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荐 | 双推计划:常销书 在榜畅销书 推荐畅销书 | 获奖图书

见微知著 鉴古知今


《歌谣风议与汉唐社会》李传军著/中华书局2024年8月版/98.00元

社会史研究已然成为当今中国史学研究中重要的分支之一,20多年前却是刚刚兴起的新方向。青岛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李传军在读博期间就善于捕捉新问题、运用新的研究范式,对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歌谣进行了系统研究。此后近20年来,李教授始终关注歌谣这一主题,不断深化研究内容、拓展研究范围,最终完成了30多万字的《歌谣风议与汉唐社会》,该书无疑是汉唐史研究领域内的力作。

对于古代社会史的研究,学者们通常面临着资料不足、单个材料过于简略等诸多问题,李教授通过广泛收集、综合运用正史、笔记、文集、碑刻、僧传、类书、地志等文献资料,最大程度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全面呈现了歌谣所具有的丰富内容和多方面的社会功能。放在历史的大脉络中,歌谣是分散的、微小的、不系统的,却往往又是某种政治态势、文化现象、社会习俗的风向标,如何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考验着研究者的见识和能力。作者从浩瀚的史料中,抓取歌谣这一主题,结合汉唐时期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将歌谣风议作为一种“公众舆论”,深入探讨了歌谣风议的概念、汉唐歌谣风议的主要类别和内容、汉唐歌谣风议的传播机制和社会背景、歌谣风议与汉唐官僚制度的关系、歌谣风议所见唐代政治与科举文化的关系等内容,系统总结了歌谣风议与汉唐时期社会治理的历史经验,为新时代应对社会谣言、实现社会善治提供了历史借鉴。

无论是在研究内容、研究视野,还是具体观点、研究方法方面,该书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在研究内容上,该书对汉唐时期社会谣言的发生机制和传播方式,歌谣发生的社会和政治空间,以及这一时期统治者收集和采察歌谣风议的方法、途径和制度作了较为深入的挖掘和细致地分析,并对由此引起的统治者和民众之间的政治互动做较为全面的考察。在研究视野上,该书以较长时段的汉唐为视角,探讨更长尺度历史时段下歌谣风议管控与朝代兴衰和社会治理的关系,揭示汉唐盛世出现与舆论吸纳的总体相关性,因此得出的结论更具有历史贯通性和洞察力。在具体的学术观点上,该书也多有创新,比如突破前人认为谣言只是民间文化而与社会主流传统无涉的观点,更新了民间文化与上层文化二元分立的固有观点,阐明谣言属于“公众舆论”的社会性质,进而阐明歌谣风议既是统治阶层常用的政治话术,也是民众重要的政治参与方式。在研究方法上,该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历史唯物主义,采用历史学、民俗学、文献学等多学科研究方法,点面结合,论从史出、实事求是,注重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注意对典型例证的深入发掘和个案分析。

歌谣所具有的普遍性和超时代性,也使该书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应用价值。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社会分工和利益分配都出现了新的复杂的变化,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另外,由于科技还不够发达,人们对疫情、水旱、地震等自然灾害的认识还不够清楚,因而许多新的谣言和歌谣也不断出现。如果对此处理不当或任其发展、传播,将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和稳定。该书的相关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正确认识和处理当代社会中类似现象和问题的具体方法,比如:通过对历史上歌谣风议性质的研究,我们可以将当代社会流言和传言当作多元社会利益格局下不同民众群体的舆论表达方式,既认识到虚假谣言传播的危害性,也凝练部分社会谣言中的合理成分;通过对歌谣风议生成机理和传播方式的研究,我们可以采取有效的方式及时发布信息,及时解释、引导、纾解热点舆论,回应民众关切,使谣言止于智者;通过对恶意谣言影响的研究,可以采取有效手段分析预测谣言易发点,有力控制谣言传播的途径和范围,依法维护社会稳定。

总之,《歌谣风议与汉唐社会》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汉唐历史的新视角,也为我们提供了解决现实问题的新思路,是一部兼具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的重要作品。

责任编辑:李爱莉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