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渠道模式全方位转型

数字化是期刊业面临的最大挑战,传统媒体与互联网等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是期刊转型的重要方向。面对挑战期刊应主动借助新媒体的传播优势和力量,改变现有的传播形态,发挥自身优势,为期刊数字化发展寻找出路。

立足主业开拓产业链

新媒体觊觎传统媒体的内容,传统媒体谋求突围,各类期刊的微信、微博、数字借阅机、电子报刊、客户端层出不穷。期刊出版界在办刊理念、出版模式、传播方式、营销手段等方面展开全方位探索,顺应新技术、新平台、新应用流程再造,努力推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

今年7月,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报刊司发布“全国报刊媒体融合创新案例30佳”,囊括了当下报刊业转型的一批典型代表,共有6个期刊融合案例入选,包括《三联生活周刊》《中国家庭医生》《中国国家地理》《党建》《中国科学》《读者》,前两者凭借打造客户端突围,后四者则是重塑传播渠道、通过整合资源搭建行业平台。

“期刊+互联网”是从纸刊到数字刊的可行路径。《三联生活周刊》的转型路径有两条:一条是“+互联网”,实现内容的多平台生产;另一条是“互联网+”,用互联网思维塑造全新品牌,将品牌凝结成IP,再通过杂志、微信、活动、视频等形式寻求商业变现。与此同时,《三联生活周刊》还尝试整合“生活家”资源搭造“松果生活”APP,线上凝聚高品质的生活家、线下举办交流活动。

“期刊+互联网”不仅改变了传统期刊的出版、发行路径,线上资源的开发也带来了新的盈利点,期刊从面向“读者”转型为面向“用户”。

《汽车与你》转型早期的两微一端反响并不明显,面对汽车业萎缩《汽车与你》通过巩固平台角色搭建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通过与商家一起办活动、办球赛、试驾之旅等形式为商家增加销售,同时也更好地黏合杂志用户。跨界汽车产业链上的环节增加了媒体活跃度和附加值。

《声屏世界》则探索对传媒产业链的整合,活动、策划、传播、营销推广均有涉猎,以期刊之名行传媒公司职能,建立起与政府职能部门、行业组织、广告主、媒体、营销策划公司的合作关系,从而在整条产业链上谋生存。《糖烟酒周刊》《艺术市场》《徽商》等期刊单位的转型也颇有异曲同工之妙。一方面坚守阵地做好主业,另一方面拓宽经营领域,围绕核心业务向产业链下游拓展,通过资源整合、打造平台逐渐掌控产业链的一环或几环。

IP热助推期刊转型

期刊作为纸媒中出版周期最长的产品,时效性不如报纸,但内容质量、报道广度、稿件深度上更有优势。期刊若干年积累下的粉丝忠诚度更高,这也是期刊转型的绝佳优势,以内容为基础、拓宽传播渠道、最终通过服务用户产生变现。

纸媒并不是靠一张“纸”生存,而是通过传递内容、思维实现价值,面对媒体融合,期刊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快速适应新技术工具带来的变化,融入移动互联网。

期刊转型是从传统出版产业向新兴内容产业的转型,出版只是获取品牌、IP的方式之一。《父母必读》的转型探索是去掉书名号形成IP,营造生态圈闭环——将100万读者转变为100万用户。近几年,《父母必读》已将核心内容资源演变成系列育儿图书、育儿客户端、育儿微博微信、电子书等新媒体矩阵,以及育儿讲坛、工作坊、音乐会等品牌活动……基于品牌构建全媒体平台,完成从服务读者到服务用户,从内容产品到IP资源的转型,从而实现对育儿产业整个生态圈的布局。

