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放出版生产力,促进社会主义出版业大发展大繁荣?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在前不久召开的图书产品线建设暨2008年度选题计划研讨会上,提出了以15条图书产品线建设为抓手,挺拔主业、优化出版结构、开展集约化经营的商业模式。这预示着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在内容整合上,按不同内容产品生产线的要求进行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方面走出了坚实的一步。
据了解,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以来,集团公司迅速进入了“冲锋阵地”,科学论证、修订并完善发展战略,从体制机制、出版主业的生产销售进出口,出版业态升级、资产经营、资本运作和基础建设等重点方面推进集团公司的改革发展。
在2008年度选题计划制定工作开展之际,中国出版集团公司特召开了“图书产品线建设暨2008年度选题计划研讨会”,对集团公司图书在市场上的表现状况进行了详细分析,并通过大量数据对2006年1月~2007年6月期间集团公司12条具有优势的图书产品线,即工具、文学、英语、音乐、人文社科、古籍、美术、少儿、生活、教辅、经管和科技图书,在市场上的表现进行了全面总结。这项总结既包括取得的领先优势,也包括不令人满意的某些下滑趋势;既分析了某些图书门类的成长性,也分析了出版单位在某些图书门类中协作的可能性,为图书产品性的设计提供了很好的论证基础。中国出版集团公司从中认识到,这12条产品线体现了集团公司的品牌优势、资源优势和出版优势,从而使得强化产品性成为可能。
同时,集团公司对新增的外向型图书、农村读物和教材3条创新产品线也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集团公司认为,新增的农村读物产品线和外向型图书产品线,既体现了集团公司作为国家出版主力的强烈的责任感,也体现了集团公司的资源潜力和打造能力,同时在目标市场上又有很明确的针对性,比较科学。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表示,15条产品线关照了集团公司的传统优势、品牌优势、资源潜力、出版能力,同时也切中了集团公司整体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各单位相互之间存在重叠、协作开发不够、优势资源没有产生合力等问题。以15条产品线为“纲”,为目标和方向,对于减少选题开发的盲目性,巩固各单位的传统优势和品牌,填补原有的出版空白,形成新的有竞争力的图书集群,将产生很好的指导作用。
据悉,目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各单位的2008年度选题计划,将以15条产品线为基本指导,进一步明确本单位的出版定位和方向,优化调整本单位的出版结构,积极探索与其他单位在选题深度开发和多元开发的协作,以重大出版项目为抓手,带动图书的整体出版,形成集团公司重点项目集群,打造集团公司标志性的产品线。
链接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高层声音
聂震宁(总裁)
图书产品线是集团公司核心能力、价值链和市场定位的综合体,要从战略高度来看待图书产品线建设,要把体制机制创新与产品线建设结合起来,解放和发展出版生产力,促进社会主义出版业大发展大繁荣。出版业要通过又好又快的发展,体现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满足人民群众丰富的文化需求。
李朋义(党组书记、副总裁)
图书产品线建设是集团公司公司落实十七大精神的一次具体举措,抓产品线就是抓繁荣发展、抓品牌建设、抓结构调整、抓机制创新、抓产品特色。图书产品线建设是挺拔集团公司主业,集约优势出版资源,发挥规模经济优势,在资本整合方面形成合力的关键。
刘伯根(副总裁)
集团公司现在提出15条产品线,不等于不开发、培养和支持新的产品线。图书产品线建设要坚持稳定性和可变性的统一,整体上保持稳定,局部上适时调整。现有的产品线建设要作为一种长期工程,坚持不断地来维护和强化,从相对优势升级到绝对优势,从重点项目升级到标志性项目。同时,高度关注和孵化潜在项目,乃至将其升格到一级产品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