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活动 | 部门工作动态 | 集团新闻 | 媒体关注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专题报道 | 一周回顾

数字时代,传统出版“要讲究,不能将就”

曾几何时,我们谈出版的时候,只要说“出版”两字即可,现在不一样了,非要在“出版”之前加上“传统”的限制词。因为,一个新的概念出现了,就是“数字出版”。容不得人们从容反应,数字出版作为新的媒介形态,已经赫然立在出版业态的潮头。

按照国家新闻出版管理部门的最新表述,“出版业以传统出版为主,数字出版为辅的发展阶段已告一段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并重发展的格局将逐步形成”。当下,业界人士、学者和政府官员,包括稍微敏感的老百姓言必云“数字出版”。俨然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业已经“并驾齐驱”。

国外的声音不比我们早,只比我们更盛。德国出版商称再用五年的时间,就可以普及数字出版;美国出版界直接用出版业的“革命”来表明它的来势迅猛。

于是,业界的人们开始坐立不安,忧心忡忡,担心传统出版被革命、被替代,担心自己再无立身之地,担心自身的文化价值不复存在。于是,著作界的一些人士也被“网络写作”的高效传播力和高额回报所诱惑。价值观和文化传播观发生了变化,实在令人迷离。

所谓传统出版的“传统”,就是相对数字出版的纸介出版形态。跨过千年历史、蕴含墨韵书香的纸介出版物真的会被替代吗?面对新媒介的挑战和冲击,我和业内人士一样,有很多感慨,也充满危机意识。但是,在“热情”讴歌数字出版的时候,还要能够冷静思考、理性分析,不能乱了方寸、乱了阵脚,不能无所作为。

传统纸介出版物的稳定、可靠、经久的性质,包括它承载艺术设计与创意的能力,以及独有的整体审美鉴赏性质,是新介质不可比拟的。任何事物的优与劣都是相对的,新媒介是有局限性的。在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认识、把握介质特性,发挥、调动材料介质的优势,以自己的经典价值立于各种新老介质之林,保持身段,独领风骚,这是我们的使命和责任。

业界有识之士总是呼吁说,面对挑战要自信和淡定。我以为它不应当是一句空话,也不应当是硬撑着面子喊高调,它一定是理性而客观的举措,是一条切实而有前瞻性的路径,这就是做传统出版“要讲究,不能将就”。

何谓讲究?“讲究”就是从内容到形式,传统出版所具有的个性品位。做经典,是那些秉赋学术传承、服务文化建设,古今中外典籍的整理、开发、诠释性的项目;做深度,是那些便于研读、推敲、比对、切磋、考量的项目;做文献,是那些国家、民族、地域、机构等单位组织用以保存重要资料、数据,要求载体物理性质稳定、“立此存照”、具有版本学意义的项目;做收藏,是那些以图书作为文化符号和独特文明标志、体现生活品位和历史责任,可以传之久远的项目;做审美,是那些反映、承载优秀而纯粹的文学艺术创作,声入心通、幽怀逸趣、文学有文、掷地金声的满足读者品位、批评、把玩和赏析等高端需求的项目;做从容,是那些对传统阅读情有独钟、养成依赖和习惯,追求纸版材料的亲和质感、易于翻卷和持握的自由形态、图文贴切搭配和整体装帧设计的艺术魅力,以及令人沉湎于墨韵书香的项目。

传统出版和新媒介出版两种形态还会有一个边界不清的过渡期。究竟有多长时间?很难说。时间并不重要,关键是要有前瞻的眼光,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超然态度。来回摇摆,就是将就。“将就”就是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所以,要不失时机地把那些资讯性、浅阅读、快餐式、检索性和互动性等见长的事情、项目让给新媒介,不做或少做其他媒介可以轻而易举替代的事情。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