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周六到本周一,是桂林全城的“创意嘉年华”:从大型仿真互动游戏、无人机等高科技产品亮相,到文化产业的高峰论坛、群星云集的演唱会,以及国内外众多知名企业纷纷参与、3家境外媒体和15家中央级媒体全程跟踪报道……第二届中国·桂林创新创意文化节暨桂林国际动漫节的成功举办,给这座城市带来了“十一”黄金周之后的又一次狂欢。
产业与文化交汇的“前世今生”
多年以来,桂林国家高新区一直在寻找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产业的关键要素。“没有烟囱林立,没有机器轰鸣,却能创造几十个亿的GDP。”在高新区,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等支柱产业已经形成规模效应,以动漫、虚拟仿真等为代表的创意产业也在近几年快速成长。产业逐步发展壮大,但依然需要寻求突破和超越。
去年年末,首届中国·桂林创新创意文化节的诞生曾在产业创新发展和城区文化碰撞中首次擦出火花,开创了多项“第一”:一部形象片——《寻梦之旅》、一个展馆——桂林国家高新区七星区历史·文化·高新技术产业展馆,以及《感悟七星》、《桂林国家高新区企业案例研究》两部著作的诞生,充分挖掘了高新区七星区的山水文化、历史文化、创新文化,全面展示了高新区创新、创意、宜居、宜业的环境。一个城区的发展不能仅仅依赖GDP,首届文化节大获成功,让桂林国家高新区树立的“山水宜居宝地,创新创意新城”品牌与形象开始广为人知。文化节搭建的产业交流平台也让高新区尝到了“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甜头。一年时间里,高新区已有的产业孵化环境不断优化,越来越多的动漫企业和软件企业落户高新区,百度、天涯等知名网络公司的入驻成为了高新区的靓丽名片。
创新创意文化节的“创新”
2010年10月16日,第二届中国·桂林创新创意文化节暨桂林国际动漫节走进了桂林市民的视野。在首届成功举办的基础之上,第二届创新创意文化节在规模、内容和创新上都更进一步。很明显,去年的成功为本届创新创意文化节准备了更大的发挥空间。
这一“发挥”,便成就了精彩。18项活动内容,有8项为桂林首办。既有桂林创意产业的典型代表——动漫产业的集体亮相,更有汇聚了众多高新技术成果的软件设计大赛。机器人足球赛让这几天前往国际会展中心的市民连连称奇。在大型仿真互动游戏展位前,大人、小孩排起了长龙,争先恐后体验一把“动作控制”的新感觉;风筝大赛、啦啦操大赛等群众性活动的举办更让文化节成为了人人参与的大型盛典。
除了嘉年华式的展演之外,更重要的是高新区自我营销大获成功。通过文化节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20多家单位达成了“旅游‘线下服务’电子化桂林宣言”;广西首家专职服务于技术交易的机构——桂林国家高新区技术产权交易所揭牌;投资环境推介会共签订了境内外投资项目12个、签约总金额20.88亿元人民币。
把高新区的优势投资创业环境“吆喝”出去,“让所有来到高新区的创业者真正感受到生态宜居,在这里激发创意的灵感,获得创造的享受,找到生活的热情。”一位落户高新区创业不久的“海归”对创新创意文化节赞不绝口。
打造文化节的高峰
“文化节”近年来已经逐渐成为市民熟悉的一个词语。尽管如此,在众多文化节中,第二届中国·桂林创新创意文化节暨桂林国际动漫节仍显卓尔不群。
3天文化节,3场高峰论坛,既有新兴的旅游电子商务探讨,也有传统文化产业现状剖析,更有当下热门的饮食健康理念传播。一场“文化”的盛宴悄然来到。迪士尼互动娱乐公司首席制作人DavidHe,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党组书记、副总裁王涛,黑龙江省科学院副院长郭春景博士……众多各行各业“明星”的莅临不仅为文化节增添了亮点,更为“跑步前进”中的桂林国家高新区插上了翅膀,打开了看到更广阔天地的窗户。“桂林国家高新区需要提高影响力、辐射力和知名度。”中共桂林国家高新区工委副书记王芳表示,提高创新创意文化节的规格和档次,是桂林国家高新区实现城区产业发展和提升的一条捷径。
随着群星演唱会的落幕,第二届中国·桂林创新创意文化节暨桂林国际动漫节也在欢呼和掌声中圆满收官。投资商、企业家、动漫爱好者和10多万普通市民见证了这一盛况空前的秋日传奇。以“创新”和“创意”为主题的文化节来年如何再次实现自我超越?我们翘首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