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活动 | 部门工作动态 | 集团新闻 | 媒体关注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专题报道 | 一周回顾

继往圣绝学 开人文新局

栉风沐雨一百年,现在,中华书局迎来了百岁诞辰。

很多研习文史哲的读者,对中华书局都感情深厚。著名学者葛兆光形容自己的书房“环堵半是中华书”,绝不是溢美之词。从大处说,中华书局为继承中华优秀文化贡献巨大,余英时曾言:“清末以来,中华文化传统之所以危而未倾,中华书局在以往百年中之努力有功焉。”从小处说,中华书局百年来普及经典、开启民智,为普罗大众提供了可口的心灵鸡汤。新世纪以来,中华书局守正出新,在开掘其原有学术资源基础上,大众出版风生水起,产生了巨大的市场影响,赢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为往圣继绝学

1912年到1954年被称之为中华书局的上海时期,也叫私营时期。1949年以后,中华书局逐步跟着新中国的历史前行,参与当时的社会主义建设,到1954年正式公私合营,总部从上海迁到北京。

1957年12月15日,文化部副部长齐燕铭向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主任聂荣臻写了一个报告,提议建立“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并提出了一个由19人组成的小组成员名单。这19人分别是:叶圣陶、齐燕铭、何其芳、吴晗、杜国庠、陈垣、陈寅恪、罗常培、范文澜、郑振铎、金兆梓、金灿然、赵万里、徐森玉、张元济、冯友兰、黄松龄、潘梓年、翦伯赞。规划小组下设文学、历史、哲学三个分组,网罗了当时国内社会科学文、史、哲方面的著名专家学者。

1958年国家成立了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正式把中华书局作为小组的办事机构,从这时开始中华书局正式被确认为国家的专业古籍出版社,业务就是整理古籍,同时出版一些高水平的学术著作和高水平的普及读物。这其中,点校本“二十四史”和《清史稿》的编辑出版是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也被誉为新中国最伟大的古籍整理工程。

1958年7月,毛泽东主席指示吴晗、范文澜组织标点“前四史”。接到毛主席指示后,吴晗、范文澜研究了“前四史”点校的具体方案,并决定“其他二十史及《清史稿》的标点工作,亦即着手组织人力,由中华书局订出规划”。为了加强标点“二十四史”的工作,中宣部还要求从全国各大专院校借调一批专家来中华书局。1958年底,时任中华书局总编辑金灿然和齐燕铭、翦伯赞与高等教育部联系,决定在北京大学中文系设置古典文献专业,由魏建功担任主持,培养古籍整理出版的专门人才。

历时20年完成的点校本“二十四史”和《清史稿》,成为海内外学术界最权威、最通行的版本,享有“国史”标准本的美誉。

“正因为有了毛泽东主席的指示、周恩来总理的贯彻,所以当时才可能在全国用红头文件调动了100多位专家到中华书局工作,这是现在不会再出现的现象,它有国家意志在里面,从而间接地提升了中华书局的地位。”谈到这段历史,中华书局总经理李岩这样说。

借助雄厚的专家基础,中华书局出版策划了许多大型项目:古典文学基本丛书、历代史料笔记丛刊、新编诸子集成、清人十三经注疏等,在整理出版中华传统文化方面成绩卓然,为文化学术界提供了基本典籍。这也造成了众多文史哲研究者的书房“环堵半是中华书”的现象。

在上世纪50年代,全国承担古籍规划任务的只有三家,包括中华书局、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及人民文学古典文学编辑室,中华书局同时又是全国古籍小组的办事机构,地位特殊。“文革”后,各个地方人民出版社里相关文史编辑室分出来成立了十余家古籍出版社,这时中华书局已成为他们的旗帜。

守正出新兼顾大众

中华书局的金字招牌是在专业出版领域树立起来的。但新世纪以来,在大众出版领域,中华书局收获颇丰,一套“正说历史”系列,一本《于丹〈论语〉心得》,为国学热推波助澜,也使中华书局打开了人文出版领域的新局面。

其实中华书局早就有大众出版的传统。新中国成立前有中华版教科书,到上世纪60年代则有吴晗倡议编辑出版的《中国历史小丛书》。吴晗要求小丛书每月至少出一本,还提倡编委写稿,他自告奋勇,带头写了《海瑞的故事》。

上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中国历史小丛书》的内容显得陈旧,销路变得越来越差。中华书局的经营也一度面临着困境。于是就有了过年时同在一栋大楼里的商务印书馆发苹果、中华书局发萝卜的说法。

2002年,中华书局成为新组建的中国出版集团的一员,开始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试点。2003年中华书局在北大召开了“弘扬传统 重塑品牌”的小型座谈会,北京大学教授袁行霈提出“守正出新”的口号:“守正”是以传统文化为核心,把传统的古籍整理学术著作做好;“出新”就是认认真真地满足市场要求,让更多的读者来享受高水平的学术文化成果。

在这种思路的指导下,2004年,中华书局推出了阎崇年的《正说清朝十二帝》,作为尝试,首印只有5000册。没想到在国庆期间的地坛书市上,短短5天内就销售完了。之后,中华书局接着做了一系列的“正说历史”书系,即正说汉朝、唐朝、宋朝、元明等,约了一批相对年轻的作者做了12本书,这12本书形成了一定的出版规模,也给中华书局带来了很大的信心。2006年11月,中华书局又推出《于丹〈论语〉心得》,这本书的总销售量超过了500万册,输出海外版权28个语种33个版本,创造了业界奇迹。这一现象被媒体形象地称为老树开繁花。

现在,“守正出新”已成为中华书局的局训。

回顾历史,为的是更好地出发。读者心中有中华书局,是因她在中国出版领域的筚路蓝缕之功,因为她为开启民智创一代新风,因为她组织几代学者整理出版中华经典。100年成就了中国最悠久的出版社之一,但100年对于一个出版机构并不算长,曾经的努力、曾经的坎坷,正是一个生命蹒跚学步、积累成长力量的过程。

百年中华,风华正茂。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