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荐 | 双推计划:常销书 在榜畅销书 推荐畅销书 | 获奖图书

美国锈带的喜与悲:当钢铁工人被时代抛弃

20230313作为工业遗产的中国当代文学文本——《钢的城》读札
《钢的城:美国锈带兴衰史》,[美]加里布埃尔·维南特著,刘阳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3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最大的私营雇主“匹兹堡大学医疗中心”宣称,它自己并没有雇员。这种说法令人惊愕,因为事实上,该中心体系中雇用着8.5万人之多,但它确实也没说错,这些人都不是直接被雇用的,而是通过各种分包关系实现就业。

分包关系在美国很多行业都大量存在,包括我们熟知的美国互联网巨头,如谷歌、脸书等,大量的内容审核工作也悉数外包到美国国内,以及海外如菲律宾等地。

美国历史学家、芝加哥大学历史学助理教授加里布埃尔·维南特在其所著的《钢的城:美国锈带兴衰史》一书中就指出,当前存在经济极化、二元化的趋势,也就是营收、利润最终被大规模集中到并不产生大规模雇佣的企业,而劳动则通过复杂的分包、外包集中到远离利润的低毛利行业。

这种变化的直接影响是加剧了贫富分化,行业利润被集中在少数投资者、公司经营者以及技术员工手中,而劳动者所得份额越来越少,在价值链末端处于高度被压榨的不公平状态。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匹兹堡这样一座曾经的钢铁城市,是在钢铁产业彻底式微,以一种令人啼笑皆非的方式发展出了旺盛的医疗照护经济,引发了经济不平等的加倍增长。

匹兹堡钢城因何衰落?

19世纪,宾夕法尼亚州的无烟煤产业快速兴起,滋养了匹兹堡、费城等工业城市的煤钢产业的崛起。但从20世纪中期开始,美国的制造业一直在减少雇工人数。一方面,不断兴起的新产业,如汽车装配业、肉类加工业、电子工业应用了更多的自动化设备;另一方面,传统工业开始面对全球范围的竞争:日本、韩国、德国乃至拉美都成为强大的挑战者。钢铁厂商曾长期依赖美国政府的产业补贴,产能大肆扩张,这导致企业的竞争力严重不足,根本不足以与海外厂商掰手腕。而随着产业规模的收缩,新增、保留雇工人数降低,整个城市的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

匹兹堡钢铁工业红火时期,工人阶级家庭中,妇女的主要工作就是尽可能多地生育。这种多子女家庭的结构,又使得钢铁工人的子女很难真正获得良好的家庭照顾,以及足够充足的教育。多年后,这些子女临到中年,成了“生锈”的钢城(铁锈地带)中荒败的经济和社会的最大受害群体。渐渐地,“构成工人阶级社会凝聚力的关节点”,如街道、学校、医院、教堂、社区等过去由钢铁工业利润滋养的地理单位,也渐渐失去了光彩。匹兹堡等美国工业城市的工人不得不接受在失去工作后,继续失去社会连结的事实。

拒绝“庇护”劳工的医疗照护产业

一个变得老龄化的老工业城市,一个不再具有旺盛经济和社会再生产能力的城市,工业就业继续下降,而医疗照护产业却在崛起。

在过去(20世纪70年代 以前),美国钢铁工人可以获得比较良好的各方面福利,包括医疗照护福利。但后来这部分服务走向产业化,且不再由钢铁工业付费。令人唏嘘的一点是,压低医疗机构雇工薪酬的开始,恰恰来自于美国钢铁工业红火时期,是钢铁工人斗争的结果,其目的是防止医疗机构借为医疗雇工涨薪将医疗成本转嫁到工人身上。但这却成为一种延续至今的制度化后果,也就是说,虽然在匹兹堡,医疗照护需求旺盛,产业发达,但医疗雇工薪酬却天然处于被压低的状态。

20世纪80年代以后,美国相当程度上裁减了被认为市场化程度严重不足的许多公共福利,将大量的公共服务项目转为私营化,医疗照护产业自然也不例外。

匹兹堡的工人们在产业衰败、社会衰败、从小康跌回贫困的心理挫败中,罹患更多的身体疾病和心理疾病,很多人还染上了毒瘾。购买力不足则意味着这些上年纪的人很难真正获得良好的医疗照护。

教训与启示

匹兹堡为代表的美国,以及英国、德国等工业国家的煤钢产业城市,相继在20世纪后期开始呈现衰败。表面上,这是日本以及后来的韩国、中国、印度在产业上的后来居上,冲击了产业先行者,使得后者因为无法摆脱传统的利益结构和负担,最终被狼狈淘汰出局(也有人认为,美国的煤钢产业因为工人、工会持续通过斗争来追求福利,造成负担过重)。

但从深层次看,美国煤钢产业走向“死亡”,是因为过度依赖美国政府的出口保护政策、补贴政策,《钢的城》把这方面的原因剖析得比较清楚。中国要吸取这方面的教训,在大力培育发展一些新兴产业、关键产业的时候,避免形成匹兹堡煤钢产业那样的高度依赖政策保护和补贴的“巨婴”产业。

上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中国也有部分传统工业领域的企业处于困境,一些重工业城市也出现了较大规模的人员下岗。当然,我国在本世纪初开始致力于大力完善社会保障福利网,对于社会保持总体稳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可以说,我国的很多城市也避免了走上美国匹兹堡那样的道路。

责任编辑:李爱莉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