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与四川文艺出版社联合举办的“张平长篇小说《换届》研讨会”在京举行。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阎晶明;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常勃;四川新华出版发行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周青;中国出版集团党组成员,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中国作家协会小说委员会副主任潘凯雄;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原主任胡平;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监事长贺邵俊等相关单位的二十余位专家学者参加研讨会。人民文学出版社总编辑李红强主持会议。
与会专家学者分别从该书的时代性、主题性、现实意义、人物塑造、情节架构、写作手法、艺术实践、文学思考、影视思考与政治思考等多个角度展开充分研讨,认为该书思想深刻又接地气,直面政治生态,聚焦选人用人和干部的成长与担当,塑造了新时代的干部形象,开创了新时代政治文学创作的新文风。
张平曾任山西省作家协会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并担任过山西省副省长、民盟中央副主席等职。主要作品有《祭妻》《姐姐》《孤儿泪》《法撼汾西》《天网》《凶犯》《红雪》《抉择》《十面埋伏》《国家干部》《重新生活》《生死守护》等,获茅盾文学奖、国家图书奖等。长篇作品均被改编为电影、电视连续剧并多次获奖。作品已译入英、法、俄、日、葡等多国文字。《换届》是张平历时两年半创作的全新长篇小说,也是他第一部非反腐主题的作品。这部小说凝聚了他多年从政的经历及从事创作以来的深刻感悟,把握了当前社会发展的动态,将目光放在了与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浮夸作风和歪风邪气的斗争上,描述了政治核心中的组织部门在甄别、选拔、任用干部中必须具备的胆识与魄力,塑造了以杨鹏为代表的一批有作为、敢担当的干部。
张平对各位专家学者的评价表示感谢,并解答回应了在创作中关于人物和情节设计的各种考虑。他表示,从政治意义和社会意义上说,《换届》这部作品重要的一点,在于努力体现一个政党、一个组织、一个政府必须具有的自我纠错能力和自我修复能力,“这种能力不能仅靠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还必须具有一种自我维护动能和自我再生机制”。他表示,这些年写小说的人越来越多,但是从事重大题材写作的作家却越来越少。他希望能给予现实题材作品特别是社会题材的创作多一些包容和理解。面对当下中国的社会现实,不能完全比对照搬国外的写作方式和文学观。唯有脚踏实地,守正创新,各美其美,百花争艳,百家争春,才会让中国文坛成为一座生机勃勃的美丽花园。
(田丽丽)
附研讨会现场摘录(按现场发言顺序排序):
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常勃:张平是人们非常喜爱的著名作家,贡献了包括《抉择》《天网》《十面埋伏》《国家干部》等在内的多部著名作品,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张平的作品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画面感极强,非常适合改编成影视作品。《换届》是现实题材中一部非常重要的作品,也是这些年难得一见的政治类文学作品,把干部奋发进取的状态描写得非常生动。
四川新华出版发行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周青:张平作为“人民的作家”,始终秉持着“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创作精神。他坚持为人民写作,为人民发声的创作原则,精心打造出《换届》这样一部题材独特、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作品,以艺术的方式描绘出地方党委政府在换届特殊时期各级干部的不同表现,塑造了一心为民、敢于担当的干部群体,也揭露了为官不为、对不起人民的各种错误现象,书写了在风浪中锻炼成长的优秀干部。作品深刻把握特定时期的社会动态,努力追求作品的精神高度和艺术价值,展现出作者丰富的人生积淀,也体现了作者多年从事文学创作的深刻感悟,每个故事、每个人物都有极强的代入感,让人思绪万千。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阎晶明:张平具有多重的经历和身份,是一位非常值得关注和研究的作家。《换届》这部小说具有如下几个特点:第一,小说仍然保持正面强攻的态势,正面书写关于政治生态、关于地方上各种突发事件的应对和处理的故事,是一种创作力量和创作抱负毫不削减的主题性写作。第二,这也是一个“革命+恋爱”的故事,尤其是关于副省长杨鹏和夏雨菲之间的爱情,其中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既有作家的设计也有历史和社会带给我们的真实感受,两条线索相互交织,使小说变得更加饱满,更有张力,更有戏剧性。第三,张平在《换届》里依然保持他一如既往的机警、饱满的状态,借助杨鹏这一人物的个性表达他对社会、对家国前途与个人命运的关切。小说关注到中国当代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复杂性,对这种复杂性以及在其中我们应该坚持的主流价值都有很好的体现。小说在故事的明晰性、表现社会的多层面,以及表达主题的坚定性方面,具有特殊的价值,无论是创作者借鉴还是评论家评析,都非常宝贵。
