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30日,中国出版传媒商报与山西新华书店集团携手推出的“第六届实体书店设计与运营管理论坛”在山西太原举办。实体书店设计与运营管理论坛至今已举办5届,旨在通过优质的培训课程、丰富的平台资源、前瞻性的行业研判,助力实体书店阅读空间打造、实现门店更优运营。本届论坛邀请中国新华书店协会以及来自山西新华、江苏凤凰新华、皖新传媒、中金易云、山东新华、湖南新华、浙江新华、河南新华、福建新华、上海新华、广西新华、武汉新华、上海钟书、天津内山书店等全国各地新华书店、民营书店、设计公司等相关负责同志及业务人员,从不同角度,共话实体书店的经营管理,共谋实体书店未来转型之路。
升级转型 构建多业态文化服务空间
当下实体书店运营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双重压力,内部店内的经营管理成本偏高,外部各种网络渠道的兴起带动图书线上零售,挤压书店生存空间。内忧外患之下,全国实体书店转型升级、融合发展已是大势所趋。
近年来,山西新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速调整经营结构,积极培育文化服务新业态、新模式,推动连锁门店从单一图书供应场所向文化综合服务空间转型。山西新华书店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申衍军表示,2017年以来,山西新华以突出文化服务功能为重点,持续完善网点布局,建成“校园书店”135个,社区书店、景区书店、城市书房、“24小时”城市智慧书房等网点47个,自建联建农村发行网点163个,通过共建联建、品牌挂名等方式打造多个小而精的特色书店、主题书店,有效提升文化服务覆盖面。
江苏凤凰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谷建亚围绕构建立体化服务生态、实现文化服务商转型的两个关键点展开讨论:一是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实体网点建设和线上渠道建设,解决实体门店的线上触达和交付问题,让其触达更多消费者;二是要丰富和创新产品、文化服务供给,推进实体门店主题阅读服务空间打造,瞄准青少年、银发等客群定位,服务好精准客群,满足消费者多元文化需求。他提到:“凤凰新华正推进实体书店数智化、平台化、网络化改造,目标是把新华书店打造成精品图书展陈空间、数字化阅读服务空间和沉浸式文化体验空间。”
安徽新华发行集团积极参与公共文化设施运营和产品服务供给体系建设,打造安徽特色公共文化服务品牌运营商。论坛上,相关负责人介绍,安徽新华依托成熟的公共文化服务EPCO模式,实现传统书店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结合。EPCO模式集设计、施工、采购、运营于一体,打破了传统模式的建设与运营分离的做法,以EPCO一体化模式打造的六安市图书馆,是全国首例全馆型委托运营管理服务项目。
中金易云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行业研究中心总经理周耀光对今年1~10月图书行业市场的整体情况进行了分析。他表示,今年图书市场非刚需类图书表现乏力,平均定价有所上升,传统电商渠道销售旺季疲软,短视频电商渠道特色鲜明。在他看来,书店应当回到书店的本质,从单纯的售卖点,变为全民阅读的阵地,给消费者有趣、有灵魂、有专属性的东西。
活用流量 探索渠道多元新品牌
书店场景如何建构才能具有持续吸引力?针对不同客群,如何精准营销,实现定制服务?如何深挖在地文化优势,讲好书店故事?近年来,不少书店在服务上发力,扩充“流量池”。
依托场景提供精准服务,找准门店定位。随着实体书店同质化竞争不断加剧,图书市场利润空间持续压缩、自有房产出租压力大、闲置率高等问题成为很多书店的“头疼点位”。基于对这一形势的洞察,山东新华的青年夜校与老年大学项目应运而生,成为其创新模式、破局困境的一大亮点项目。山东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连锁分公司终端运营部经理吕洪梅谈到了“五位一体”的运营生态机制:打造专属场景、构建服务体系、搭建服务平台、提供机制保障、强化品牌输出。目前,青年夜校、老年大学已成为当地新华书店拓展文化服务活动的“流量池”。
上海新华传媒销售中心总经理助理陶舒婷以新品牌“江南书局”为例,谈及如何重塑实体书店品牌,与传统新华书店实现差异化经营的“三步走”。一是:根据同一品牌不同特色,塑造江南文化书店场景;二是结合当代生活需求,打造多元业态服务,增强实体书店读者消费力;三是实现书店转型升级,提高员工素质、增强转型意识,为新时代新书店做储备。以江南书局门店为基础,通过打造店内店外不同场景的文化交流活动,有品牌、有制度、有组织、有阵地、有活力地培养复合型书店人才。
