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本书,行一段路,看一处风景,品一缕人生。”很多登上鼓浪屿的游客手中都有一本记录岛上特色店家的《鼓浪屿秘籍》,这句充满诗意的话不仅是“秘籍”对鼓浪屿唯一的人文书店——晓风书屋的描述,也承载着众多爱书人对这家书店的钟爱。
最近,却有网友爆料称:“鼓浪屿晓风书屋面临倒闭危机!”事情缘于2月17日,晓风书屋在店门口贴出告示:如果现状没有转机,那么合约到期之时,或将成为它离开鼓浪屿之日。这一不起眼的“离开告白”牵动了全国许多爱书人的心。据记者了解,鼓浪屿管委会和厦门市文化局相关负责人已经与晓风书屋联系,管委会也在帮晓风书屋找合适的开店新址。如果书屋现有房租协议5月到期时,还没找到合适的地点,管委会将出面协调解决。就算大面积的开店场所暂时找不到,也会先为晓风书屋寻找一个营业场所作为过渡。另外,已有不少热心的鼓浪屿居民也表示愿出一己之力,有的愿意提供自家民宅出租给晓风书屋,有的愿意提供店面。虽然目前还没有实质性的进展,但相关部门如此明确的表态已让晓风书屋负责人林卫平欣喜不已。他表示如果这次晓风书屋能够得到来自政府的扶持,对整个民营书店行业来说,都有不小的意义。
谈到政策扶持,记者留意到国内一些城市出台政策“拯救”民营书店的举措,的确为实体书店的寒冬带来了些许暖意。就在近日我们也听到了一些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如上海市将拿出专项资金扶持民营实体书店发展,杭州市已经出台国内首个民营书店扶持政策《关于扶持民营书店健康发展的暂行办法》。政府能考虑到民营书店的生存状况自然是好兆头,不过记者读过文件后发现一些问题,比如杭州出台此项政策后扶持资金会怎么分配?哪些民营书店能得到这笔扶持资金?这笔资金的分配如何考察?怎么监督?其实在具体执行上还存在许多不确定性。远水解不了近渴,这些扶持政策如何能够真正拯救民营书店还有待商榷。所以记者认为,民营书店在市场的浪潮里进行转型是生存下去的前提,政府扶持只是一方面,“自力更生”必不可少。
在春节期间,记者曾专程走访了鼓浪屿的两家书店,发现与鼓浪屿岛上的新华书店相比,晓风书屋与新华书店同处在鼓浪屿繁华的商业街龙头路上,绝对不缺少客源。据当地新华书店介绍,鼓浪屿新华书店早在2010年也曾遇到这样的困局,但新华书店及时转变经营理念,针对鼓浪屿游客及居民的阅读习惯重新进行了布局。而记者在走访时发现,晓风书屋的图书品种有限,以社科、学术、艺术、文学等类为主,而当地新华书店则增加了不少吸引游客和居民的时尚元素,不再是仅靠卖书吸引客源,不仅经营起了鼓浪屿明信片,还有纪念封等时尚小礼品,深受游客的喜爱。由此可见,晓风书屋的观念转变稍慢。
在书店纷纷面临倒闭困境的同时,也有一些书店在逆势成长,多元化经营是实体书店的一条发展思路,书店应发展相关业务的经营,拓展书店功能,特色化经营可以成为实体书店的发展方向。例如,2011年开业的广州方所书店,它受到台湾诚品书店的启发,集中了服饰、图书、咖啡厅、文具、装饰品、厨具,开业以来,图书占了盈利的40%,净利基本能达到预期目标。北京雨枫书馆是一家会员制女性书店,所以书馆就结合女性会员的喜好与需求,在活动方面做出特色。雨枫主推“书女学堂”,邀请相关嘉宾到场讲授,增强互动,加大了书店与会员之间的黏性,从而成为书馆盈利点之一。现在已有许多民营书店都开始了对自身转型的探索,“卖书还卖特色文化”已成为他们的共识。在记者看来,晓风书屋如果还能如愿留在鼓浪屿,就该像前面提到的书店,寻找适合自己的经营方式,不断创新以适应发展。
此外,在网络购书越来越热的今天,民营书店也可考虑模式创新,如成立自己的网络书店、将实体店与网络书店结合经营,或是与电商企业形成一种合作关系来开辟新的发展方向等,让电子书与纸质图书相互促进发展。总之,面对民营实体书店倒闭危机,自力更生、主动转型才是生存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