中国作家协会小说委员会副主任潘凯雄:《换届》是表现当下政治生态的一部重要长篇小说。作为一位有着丰富写作经验的作家,尤其是多年的政府工作经历,张平有着充足的生活积累,敏锐捕捉到政府各个层级都有“躺平”现象,并非常有勇气地把这一点用艺术化的小说形式来表现。把中国社会政治生活当中这样巨大的值得关注、应该解决的问题表现出来,这是《换届》在内容上最有特点的地方。小说从2023年10月上市以来连续印刷五次,销量已近六万册,能够取得这么好的反响与社会影响,除了作者对当下政治生活“躺平”“侧躺”状态的敏锐捕捉以外,也离不开高度的小说化、艺术化的处理,作者抓住三个关键环节的设置,将矛盾冲突凸显出来,“有戏就好看”。《换届》有冲突、有人物、有鲜明的主题,是一部优秀的、有特点的、有价值的文学作品。
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原主任胡平:张平是一位始终坚守现实主义写作方向的作家。小说设计的官场斗争很有典型意义,小说选取的矛盾很新也很现实,表现了当前社会中的一些问题。张平具有一种创作的自觉,即“作品一定要对得起读者,不能让读者失望,不能让读者打不起精神”,这些他都做到了。小说情节非常紧凑,悬念迭出,从头到尾都很抓人。此外,《换届》的人物塑造也十分出彩,各种人物都有血有肉,张平把他们都写活了。《换届》不仅仅是官场小说,写的也不只是政治问题,还有现实问题、社会问题、教育问题、安全问题、生产问题,每个问题都是当今时代的敏感问题。
沈阳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监事长贺绍俊:张平是一位“四有作家”:有勇气,有生活,有思想,有立场。他敢于直面并揭露官场问题,并真实地反映了官场生态和官员心理。《换届》可以说是他曾经出版的《国家干部》的升级版,张平在小说中对于干部制度的思考更加全面和成熟。此外,张平始终站在人民和党性的立场上看问题、做判断,也因此有底气、有信心,他对现实问题的描述是沉重的,但又充满乐观。
作家出版社原总编辑、《文艺报》原副主编张陵:张平在小说中塑造了新时代的干部形象,这是他身为作家的重要贡献和价值。张平笔下的领导干部形象,在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的特点,早期主要体现为改革者形象,后来更多的是实干者和反腐者的形象。《换届》中,张平塑造的副省长杨鹏这一新时代执政者形象相当成功,这个形象所概括的执政伦理道德内涵,不仅来自传统文化的修齐治平,更多的是来自人民火热的生活,来自永葆初心的执政党力量。作家本人的修养,已经融入对老百姓的安全时时放心不下的政治品格当中,这就是我们当代清流的性格特征所在,在当代文学创作中这样的形象深得时代之魂,极为罕见。
《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辑李舫:张平是一位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作家。作家直面现实,一方面写出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对党和国家、对人民的危害,一方面也写出人民对于清风正气的期待。小说最大的特点在于作家对干部队伍和官场的熟悉,因此能直面矛盾,真实可信。第二个特点在于,小说没有聚焦反腐倡廉这个主题,但是却产生同这个主题同样震撼人心的效果。第三个特点在于,作家用明喻也用暗喻的方式讲述了如何塑造一支敢于作为、勇于担当、作风优良的干部队伍。第四个特点在于,小说塑造了多元丰富的人物形象,夏雨菲这一形象近乎完美,纯洁能干、有魄力有担当,是一个理想中的女性形象。
学习强国平台编委、副总经理杜大力:《换届》是新时代现实主义文学的一部力作,也是新时代主流文学的代表作,这样的作品值得大力提倡和推进。在影视改编方面,小说的画面感很强,情节编排与矛盾设计牵动人心,具有极强的影视价值。在政治方面,《换届》对于我国的干部制度、管理体制都有着深入思考和文学描述。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大先:《换届》是具有戏剧化结构、典型化风格的观念性写作。结构上,小说有着一明两暗的线索,以防汛抗洪为明线,领导视察和人事换届为暗线,有着强烈的内部情节的张力。人物塑造上,张平采用了非常典型化的风格,来凸显出政治性的主题——对制度和组织系统本身的反思。小说更多地聚焦于对“大我”的思考上,打开了格局,因而具有振奋精神的力量。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杨庆祥:《换届》是一部元气充沛、可读性极强的政治小说,继承、强化和创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有的强大的政治小说传统。这本书可以说是一个当代政治机制和政治生态的样本,提供了诸多毛细血管一般的政治生活细节。例如,小说中有大量手机微信消息构成的文本,体现出新媒体对政治生态、政治机制在当下社会面临的挑战。
《光明日报》文学评论版主编王国平:一部好的长篇小说,就像盖一栋房子,要有坚实的地基,好的设计理念,装潢上注重细节的考究,相互支撑,相互呼应,是一个系统工程。这部作品的“地基”,就是当下的现实生活,在深入生活的基础上能够深刻理解生活,并善于用文学的方式艺术化呈现生活的本真面目和内在肌理。小说中的人物对话尤为出彩,与人物的身份和性格贴合。主要人物故事脉络清晰,同时对次要人物也给予了妥帖安排。作者在文中对主要人物的言行进行原因分析,总结出四句,即知识的馈赠、生活的积累、人性的感悟、切身的体验。以此反观作者的创作,也是贴切的。
著名导演李路:张平是转化率非常高的一个作家,他的小说可视化程度比较高,此前他的作品有许多进行影视化改编的成功案例,因此《换届》的影视改编如果想在同类题材里有大的反响,压力还是非常大的,需要编剧和制作人认真思考、反复讨论,打造出一个和这部精品力作相匹配的影视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