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疫情,“走出去”谋新拓新

因为疫情不断蔓延,国际书展和海外文化活动相继取消,这在一定程度上中断了国内外出版人借书展对外展示、交流和洽谈合作的机会。然而,中外出版人没有因此停止深入交流,他们纷纷创新思路,探寻各种新路径,确保了版权输出及图书海外出版、宣传推广、销售的顺畅开展。各家机构采取了哪些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电子书出版、电商销售是否会成为新热点?中国图书“走出去”如何才能在海外市场叫好又叫座?记者就以上问题采访了国内多位活跃的出版人,探寻面对当下困局对外出版的可行路径。

路径1

开拓社交平台、电商平台

出版社积极开拓“走出去”新模式,人文社在海外社交媒体照片墙(Instagram)上创立人文社账号,开辟了中外文学交流的窗口,还实现吸粉和图书销售;凤凰传媒国际公司在澳创建的“双城理想”天猫店也在此次疫情中取得图书销售数倍增长。

疫情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对人们的阅读方式带来重要改变,阅读题材也发生了改变,对历史、心理和文学类的关注更多,如描述人类历史上曾出现过的鼠疫等重大事件的文学作品,有助于舒缓紧张、焦虑情绪的心理学图书,帮助人们从现实中抽离的逃避主义文学作品,以及讲述人类与自然关系及环境问题的图书等。出版业的出版、发行和推广方式也随之发生了改变。

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肖丽媛在受访时表示,疫情给国内外出版社带来了不小影响,尤其是对外合作出版工作也深受影响。为积极开拓新形势下“走出去”的新模式,人文社在海外社交媒体照片墙(Instagram)上创立了人文社账号,积极促进树立人文社的国际形象,并宣传人文社的作家作品。

自2月14日启动人文社官方账号以来,该社以国际著名出版大社的Instagram号为参考,在与美国合作方对推送内容的图文等细节进行充分交流讨论后,发布了30余篇图文及视频内容。她介绍,在人文社古今中外雄厚作家作品资源的支撑下,该账号的网页上确定了栏目制的运作模式,包括中文新书推介、引进版图书推介、中文图书海外出版消息、中国作家推介,以及“外国文学史上的今天”、人文社历史与时事等相关内容,聚合了图文、声音、视频等多媒介资源。其中,既有可与世界读者广泛共鸣的世界文学名著,又有讲述中国故事、体现中国精神的热点中国作家作品;同时还将结合全球时事热点选择性地创造连接不同国度的共同话题,并巧妙带入中国作家作品,实现中国作家作品的宣传。

肖丽媛介绍,在没有商业广告和业内宣传的情况下,4个月来,人文ins账号已开始自动吸粉,并实现了所宣传外版图书的销售,该账号的粉丝包括海外出版商、对中国感兴趣的外国人、海外华人等。这初步证明该账号对海外市场的适应度以及广阔的生长空间,帮助实现在疫情条件下有效的海外推广宣传。她表示,人文社还将上线中国文学翻译版的译文节选,将链接嵌入ins账号,推动在线阅读,积累海外读者粉丝,推动海外出版社对版权的购买兴趣,并直接实现翻译版本的海外销售。

此外,凤凰集团旗下的凤凰传媒国际(澳大利亚)有限公司去年初在澳创建的“双城理想”天猫店,也成为疫情期间海外市场开拓的一大亮点。今年3、4月,该电商也实现了销售3~4倍的增长。该公司执行董事贾晓表示,疫情期间,“双城理想”的后台订单激增,这表明大部分人居家以后的读书需求旺盛。因此,该公司抓住这个机会,和几家经常合作的物流公司沟通,向全澳洲顾客提供1~3天寄达的服务,实现了销售的跨越式增长。他表示,“双城理想”目前正在紧张筹备“6·18”促销活动,还计划在6月举办在线华文图书节。

路径2

找到调性一致的合作伙伴

未读与英国宙斯之首出版社达成深度合作;接力出版社与英国尤斯伯恩出版社达成战略合作;人文社也认为,找到具备与中国作品的类型和品质相匹配的外国出版社,是作品输出最好的出路。

多年来,我国出版企业在引进国外优秀图书的过程中,慢慢学习、积累海外同行经验,提升图书出版水平,拓宽了图书“走出去”的道路。2014年创立的文化出版品牌未读就在尝试开拓一条新路。

