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2012年度“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评审会议在京举行,新闻出版总署署长、“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评审委员会主任柳斌杰出席会议并讲话。柳斌杰指出,“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经过3年多的探索,已在国际上形成了一定影响,要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将其打造成走出去的名牌工程。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评审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邬书林主持会议,中国编辑学会会长、评审委员会副主任桂晓风介绍了前期审核和专家组初评情况。
柳斌杰充分肯定了“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开展以来在促进中国文化走出去方面所作的贡献,并提出了几点具体意见。第一,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大力探索走出去的市场化机制。第二,积极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当代中国的优秀作品走出去。第三,走出去要突出国家意志和主流文化,资助要向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代表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作品倾斜。第四,选择的图书要有影响力和权威性。他强调,“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项目既要选择具有国际社会公认出版价值的“经典”作品,又要选择精品。要通过高层次、多学科、权威性的专家队伍整体把关,提高“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的权威性;在评审过程中要充分发扬民主,科学决策;评审结果要公示,进一步完善评审机制、严格工作制度。他同时强调,要提高“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资助项目的翻译水平,尽快培养一支高水平的翻译队伍。
柳斌杰强调,要抓好“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项目落实工作。对已通过的评审项目,要收集反馈信息,积极开展验收工作;对刚入选项目,要认真做好资金、进度等各方面跟进。他强调,要制定更加灵活的机制,调动专家学者的积极性,共同推进中国优秀图书出版;要进一步培养文化走出去的名牌工程,加大力度推进图书走出去。在讨论时,柳斌杰还与专家们就一些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
据了解,到3月30日申报截止,“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共有119家出版社申报了369个项目,申报的出版社和项目数量都是近年来最多的一次,其中,申报项目比去年增加24.2%。经评审专家组认真评选,91个项目189种拟获“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资助。
自2009年第一期项目评审实施以来,“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一直致力于通过学术作品和文学作品的版权输出与合作出版,向国际市场全面、深入、准确地介绍当代中国的发展和中华文化的精髓,鼓励出版物面向发达国家主流读者发行,借助发达国家的全球影响力来扩大中国文化影响。截至2011年,“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已累计资助256个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