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荐 | 双推计划:常销书 在榜畅销书 推荐畅销书 | 获奖图书

482封信 上海女子漂泊香港的20年光阴 非虚构作品《素锦的香港往事》出版

记者 施晨露

2013年,收藏家刘涛在上海的一家旧书摊上,偶然发现一厚沓装订好的书信。10年后,这些旧书信背后的写信人终于“走”到读者面前。非虚构作品《素锦的香港往事》由中华书局新近推出,全书以素锦和妹妹素美在1956年至1976年之间的482封真实通信为基础,讲述了因生计所迫流落异乡的上海女子在香港20年的日常生活和她所经历的艰难与悲喜。

多年过去,刘涛对和“素锦”相遇的情景仍记得很清楚。那是2013年11月,他在上海戏剧学院参加一个研修班期间,周末带着来自港澳台地区的同学去文庙淘书,在市场东南角的台阶上,有个摊位上摆放着一厚沓装订好的书信,总计八册。每册封面上都标有书信的起止日期。刘涛以900元的价格收入囊中。当时有个细节令他印象深刻,“摊主给自己的家人打了个电话,征得同意后,才卖给了我”。

素锦是上海人,生于1924年,年轻时因家境贫寒做了舞女,结识章先生后,陆续生下3个孩子。1950年,章先生带着原配一家去了香港。百般无奈之下,素锦筹措了路费,只身赴港,希望要个说法,3个孩子由在上海的妹妹和妹夫照顾。因种种原因,素锦在香港留了下来。在港期间,她省吃俭用,后来觅得工作,把生活费源源不断地寄往上海。

她写给家人的信,从1956年10月5日开始,到1976年12月12日结束。这批书信还包括素锦的妹妹写给姐姐的书信底稿。姐妹间的往来书信,描绘了20年间上海与香港的社会生活细节。

收藏了这些书信后,刘涛尝试过种种方式寻找素锦的后人,始终没有结果。他说,书信作为情感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真实展现了人的内心世界,但民间书信其实很难留存,也不容易进入“历史”。后来受《寻找巴金的黛莉》《明星与素琴》等作品启发,他开始尝试非虚构写作的路径。

2021年,刘涛和作家百合以素锦的书信为基础,在共同设定写作框架和写作视角之后,由百合执笔,完成了4万余字《素锦的香港往事》。这篇文章在《读库2202》刊登后,受到读者关注,并获2022年收获文学榜非虚构类第二名。

为单行本的写作,百合再次阅读了所有信件,在原来的基础上扩充到14万字,不仅让读者看到一个更立体的素锦,同时折射出沪港两地二十年间的沧桑变化。

“从剪不断理还乱的七情六欲,到富有牺牲精神的爱;从无奈求生存的奔波,到阅读罗曼·罗兰时的感动和升华,这对姐妹长达二十年的通信,记载了时代洪流中一群小人物的梦想、命运和精神。”上海演员、导演陈冲为《素锦的香港往事》写下推荐语。

责任编辑:李春燕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