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荐 | 双推计划:常销书 在榜畅销书 推荐畅销书 | 获奖图书

守正出新,以新知传新意

刚刚过去的端午节,荧屏上有“奋楫家国”“端午奇妙夜”等尽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的节目,生活中有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等代代相传的风俗。在这个浸润传统习俗的节日里,流传千年的中华文化就在生活点滴中影响着每个人。

深邃的传统文化并非静止不变,关于传统文化的图书也体现出“守正不守旧”等创新性、时代性特色。近期出版的“中华经典通识”(第三辑)、《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基因》(中华书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少儿绘本大系”(青岛出版社),《中华文化十五讲》(长江文艺出版社),《中华古诗文读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古代诗歌中的北京》(文津出版社)等图书,从不同角度阐释传统文化,讲述其与现代性以及当下生活的关系。

深挖文化富矿 传递新知与智慧

“中华经典通识”(第三辑)
“中华经典通识”(第三辑),郭齐勇 等著,中华书局

“中华经典通识”是一套引导大众了解传统经典的“大家小书”。丛书主编为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陈引驰,各分册图书作者都是所著述领域卓有建树的学者。新近出版的第三辑包括《四书通识》《〈孙子兵法〉通识》《〈山海经〉通识》《〈黄帝内经〉通识》《〈水浒传〉通识》等5册。

丛书策划贾雪飞介绍说,“中华经典通识”的特色在于丛书立足大众,把最新学术研究成果融于对每一部经典的最基本、最重要知识的介绍之中,在梳理经典产生、流传历史及其对中国文化、世界文明影响的源流过程中,不仅传授“真知”,而且传递学者对人生、对学术的思考与“智慧”。

贾雪飞以《〈孙子兵法〉通识》举例说,《孙子兵法》是中国也是世界现存最早的兵学圣典,但又不仅仅是一部兵书,其丰富而精深的谋略计策一直备受推崇,被誉为“智慧之源”。该书作者、湖南大学教授尹世尤长年在一线教学,了解大众对《孙子兵法》的兴趣和疑惑所在,因此书中打破按篇章讲解的传统模式,将《孙子兵法》不同篇章的相关内容融会贯通,提炼成一个个知识点,帮助读者快速掌握孙子兵法的思想内核。书中对“兵书《孙子兵法》为何不主张打仗”“《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是一回事吗”等诸多大众好奇的问题给出了新见迭出的回答。此外,该书选择原著中的关键句、核心要义,进行有机串联、生动讲解,通过一篇篇文章而不是片段,提升阅读的流畅感和趣味性。图文并茂的特色贯穿于“中华经典通识”各册图书中,读者在阅读中可以欣赏中国画风的多种图片。此外,图书封底附有二维码,读者可以扫码看视频,听作者面对面讲解。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少儿绘本大系”是一套面向5—8岁儿童,讲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绘本。该书总主编高洪波在“致小读者”中写道,书中的故事已经流传很久很久了,每一个故事都是从绵延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大树上摘取的一叶经典,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脉络。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少儿绘本大系”以传统美德、经典故事、文化名人、文明成就、文化常识、人文地理六大板块讲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该书立足“名家大家写小书”理念,汇集众多少儿教育心理专家、儿童文学作家、图画书作者等,并请文史学者等审读考据,确保专业性、艺术性。书中附有原典、释文、成语和导读等栏目,扫描二维码可以听故事、看视频、参考用于亲子共读的阅读指导。出版方表示,这套绘本从浩如烟海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中倾心萃取精华,旨在打造优秀的少儿启蒙教育读物,帮助孩子们建立完整的中华文化观。丛书将儿童本位、艺术品位、知识卡位和审美趣味有效融合,兼具时代性、艺术性、专业性、趣味性。同时,丛书彰显民族文化特色,仿佛搭建了一座宽广且优质的文化桥梁,让世界看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看到中华人物的思想智慧,看到中华艺术的丰富多彩。

