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荐 | 双推计划:常销书 在榜畅销书 推荐畅销书 | 获奖图书

少年负壮气 奋烈自有时


《少年潘楚桐》,李建华 著,华文出版社,2025年1月

江阴作家李建华是一位勤奋与实力兼具的创作者,他多年来从事小说、散文、诗歌等文类的创作,成果颇丰,作品于温和流畅的笔触之下,蕴含着深刻的思索和饱满的激情。他醉心于对江阴地域文化和江阴名贤事迹的研究,不惜工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查阅资料、调研访谈,写出了《现代文学家胡山源》《音乐教育家刘北茂》《江阴才子叶鼎洛》等传记作品,以丰富生动的细节,呈现近现代江阴的历史文化风貌,展现江阴名贤的耀眼成就和傲然风骨。近日,其历时三载创作的长篇纪实小说《少年潘楚桐》出版,该书主要写了爱国高僧巨赞法师青少年时期的成长故事,向这位从江阴走出的传奇人物深深致敬。

巨赞法师俗姓潘,名楚桐,字琴朴,是江阴贯庄村人。他是20世纪后叶中国有名的佛教领袖之一、著名的佛教学者,也是热血慷慨、心系民生的抗战英雄。他曾作为宗教界代表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开国大典,周恩来同志曾亲笔为他题字:“上马杀贼,下马学佛”。巨赞法师这种悲天悯人又嫉恶如仇的性格是如何形成的?显然和他青少年时代的成长经历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因为记载巨赞法师青少年时期情况的史料较少,李建华进行了大量的田野走访和资料收集工作,并选择了纪实小说这种体裁来进行创作。《少年潘楚桐》这部近40万字的作品,以扎实的史料考证为基础,展开合理想象和充实,努力还原了1908年至1931年间家国动荡的时代背景和江阴城乡的历史风貌,展现了潘楚桐从一个稚嫩孩童成长为热血青年的过程。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时代给予潘楚桐国家蒙难、亲人早逝的痛楚,但他不曾消沉迷惘,而是一往无前,勇敢地寻找救国救民的光明之路。随着阅读的深入,读者对于潘楚桐的敬仰之情也在不断加深。

作为一部纪实小说,《少年潘楚桐》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也是很成功的。李建华擅长用细节描写来体现人物的性格,人物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栩栩如生。例如幼年的潘楚桐和小伙伴们一起去找鸟蛋烤着吃,但他忽然想到鸟蛋是大鸟的孩子,就不忍心下手了,用“可能是蛇蛋”这个善意的谎言劝阻了伙伴,这便体现了潘楚桐自小就有仁义佛心;楚桐要去师范学校报到,临走时,妹妹要试穿新的钉鞋,穿了还去外面泥地上走一圈,留下一行防滑钉的印迹,她扮着鬼脸对哥哥说:“蔑惜鬼,穿一下,你再穿就不啃脚了,我给你穿顺了,你得谢!”而屋里的姐姐玉娣,正给楚桐准备各种换洗衣服,还准备了一把红色的油纸伞。情节在动与静中,将妹妹的泼辣调皮,姐姐的文静内敛如同剪影般作了勾勒;大年初三,少年潘楚桐带着亲戚家的几个孩子去江阴城看四眼井,充满激情地给表亲们讲江阴义民守城抗清的悲壮故事,这种流淌在血液里的江阴人的刚毅血性,大概也是后来促使巨赞法师亲自上阵杀敌的原因;青年潘楚桐组织师生以“学运”支持“工运”,机敏地教会学生和教师如何乔装打扮,如何将传单和印刷品巧妙地放入棺材、蟹箩和竹篓里进行运送,充分体现了他的胆识、智慧和很强的组织能力,也为巨赞法师日后组织宗教抗战运动埋下了伏笔。

这些细节让青少年时期的潘楚桐的形象“立”了起来,又一一为巨赞法师的智慧、仁心、勇气做了铺垫。除了主人公潘楚桐,书中的其他人物不管着墨多少,也都鲜明生动,会过日子、做事利索的祖母,心慈面软、贤惠信佛的母亲,有见识但也因丧妻之痛一度沉迷于赌博的父亲、孝顺能干的姐姐、性格活泼的妹妹、仁厚风趣的乡贤徐缙珊老先生等,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都是影响着少年潘楚桐性格成长的重要人物。

李建华对江阴的人文掌故十分熟悉,对于江阴历史上的文化名人,他于情感的倾慕和史料的研读之间,达到了一种灵魂的契合。在《少年潘楚桐》中,李建华的文字不华丽,不激烈,而是如水般清透流畅,特别是许多精彩的环境描写令人难忘。

同样,李建华写青少年时期的潘楚桐,也是将他置于时代和地域的大背景中展开叙述的,文中处处可见江阴文化对潘楚桐的深刻影响。李建华在作品中详细书写了20世纪初江阴城乡的风貌,充满烟火气的街市景象和清新自然的乡村场景跃然纸上,宛如一幅生动鲜活的民国初年的江阴风俗民情图。他借书中人物之口,介绍了昭明太子、王维、徐霞客、施耐庵、玉林国师等名人与江阴的文化渊源;又借潘楚桐的眼睛,展现了江阴望族、儒商祝丹卿等乡贤的风采;更是书写了周水平、孙逊群、茅学勤、朱松寿、钱振标等一批江阴革命者视死如归、抛洒热血的慷慨悲歌。

所以,《少年潘楚桐》不仅是一部成功的纪实小说,也是一部厚重的历史人文作品。在一种“求是”中,读者从中可以读到一个时代的风起云涌,一座城市的历史风貌,一位少年立志奋发的成长故事。另外,还有由巨赞法师等众多前辈留下的、在任何时代都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悲悯、舍我、果断、勇敢和永远不变的家国情怀。

责任编辑:李爱莉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