广西“新华饭店”主题书摊项目则是新华书店网点轻量化运营的另一种探索形式。据广西新华书店集团南宁市公司市场部兼零售事业部经理梁琦悦介绍,他们通过“新华饭店”创新“阅读+”新模式,给读者带来新鲜感与趣味性,为埌西周边居民提供文化服务,丰富文化供给,提升市民夜间生活“书香指数”,持续制造有影响力的文化传播事件,带动琅西夜市的文化传播力。
深挖在地文化特色,讲好城市故事。武汉新华书店分享了来自门店一线销售岗位的直播心得。武汉新华书店融媒体中心首席主播程鲁杰认为,书店做直播,要先有内容输出,才会有受众产生,通过分析受众数据,可以更好地反哺前端,让主播所推荐图书种类与直播间读者的需求相契合。在不断探索之中,武汉新华书店尝试了四个方向:策划主题丰富多样的直播“自己播”、走出去通过驻店直播或者书展直播“走出去播”、请知名业界大咖走进直播间“请人播”、拓展图书边界邀请各个领域专家进行“跨界播”。从“阅读+美食”“经典阅读+话剧演绎”“文化名人+主题传播”“新华书店+餐厅+剧院”等不同维度的融合,创新文化发展。
上海钟书实业有限公司营销策划部总监张毅以如何让书店与地方文旅深度融合为切入点进行分享。论坛上,他展示了钟书阁将徽派文化运用至极致的合肥店、将都江堰的山水人文悉数收纳的都江堰店、将科幻题材展陈与空间氛围完美契合的淮安店等各式各样特色鲜明的门店照片。各类特色门店中,均有与地方特色息息相关的图书展陈,从传统习俗,到历史故事;除了有关当地文化的图书外,也包含了本土作家的著作。张毅总结道,钟书阁通过文旅空间打造和文化活动策划,深度参与地方文化IP的挖掘与开发,帮助将地方特色文化转化为可传播、可消费的文化产品。
创新赋能 打造复合型实体门店
实体书店如何打破单一的图书卖场模式,向更加多元的文化业态综合体转变,进而向广大读者提供更多优质文化服务,是当下各大实体书店转型发展亟须考虑的命题。论坛中,各家书店都交出了他们各具特色的答卷。
对接文化资源与科技元素,营造空间新场景。天津内山书店有限公司总经理、董事,深圳内山书店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奇分享了打造新青年的新文化空间的创新举措。一是拓展多元经营模式,用好借阅会员服务的“双刃剑”;二是打造新青年的新文化空间,举办“老书不好找”等年轻人喜爱的文化活动;三是实现从“一店一色”运营模式,到文化与商业的融合探索,做好与自己书店文化资源的对接。
作为安徽新华发行集团打造的新一代转型书店,元·书局勇于探索书店营业新模式——文化与科技的全面融合,让数字文旅走进书店。合肥新华书店元·书局店长汪利从视觉科技打造沉浸式数字体验,数字化技术成就书店科创空间,线上书店、比特书房接壤数字新生活三个方面介绍了元·书局的数字化探索。积极进行数字化转型的同时,元·书局在图书选品与文化活动两项上也持续发力,图书选品根据人群定位,不同楼层主题,精耕细作,将本领域内的精品图书展现给读者。
聚焦文化服务场景,重塑书店价值。湖南省新华书店有限责任公司浏阳市分公司副经理贺杨扬谈到融合探索多元生态背后的做法。该店瞄准浏阳深厚的文化底蕴,探索“书店+文创”“书店+文化活动”“书店+文化特产”的新业态。此外,构建了“校企共建、品牌共创、资源共享”的校园阅读新模式,满足校园阅读多样化需求的同时,实现了教育资源共享。贺杨扬提及,从2022年开业至今,中心书城举办“新时代乡村阅读季”“名家会客厅”等各类型活动共计900余场,参与人数达16万人次。
坐落于福州“闽江之心”青年广场的福州分公司城市记忆主题书店同样积极探索“书店+”模式。面对新的场景体验,店长陈霞介绍,店内通过设计结构,打造通透式的公共开放空间,将场馆打造为上下两层,总体经营面积达到1200平方米。其中快闪展厅区域会固定周期更换展厅主题,举办了城市记忆老照片展、立体童书展、潮牌服饰展、可口可乐展、“哈利·波特”展等活动,为空间经营带来持续活力。阶梯沙龙区域则承接不同主题的开放式活动,公益与商业相结合,创造良性长久的经营周期。
多元化服务,打造校园文化地标。随着全民阅读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推动学生阅读成为其重要的手段和途径,校园书店也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面对挑战,浙江萧山新华书店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凯总结了四个方面的措施:优化合作模式,争取最大的优惠政策;实施成本控制与优化,确定营业时间;实现品种管理与优化,匹配图书品类与校园文化建设;建立店内员工激励机制和奖惩制度,确保书店的稳健发展。
以文化空间场景为支撑,坚持“活化内容”。郑州市新华书店深挖“今、古、人、文”知识内涵和“三类文化、两类人物”地域特色,按照“高标准打造、高质量推进、高颜值呈现”的思路,确定了“行走郑州、读懂最早中国”“行走书店、豫见最美郑州”的文化品牌定位。郑州购书中心凯旋店主理人林梦提到,郑州市店新华书店以文化空间场景为支撑,坚持“活化内容”,进行功能创新,策划开展一系列有品质、有影响、有温度的活动、艺术策展等,通过文化加持、提供增值服务等方式,有效提升了门店口碑和客流量,并实现经济效益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