数年来,未读从引进畅销科普书进入图书市场,将小众科普板块做大,打造了不少畅销书,又借此杀入已成红海的人文社科图书,逐步确立了市场地位。其中最著名的引进版科普书《那些古怪又让人忧心的问题》在国内持续畅销5年,未读再度续约并在推出作者新书的同时,推出了前作的畅销纪念版,继续保持市场热度。前不久,未读借推出“里程碑文库”中文版(相关链接,详见本报6月5日的《未读携手宙斯之首打造全球文明书系》)之机,将5本中国原创作品纳入该文库出版计划,成功将中国原创科普图书打入西方主流市场。

未读创始人韩志表示,过去十几年的从业经历,尤其是创立未读后在做引进版图书中积累的经验,让他学到了很多国外成熟的商业运作模式,他们也在尝试用这种方式开拓走出去的新路。未读与该文库出版方——英国宙斯之首的合作打破了常见的中外出版界单本书合作的模式,未读作为独家引进方购买了该文库全部版权。韩志表示,双方成为深度的战略伙伴,有利于该文库的图书在两个国家的出版、推广和发行。未读以该文库东方合伙人的身份加入其中,开发出东方选题,可以让东方文明走出去,在海外市场赢得尊重和欢迎。

选择国外调性一致的出版机构,是图书走出去的一条重要途径。未读找到与其调性一致的英国宙斯之首出版社合作,正在尝试开拓对外出版的新路。未读短短几年内树立了新锐文化出版品牌的形象,从做科普书起家,切入人文社科领域,宙斯之首则是英国一家非常独特的独立出版社,两度获得“最佳独立出版社”荣誉,宙斯之首创始人安东尼·奇塔姆(Anthony Cheetham)一直有“勾勒人类文明完整图谱”的心愿。韩志表示:“这是他从业20年来没有遇到过的机会,不仅因为宙斯之首是一家具有东方情怀的出版社,曾出版过刘慈欣、郝景芳、陈楸帆、麦家等中国作家的作品,仅《三体》就在英国卖出60万册,还因为此次联手打造全球文明书系为双方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宙斯之首通过这套书打入中国市场,未读则可以借助‘里程碑文库’开发出适合‘走出去’的新产品。”

但韩志坦言,要进入西方主流市场,我们还需要付出更大努力。国外市场环境更加复杂,图书能否畅销不仅跟国外出版社的重视程度和出版动机有关,还与他们投入运营的力度大小有很大关系。为熟悉国外市场,未读2015年就在美国聘请了一家书探机构,为其提供版权咨询,并根据未读的选题类型将书稿推给其他国家的客户。他表示,在最初开发“里程碑文库”的中国原创选题时,他们会结合国内外读者的需求综合考虑,这样也利于在国际市场的销售。

接力出版社与英国尤斯伯恩出版社能达成战略合作,也缘于双方有共同的出版理念——都希望“把世界上最好的的童书给孩子”。接力社总编辑白冰和尤斯伯恩创始人皮特都曾有过一段精彩难忘的军旅生涯的经历,两人一见如故。白冰透露,接力社借助尤斯伯恩在全球玩具书市场的领先地位,在其玩具书中加入中国元素,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接力社还计划由中国画家执笔,把更多有关中国城市、人文景观、中国建筑等在内的中国元素融入到玩具书里,让中国文化传播到更多国家的儿童心中。

人民文学出版社对外合作部主任刘乔同样认为,找到具备与中国作品的类型和品质相匹配的外国出版社,是作品输出最好的出路。选择有品质的外国出版社,可以保证按照协议履行,中国作家的作品在国外的宣传推广和销售也有保障。

十多年来,人文社对外合作坚持商业出版(即市场化运作)道路,先后向世界各个重要语种成功推介过跨越年代、风格各异、类型丰富的中国文学作品,其中既有鲁迅、巴金、曹禺、老舍、沈从文、废名等名家的现代文学经典作品,也有包括徐怀中、李洱、格非、迟子建等茅盾文学奖作家和铁凝、贾平凹、张炜、鲁敏、冯唐、、路内、阿乙、张悦然等知名作家的当代文学作品,以及江南等新锐作家在内的文学作品。