梳理中华文化 解析现代文明

《中华文化十五讲》是文化史家冯天瑜的学术成果精粹。作者认为,文化史是史学的一个分支,因此书中把对中华文化的讲述立于中国历史长河,既研究人类“开物成务”,创造各种文化产品、改造外部世界等文化的“外化过程”,更探究文化的“内化过程”,即人自身作为文化“主体”,在创造文化的实践中不断被塑造的过程。在此基础之上作者阐释了两个过程如何交相渗透,彼此推进,共同促成文化有机整体的历程。

该书责编张贝说,作者以深厚的学术积淀为读者展开了一份生动的文化图卷,全景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生成机制和现代转型的发展进路。读者可以在阅读中看到,文化的多姿多彩闪耀在诸多历史细节中。作者不仅讲述中国文化史的概念、分期、生态与特质,而且从中华传统文化植根的“经济土壤”、中华文化多样性及文化中心转移的地理基础等方面引导读者关注中国社会广阔的现实基础,以形成对传统文化更真切的认知。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基因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基因》,彭璐珞 肖伟光 著,中华书局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基因》是一部讲述中华文明现代化关系的图书。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楼宇烈在该书序言中说,文化差异有两种,时代差异和类型差异。今天人们应更注重中西文化的类型差异。只有树立起自己文化的主体意识才能更好地跟世界文化交流,吸取世界文化中优秀的内容。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基因》立足中华文明视角,从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维度系统深入地探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博大内容及其当代价值,解读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特征,讲清“中国式现代化”与“古老中华文明”的关系。该书责任编辑之一李猛说,书中各种故事、数据丰富鲜活,不说教不枯燥,作者将案例、典籍信手拈来,贯通古典与现代,平衡返本与开新,兼顾本土与全球,融会道理与故事,帮助读者真正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文化底蕴,坚定文化自信,赓续中华文脉,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同今人居,与古人稽”,书中以文化与文明联通古今,在“生生不息”“民为邦本”“取用有节”“亲仁善邻”等传统文化阐释中,生动阐释了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的辩证关系。每个中国人血液中都流淌着的文明基因,中国式现代化是与每个个体息息相关的现代化。

再读古诗词 感受历史与文脉

中华古诗文读本(12册)
《中华古诗文读本(12册)》,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 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古诗词是亲近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中华古诗文读本》是一套为小读者编撰的中国古诗文经典诵读入门书,书中附有专家诵读古诗词的音频。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社长刘祚臣说,1998年,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启动“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中华古诗文读本》就是一套为“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而编辑的图书,20余年间销售近千万册。立足新时代市场需求,中国大百科出版社从更好地面向青少年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初衷出发,重新注音注释,形成新版读本。

刘祚臣介绍说,中国文化书院是由我国著名学者冯友兰等教授发起,联合北京大学等单位的数十位教授创建。中国文化书院现任院长陈越光是该书的总策划。该书还邀请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绘制图片,邀请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院长喻梅等诵读。铿锵悦耳的古诗文音韵魅力,可以帮助小读者学习诗词诵读,并加深记忆。书中按现代汉语规范对所选古诗文进行注音,为了音韵和谐,个别词语按传统读法注音。此外,为便于小读者集中注意力,沉浸式诵读,正文部分只对必要的字词进行简注。针对各篇的详注附后,以便于小读者加深理解。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是一句广为传诵的诗词,但诵读者也许不太关注这句诗与北京的关系。诗题所说幽州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大兴,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古代诗歌中的北京》就选取110首与北京有关的诗词汇集成书。

书中所选诗歌上起先秦,下至清代,既有文学史上名家曹植之作,也有烈士秋瑾的诗歌。读者可以在书中看到李白的《出自蓟北门行》、贾岛的《宿山寺》、苏辙的《渡桑乾》等经典诗词与北京这座古城的关系;在诵读古诗词中,“悦见”北京的山水田园、宫殿建筑、世俗民情,理解诗人感于风物的情感、面对人生际遇的抒怀。

文津出版社品牌部主任王绍君认为,书中所选诗词注重对北京文化内涵的挖掘,充分体现北京多民族文化深度融合的包容气质,以点带面反映古都北京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刻反映北京文化的历史发展和刚健有为的传统文化精神。书中还配有明代王绂所绘《北京八景图》和清代张若澄所绘《燕山八景图》,及贴合本书主题的20余幅珍贵的笺纸图样,颇有趣味。

责任编辑:李爱莉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