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版权贸易:有突破但非大进展

在日前闭幕的第17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达成中外版权贸易协议2379项,比去年(1991项)增长19.48%。其中,各类版权输出与合作出版协议1412项,比去年(1157项)增长22%,引进协议967项,引进与输出之比为1∶1.46。这些数据表明,本次图博会实现了中国图书版权输出的重大突破。那么,是否可以仅靠这些数据得出结论,我国图书版权贸易取得了重大进展?

图博会成为沟通的平台

据图博会主办方介绍,本届图博会之所以能实现中国图书版权输出的重大突破,是因为本届图博会积极主动地利用书展平台,策划有关数字出版、国际合作等一系列具有国际吸引力的专业及文化交流活动。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副社长张宏认为:“因为没有办法确认双方是否真正签约或仅仅只是拥有意向,同时无法确定具体交易金额,仅仅对图书版权引进输出进行数字上的简单比较还是不够的。至于图书版权贸易出现顺差,在最近两年的北京图书博览会和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上都已实现。”据新闻出版总署公布的2009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显示,2009年全国图书版权引进12914项,输出3103项,引进与输出之比约为4∶1,图书版权贸易依然存在逆差。

“从1986年至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已举办了17届。对出版机构来说,参加图博会的目的有了不少变化,从一开始的信息交流、贸易洽谈,到现在逐渐把它看成一个沟通感情的平台。由于如今做版权贸易的途径更多,已不再局限于书展和图博会这种场合,图博会在促进贸易合作方面的作用有所减弱。本届图博会期间,新加坡怡学私人出版公司总经理苗耀华表示,相对于高价展位费,到这个展会上收获甚微;韩国恩斯特的李恩贞说,来参观和洽谈的人太少;美国公共广播电台的林幕莲也表示,今年的展会似乎不那么令人激动。”新世界出版社版权部主任姜汉忠认为,签约并不是出版社输出版权的最终目的,最终应该看这本书在国外的销量怎么样,是否形成了积极的影响。

图书“走出去”依然困难重重

“不少出版界的有识之士认为,图书版权引进过多会给我国出版业带来冲击,而输出跟引进之比悬殊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国图书的国际影响力以及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进程。”张宏说。

对此,姜汉忠认为,引进增多和输出减少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其根本原因是目前中国图书的原创能力不足。“由于市场份额需要填补,在国内好作品不多的情况下就需要大量引进国外图书,也正是由于国内精品力作不多,能够‘走出去’的图书就会相应减少。据我所知,外国很多出版社对反映中国当代社会以及当代中国人生活的小说感兴趣,可是国内很少有此类作品,现在大多数作品在翻炒旧的东西。”

同时,我国图书版权贸易的版权引进地与版权输出地之间有着十分明显的异位现象,引进地按数量排列大多集中在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地,而输出地则大多集中在我国台湾、香港地区和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地,引进地跟输出地差异很大。“现在,越南也逐渐成为我国图书版权的主要输出地,主要原因是这些周边国家多为汉文化圈,同时这些国家的经济实力与我国相当或者不如我们。”姜汉忠说。

中国图书出版集团对外合作部副主任周群认为,由于综合国力、文化差异等原因,国内出版机构想进入发达国家图书市场还有很大难度,国内出版机构不能因为过于重视西方国家的市场,而忽略周边国家的市场。同时也不能因为过于急迫地“走出去”而给予国外出版社许多优惠条件。“图书版权不能为了输出而输出,不能为了让别人买版权而降低费用。”

“还有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是翻译人才的缺失。优秀的翻译人才不仅是跨语言的人才,同时必须是跨文化的人才,经他们翻译的图书要符合当地人的阅读习惯,目前这样的人才很少,像在美国只有郝文,在德国只有顾斌。”周群说。

国际出版话语权正逐步建立

“在目前我国图书版权贸易中引进输出失衡的现实面前,需要从政府层面、社会层面、出版产业层面等多个方面进行立体化努力。”张宏说,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和花大力气培养版权贸易专业人才是治愈我国图书版权贸易失衡症的关键和根本。

姜汉忠也认为,只有我国的综合国力得到提升,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图书版权贸易失衡的现状。因此,他认为出版机构不能急于求成。

张群告诉记者,中国图书出版集团作为出版业的“国家队”,早就开始重视图书“走出去”的问题。他们已专门针对国外市场生产图书,同时通过设立海外分支机构,同国外出版社合作等方式来拓展海外市场。

从出版业自身出发,张宏认为,应继续做强产业,多策划出版优秀作品,并从产业经济和形态等方面建立起中国出版业在国际出版业的话语权。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技术开发:博云易讯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