刘乔表示,把中国作家推介到国外,其操作模式比较灵活,既有和国际版权代理人的合作,也有直接和外国出版社总编或者编辑的沟通。但找到具备和中国作品类型和品质相匹配的外国出版社,才会是作品输出最好的出路。

路径3

拓展书业人脉

中国出版社凭借在海外市场多年积累的人脉,在海外举办宣传活动、拓展发行渠道。

刘乔表示,近些年来,为了推动中国作家及作品“走出去”,她与同事精心策划准备,通过重要的国际书展、世界著名大学、孔子学院、当地书店等各种途径,为人文社签约作家策划有针对性的作家作品宣传推广活动,让作家走入当地读者、大学甚至中学,传递中国文学文化的正向声音,活动吸引了多家当地媒体和中国主流媒体。他们策划、组织、举办的这些海外活动已遍及各大洲,成为人文社海外推广的高光亮点。她表示,由于人文社坚持商业出版,外国出版社也会在本国的主流报刊杂志等媒体发布书评和新书宣传,促进图书销售和自我品牌的建立。

她认为,推动中国作者走向海外读者和海外媒体等聚光灯下,才是形成中国文学国际传播力的必由之径,中国文学“走出去”正是需要这种润物细无声的融入。刘乔表示,人文社多年来已经在业内建立起为中国作家海外代言的知名度,加上在工作中建立起来的人脉联系,为人文社做这些海外活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还帮助不少中国知名作家解决海外版权纠纷,扫清走出国门的障碍。

中青国际总经理郭光在受访时表示,英国出版和图书销售行业受疫情影响面临很大挑战,几个月来销售和收入锐减,多数公司靠过去积累的现金维持运营,部分中、小型公司不得不压缩团队和业务规模,个别公司面临兼并、重组甚至破产的窘境!中青国际上半年的订单减少幅度较大,欧洲的分销商对下半年市场预期也不乐观,以法国CM为主的多家公司暂缓了与中青国际的大项目合作,或压缩下半年订单。好消息是在意大利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全球著名的艺术出版集团Rizzli坚持保留了与中青国际每年相对固定的大项目合作,签署了《中国清代盛世皇家纪实长卷-乾隆南巡图》(定价120欧元)1500册意大利文限量珍藏版的包销协议,并有信心通过其独特的分销渠道在秋季卖好此书。郭光认为,选题的独特性和编辑出版品质在面对国际市场困境和竞争时显得更加重要!从2019年10月开始,中青国际与伦敦瓦特斯通和弗伊尔斯连锁书店、大英博物馆书店、大英图书馆书店等10家地标书店合作,设立了专门展销中国主题图书的“中国书架”,集中了100多种来自全球的中国主题图书,在今年2月底前取得了理想的销售业绩和囯际影响力,这段时间受疫情影响暂停了4个多月。中青国际计划从7月份开始重启“中国书架”项目,并继续举办优惠促销活动,使这个促进中英文化交流和东西方文明互鉴的重点项目可持续运营。同时将配合英国分销代理商加强亚马逊网上书店的上架和销售,以弥补实体书店的业绩不足。

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国际拓展部主任俞慧洵表示,疫情对包括我国在内的各国图书版贸人员都会有较大影响。对于出版社来说,编辑与作者和美编讨论选题,或与国外同行讨论版权的方式都改为线上。尽管现在可以通过视频会议与国外同行联系,但是它无法取代面对面的交流互动。各国关闭实体书店,电商平台正成为带动图书销售增长的新渠道。但她也说出了对当下困境的担心:目前全球电子书市场增长很快,我国各单位也都在加紧开发电子书,但存在重复开发的问题。为此,她建议,首先要做好中国原创出版市场,确保原创作者的利益和出版社的持续健康发展,避免图书出版的同质化现象。

同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教授孙宜学日前也发表文章指出,我国当代文学“走出去”存在“一作多译”的现象,这导致不同语种译本密集出版,造成了“高产”却不“高质”的现象。他认为,我们应坚持质量优先原则,宁可不出去,也不能“走出去”有损中国形象、中国尊严,否则,非但不能消除反而会加深国外读者对中国文学、文化的误解和误读。

责任编辑:袁思源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