从自身经验出发,以自我启示为终点
对作家来说,生活的答案从来不是靠写作就能解决的,但当作家的生活随着年龄、见识、生育发生改变,她的写作命题和写作风格也会改变。在陪伴女儿成长的过程中,笛安记忆中的碎片如显影般渐渐寻回。这些碎片让她意识到那些童年时代困扰她的疑问,其实从来没有得到过真正的解答。《亲爱的蜂蜜》是笛安最为亲近的一部小说,她从自身经验出发,探讨当一个崭新、稚嫩的生命降临到一个成年人的人生里,他/她会如何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
《亲爱的蜂蜜》取材于笛安的生养经验,但作为一部小说,她需要处理好经验与虚构之间的关系。小说以一位男性角色熊漠北为视角展开,为读者展示了两个层面的意义,一个是爱情层面的,一个是孩子层面的,但都以通向自我启示为终点。现在式的大熊遭遇的爱情难题,过去式的大熊遭遇的成长困惑,都借由笛安的书写得到了完整展现。
分享会上,两位男性作家石一枫、丁丁张谈到了女性作家创作男性角色的难度。石一枫认为,笛安做到了与这个男性角色共情,这次从熊漠北(视角)去看崔莲一,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尝试。丁丁张提到,笛安写出了对男生的一种美好向往,“我们在编剧或者创作一个男性角色的时候发现挺难的,但熊漠北对于世界、爱情、孩子的看法,是非常友善、干净、纯粹的。”
勾连出一代人的成长小史
作为“80后”作家的旗手,笛安以描摹当代都市人群的生活见长,她的几部长篇小说都在青年一代人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分享会中,笛安提到,小说本来没想写这么长,写到后面却勾连出熊漠北青春时期妈妈流产痛失妹妹的心理阴影,突然意识到自己在写一个出生在80年代的人的前半生。
丁丁张也谈到,作为独生子女一代成长起来的人,我们很少能够有机会与别人一起交流成长。但小说通过成蜂蜜与熊漠北的互动,展现了很多温柔,是我们这一代很自我成长起来的人,认识自我的一种很好的方式。《亲爱的蜂蜜》通过一个家庭中受改革开放、下海分居这些重大时刻对一个小家庭的影响,描摹出了一代人的成长小史。
笛安的创作一直都关注当代人的生活,在这部小说中,她还探讨了当代人想爱却不敢爱的问题。小说中的崔莲一与熊漠北相互考量,进退持守时,他们要考虑的问题是过去的感情经验造成对彼此的判断,崔莲一也必须面对养育的责任,而这种责任意味着爱情不再是她和他之间的问题,还有孩子的问题。
张莉谈到,这部小说所描写的当代生活让我们感受到那种温暖,有一种爱,甚至有一点希望,我们今天这个时代很多人是爱不动了,不想爱了,懒得爱了,都是很躺平的,不相信爱。这个作品特别难得的地方是,它让我们重拾爱的信心。男主角熊漠北也是结过两次婚,这是第三次恋爱,崔莲一有一次失败的婚姻,所以某种意义上,这是两个在爱的故事里已经失败的人,爱的失败者重新面对爱的故事。
养育孩子,其实是重新认识自己
《亲爱的蜂蜜》中的成蜂蜜,冲天辫、苹果脸、小胖手和阿拉蕾的大眼睛,让人过目不忘。在与成蜂蜜的互动中,熊漠北亦寻回了他的童年记忆,这些记忆也让他审视如何塑造出现在的自我。
养育孩子的过程,恰恰使成年人意识到被理性层层束缚的内心,并帮助他们走出最后一步,成为全新的自己。在与成蜂蜜互动的过程中,崔莲一与熊漠北彻底卸下往日情感经验的包袱,最终走向“百年好合”的唯美结局。孩童的柔软消解了成人世界的坚硬和理性,在孩童中间,我们再次成为自己。张莉认为,“这是一部动人、动情、动意的作品,很重要的原因是它让我们重新从这个爱的失败者的男孩子视角,慢慢通过一个小女孩的引领和这个世界或者和过往的父母之间的关系得到了化解、治愈,在这样的过程中他获得爱的勇气。”
以真切的文字复现自我的生命体验
《亲爱的蜂蜜》可以被视作笛安全新的创作面向,这源于她成为母亲后人生角色的变化。她将生活体验投射于书写之中。从处女作《姐姐的丛林》开始,笛安勇于拓展自己写作的边界,将笔触深入各式题材。在“龙城三部曲”中,笛安追溯了一代人的成长,展现了一个家庭的爱恨纠缠。此后,《南方有令秧》探求历史写作的可能性,《景恒街》触及都市生活的浮沉,透露出笛安探索未知领域的书写欲望。
而在《亲爱的蜂蜜》中,笛安敛起锋芒,跌宕起伏的爱恨情仇不再,代之以日常生活的细碎瞬间。不断丰富的阅历与历经沧桑的淡然,使笛安的书写再次“成长”。她将与孩子相处的点滴感受渗透文本,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展现了都市男女的情感生活,为读者呈现出了成人世界的理想愿景,对勇敢、尊重、真诚、包容、同理心等价值的关怀。对笛安而言,以真切的文字复现自我的生命体验,既是她从初入文坛至今的追求,亦是她今后的创作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