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博会争树新形象 古籍、经典始终受追捧

展馆内人潮涌动。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 韩东 摄

第二十二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在宁夏银川落幕。作为一届颇受好评、颇具特色的书博会,成为各大出版集团展示新思路、新理念和新形象的平台。书博会上所呈现的许多现象为将来书业发展带来很多启示——

察思品鉴书博会

书博会年年开,年年有不同。在宁夏银川举办的第二十二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活动丰富,气氛热烈,呈现出别样特色。

书博会争树新形象

【现象】 本届书博会,各大出版集团纷纷重拳出击,在带来精品力作的同时,还推出一系列声势不小的活动。如出版界“湘军”的领头人——中南出版传媒集团在书博会期间推出八大类、6000个品种的图书。上海展团以“书香上海,品质生活”为主题,携5000余种图书亮相书博会。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也设立专门展位,以文字、图片等形式全面介绍社科规划和基金管理工作,重点展示2011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2010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及已经出版的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成果等240多种著作……各出版集团或单位集中展示精品图书,树立品牌新形象。

【启示】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交流的便捷,网络销售、连锁经营的深入推进,使得图书出版发行的形势有了很大的变化,让图书销售不再需要借助看样订货的形式。如今的书博会已然成为出版人一年一度的节日盛会,各参展商争夺的不再只是订数,而是潜在的市场;不再只是展台上的风光,而是长远的影响。书博会功能也主要由图书订货转为各出版集团聚焦媒体和读者注意力、扩大品牌影响力上;纷纷以书博会为平台,通过产品推介与品牌推广相结合、广告宣传与营销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向媒体、经销商和读者传达一个地方、一个出版集团的新思路、新理念和新形象。当然,书博会不仅是出版集团展示形象的舞台,更成为其举办城市的形象名片。

古籍、经典始终受追捧

【现象】 本届书博会,古籍、经典文学颇受读者青睐。记者在现场观察到,中国书店出版社、北京崇贤馆图书有限公司等展位前围满了前来购书的人们。翻开展位上摆放的一本本线装书,虽然很多都是重新整理出版的古籍,但是仍让人能感受到透过那薄薄的一页页纸所传递出来的历史传承和文化的沉淀。据中国书店出版社副社长岂航介绍,书博会这几天的零售总额已经过万元,充分证明了人们对于古籍经典图书的喜爱,“我们总共卖了7套古籍,包括精装和蝴蝶装在内,但是依然满足不了广大读者的购书热情。当然,还是跟国学相关的古籍销量最好,如《明内府刊四书》,因为其更适合大众收藏和阅读。”

而众多出版社的展位上也摆放着那些经过重新装帧包装的文学名家们的旧著。“我们社的《围城》、《白鹿原》,现在依然是常销书。”人民文学出版社副社长李春凯说道。记者在上海出版集团的展位前,也看到了上海文艺出版社用“新瓶装旧酒”的方式推出的《新文艺中国现代文学大师读本》系列丛书,其将大师名家们的小说细分归类,如将萧红的作品定位为“氛围小说”,将丁玲的作品定位为“女性小说”,还将鲁迅的作品定位为“自剖小说”。

【启示】 “新瓶装旧酒,老树开新花”。经典的内容加上全新的包装及营销推广方式等于最保险的销量。因为这些大家的名作已历经时间、读者以及市场的检验,可谓历久弥新。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经典作品同样需要借助更为新颖的包装手段和宣传方式向读者推介。在畅销书难寻的今天,名家名作、国学古籍的重装出版成为近一段时间以来书业较为普遍的现象,很多出版社早已将眼光盯上了大牌作家的经典作品或者畅销作品,开始了新一轮的版权竞争,经典的内涵不容置疑,这样做的最大好处就是有了销量保险。

名人效应依然在升温

【现象】 本届书博会,王蒙、张贤亮、于丹、叶永烈、姜昆、倪萍、杨红樱等众多文化界名人、知名作家学者举办签名售书、新书发布会、名家讲座和文化沙龙等活动。其中,著名节目主持人曹可凡对话纪实文学作家叶永烈,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秘书长、著名艺术家姜昆出席商务印书馆捐赠仪式……但现场最具人气、反响热烈、互动频繁的当推开放式访谈节目。

九把刀、格非、郭文斌、阿舍、赫连勃勃大王、依兰·斯塔文斯、曹可凡、许开祯、彭学明、麦小麦等20多位知名作家与文人一一做客大佳网主办的文学系列访谈活动“大佳面对面”,与观众畅谈新书创作、分享阅读心得。本届书博会名人名家依然是展场瞩目的焦点,吸引众多读者前来聆听。

【启示】 开放式的空间设计、现场互动加上与名人名家近距离接触,收到了显著效果,影响力甚至超过了一些新书发布活动。在业界对于宁夏图书市场形成先入为主的概念,多样化营销活动匮乏的情况下,打“名人”牌、举办名人签售、访谈、文化沙龙等活动依然收效明显。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名作家授权的出版社越来越多,出版社在营销推广上也开始越发理性,搭车营销的情况不断出现,一个出版社搞活动带来的是该作家的相关作品的同步热销,因此不少出版社选择错峰营销,理性地将营销重点放在有利于自己图书推广的时期。同时,新书发布会也已不再仅仅是“一个人的战斗”。王蒙拉来张贤亮,曹可凡找上叶永烈,乔叶更是请出梁鸿和周大新完成了一场精彩对话,真可谓“一个好汉三个帮”,作家相互站台捧场不失为本届书博会活动的一大亮点。

展台设计匠心独具聚人气

【现象】 本届书博会,各出版集团在会展布置设计方面也匠心独具,凸显地方和品牌形象特色,以此凝聚人气。

作为东道主的宁夏展馆以开放式的展翅造型寓意宁夏以及宁夏出版业的腾飞崛起,展区主体色调为黄绿相间,正如从飞机上俯瞰宁夏地域时的感觉那样,黄色和绿色成为宁夏的标志颜色。展区内既有宁夏出版业成果展示,更有当地的民俗风情介绍。

下一届书博会举办方海南展馆则以蓝色海洋为主基调,馆内用以展示各种书籍、期刊的书架采用了椰树造型,清新别致,“请到天涯海角来,这里四季春常在”的背景音乐回荡在展馆内,处处彰显着“绿色崛起,和谐海南”的主题。

北京馆还是延续其鲜明的京派特色风韵,以四合院式的装修风格赫然矗立在展馆内,红色廊柱撑起北京馆的雍容、大气和庄重。上海展区则以白色简朴设计为主,于细节中体现着用心,位于其展区中间的手绘书香地图成为展区的焦点之一。另外,受民族地区举办书博会的影响,如新疆、西藏、青海等省区的展馆设计均体现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民族风情。

【启示】 一是展台设计日趋国际范儿,在不断参加国际书展或是与国际化接轨的过程中,国内出版集团在展馆设计上不再只是追求规模浩大,用大而炫来展现自己的实力,而是开始学习国外的简单却又极具特色化的展台设计,如此次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的开放式展台就是参考了去年BIBF荷兰主宾国的开放式展台,造型简单、投资较少,但收到的效果和影响力不凡。二是展馆设计突出的不再仅仅是图书,而是在展示图书功能之余,体现地方特色、弘扬民族文化越发成为重点,于是各个展馆在细节上下工夫,一些具有独特地方特色及当地文化的装饰品以及元素开始出现。哪个展台设计独特,哪里的人气就旺,本届展会尤其如此。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技术开发:博云易讯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