活动、策划、广告、电商、衍生产品等,期刊转型从内在转型逐渐拓展到产业外延的多元化探索,整个产业的价值链相当长,这为垂直的专业化媒体提供了更多转型可能。

今年5月,老牌文学杂志《收获》与“赞赏”IP平台联合打造的写作出版社区“行距”APP,便是传统杂志牵手文学IP孵化平台的代表性案例。“行距”APP定位为以出版人为中心的写作社区,通过这个平台,挖掘原创作品,从而打通一条通往剧本工厂的路。《收获》与“赞赏”实现严肃文学从上游写作、签约、海内外图书出版,到下游影视版权的完整开发。“行距”看中的是以《收获》为代表的严肃文学市场的内容生产能力,而《收获》寄希望于行距帮其解决新媒体平台的技术问题,改变文学杂志遇到的转型困境。

近两年影视公司对IP的疯狂追逐有目共睹,IP抢夺空前爆发,原创剧本、文学改编剧本成为被追逐对象,文学作品价值提升,国内文学经纪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以此为契机,《收获》《花城》《十月》等代表性文学期刊作为影视的前端内容源头迎来新机遇。

作为全国纯文学期刊界“花旦”,《花城》去年第一次实现了近10年来首次营收止跌回升。这种回升得益于数字化发展以及网络销售渠道的开通。目前,《花城》已与京东、杂志铺、豆瓣阅读、中国知网、蜘蛛网、博看网等网站达成合作,实现了纸刊的网络销售;电商方面《花城》天猫官方旗舰店、微店也已开通;《花城》电子刊在豆瓣、蜘蛛网等客户端上销售,与亚马逊Kindle的合作也正在洽谈中。

其实,期刊数字化传播并不会影响和冲击纸质原刊的发行,二者是水涨船高的连带和互动的关系。受欢迎的品牌纸质原刊,到了线上仍是被追捧的对象。以《人民文学》为例,除了在亚马逊、豆瓣和微信公众号上吸引和扩大阅读,还自主开发了客户端“人民文学醒客”,以全新文学原创数据库和百年文学作品分类储存开发等特色,探索新媒体时代文学的汇聚、传播的新路径。

此外,期刊与资本的结合也爆出亮点。《故事会》《看历史》等名刊转型过程中,以品牌价值和多年积累的读者资源为转型根基,基于品牌价值寻求资本联合。《故事会》最高峰发行量达760万册,现在仅剩80万册,联合资本深挖品牌价值是其转型思路。2014年,《故事会》创立子刊《漫画会》,定位为做原创动漫版权的跨媒体运营平台,关键词是原创、跨媒体、资本。不难看出,期刊若想成功转型升级,应该是从产品经营向版权经营升级,在转型过程中以“内容+资本+技术”三驾马车共同驱动,而不能仅靠内容驱动。

坚守内容夯实平台

期刊转型过程中不乏挫折试错。去年11月,《读者》发布“读者阅尚DZS2”智能双屏手机,为应对来自高新技术的冲击,《读者》此前先后推出了8代电纸书、平板电脑和售价999元的i800挚爱双核手机,但是两款手机产品的销量却并未公开,这为《读者》转型中的试错写下注脚。但是,仅半年后,凭借整合《读者》微商城、微书摘等微资源入选“媒体融合案例30佳”,证明了转型的阶段性成功。

期刊出版正处节点,很难仅通过自身化解困境,面对未来发展的困难,必须通过与外部资源融合、跨媒体融合、跨行业融合,最关键的是通过与资本融合的方式,来解决传统媒体转型升级的需要。

期刊的核心资源其实就是内容和平台,内容的创造、筛选和输送,平台的搭建、维护和推广,对于一份期刊来说,既是其品牌形成优化积累的本质,也是期刊在纸质时代曾经风云一时的根本原因。所以期刊转型应该是重新获得平台性的过程,让电子化过程中丧失的平台,重新回到期刊手中。

依靠期刊多年形成的内容优势、人才优势、品牌优势,以互联网思维引领期刊创新传播方式、创新出版理念、创新经营模式,培育新兴业态完成期刊转型创新和产业升级,实现期刊的媒介平台价值。优质内容是期刊的核心竞争力,在媒体融合背景下,期刊业只有苦练内功夯实基础,做市场化的期刊,找准需求提升服务,让期刊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才有可能求得生存、获得发展。

责任编辑:袁思源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