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斌杰:坚持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 实现文化复兴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新要求、新任务,引起了十八大代表热烈讨论,社会各界对此也十分关注。为此,《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采访了党的十八大代表、新闻出版总署署长、国家版权局局长柳斌杰。

十八大将推动文化强国建设驶入快车道

《中国新闻出版报》:柳署长,在您看来,应该如何理解十八大报告对文化强国建设提出的这些新要求、新任务?

柳斌杰:国内外历史证明,文化复兴是国家和民族复兴的先导。党的十八大正是基于实现中华民族复兴这一战略目标,再次部署了建设文化强国的各项工作,很受鼓舞。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胡锦涛同志所作的报告集中了全党的智慧,总结了十七大以来五年的工作,回顾了十六大以来十年中国各项事业发展和探索,提出了新阶段的新目标、新任务,非常鼓舞人心。同时,部署了今后一段时期全党、全国人民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工作,特别是进一步完善了小康社会的布局,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作为我们今后工作的重要方面。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文明进步规律进一步地认识和把握。所以这个报告是我们党的历史上又一个重要的纲领性文件。

十八大报告不仅对十年来文化改革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而且对今后一个时期文化建设作了周密部署。特别是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高度论述了文化建设对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论述了文化本身改革发展的新要求,对下一阶段继续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体现了这些年来我们党在文化领域不只是进行改革、发展的实践,更重要的是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确定了在文化建设领域长期坚持的方针,这对今后的文化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就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文化建设的指导,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文化发展的动力,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根本目标,坚守文化灵魂,开拓文化发展空间,提高文化发展质量,激发人民群众文化创造活力,破解文化发展和人民需求、社会进步之间的难题,促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实现建设文化强国的目标。这是十年来文化改革发展经验的深化,也进一步提高了全党、全国人民在文化上的高度自觉、自信。

十八大报告将会进一步激发人民群众的文化自觉、自信、自强意识,在文化实践中创造出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精神,创造出更加反映时代要求的文化产品,从而形成全社会良好的文化氛围,社会风尚、人民精神道德面貌都将会发生很大变化。这是今后文化建设的巨大精神力量,也必将为整个新闻出版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力。

新闻出版领域深化改革将从三个方面重点推进

《中国新闻出版报》:十八大报告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作出了新的部署。下一步,新闻出版领域深化改革的重点是什么?如何发挥新闻出版在文化改革发展中的排头兵、主力军作用?

柳斌杰:这十年之所以出现文化建设的大好局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在文化领域坚持了改革开放。正如中央领导多次讲的那样,在文化领域,哪里有改革,哪里就有大变化;哪里有改革,哪里就有新局面。从新闻出版方面来说,我们从十六大前适应性的改革、应对性的改革,转变为实质性的改革,这是很了不起的一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起点。

中国文化体制改革真正走上科学道路是从党的十六大开始的,概括说十六大关于文化体制改革有三方面贡献:一是把文化分成经营性和公益性两大类,解决了长期以来以文化的公益性否定文化的经营性或以文化的经营性否定文化的公益性这样的矛盾。二是提出了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文化产业是经营性文化发展,文化事业是公益性文化发展,这也是一个新突破,因为我们长期以来没有文化产业概念,因而也就谈不上文化市场主体、文化产业、文化产品这类属于市场经济体制的概念。三是提出了两类不同性质国有文化单位改革的不同思路,明确经营性文化单位要转企改制,走市场化路子,依靠市场来发展壮大;公益性文化单位要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为主,以满足人民群众公共文化服务的需要为目的进行机制创新。性质分清,思路理清,方向明确,排除干扰,这对文化改革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新闻出版改革也正是在十六大这一新起点上,按照中央部署一步步进行改革的。从试点到全面推开,再到进一步深化,新闻出版始终走在了文化体制改革的前列,可以说为整个文化体制改革提供了经验。总体上看,新闻出版改革最大的亮点就是确立了三大主体:一是管理主体。转变政府职能,实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管办分离,让政府由办文化变成管文化,真正成为管理的主体。二是市场主体。把出版、发行、印刷、报刊等主要门类的经营性单位全部转企改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依靠市场发展,使之真正成为市场主体。三是服务主体。公益性出版单位,把深化内部体制改革、构建新的机制、增强活力作为改革的目标,使它更好地担负公共文化服务责任,真正成为公共服务的主体。

功能决定性质,性质决定体制,体制决定机制。经过十六大以来十年的实践,由于三大主体明确,我们这些目标基本都达到了。政府由过去办新闻、办出版,变成管新闻、管出版,监管更加到位。企业自主经营,按照市场规律加快发展,充满生机,一大批市场主体已经形成,先后有十多万个出版、发行、印刷单位转制为企业,形成了120家各类新闻出版企业集团,推动了行业发展,产业实力显著增强。公益性单位通过创新机制、主副分离,充满了活力,全心全意为公众服务,为社会提供公共文化产品,新闻出版公共服务的能力大大提升。从结果来看,我们的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印刷等主要产品都实现了空前的高增长,与十年前比较增长了几倍甚至几十倍。在数字出版领域,新媒体在这十年间也不断地发展壮大,大大丰富了出版产品和新闻传播的平台与渠道,提升了我们整个行业的传播能力。所以说,改革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了文化生产力。

开放作为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也取得了重大突破。我们整个行业实行了对内对外开放。对内是一个开放的市场,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出版策划、发行、制作、广告、经营、新媒体的投资建设,在印刷发行领域甚至占到70%以上;对外也是一个开放的市场,众多世界著名的大型出版传媒集团与国内上百家出版企业开展项目合作、版权合作。我国大型出版传媒企业也纷纷到海外投资办社、办报、办台、办厂、办店,已在海外建立400多家新闻出版机构。世界上所有的畅销书,世界上所有最新出版的有影响的出版物,在中国市场上都能找到。中国文化在多元比较中生存,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发展,不再是温室的花朵,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大大提高。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就充分说明了这点。克林顿、布莱尔、基辛格等外国政要都愿意把作品在中国和世界同步出版发行,也足以说明中国出版的世界地位,可以说,一个全面开放的市场格局初步形成。没有改革,就不会有今天这样深刻的变化。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使我们整个文化改革发展在2020年以前再上一个新台阶。从新闻出版领域来说,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重点在三个方面推进改革:一是已经转制的文化企业要进一步深化改革,以“三改一加强”为目标,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理顺管理体制,组建更多大型的、联合的“文化航母”,使之成为国际一流的文化企业。二是公益性事业单位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按照中央关于事业单位改革的部署,转换机制,建立适应当前公益文化发展的新机制,不断增强活力,提高服务质量。三是市场体系要进一步完善,大力培育要素市场,特别是技术、管理、人才、版权市场,让各种新闻出版要素都能够进入市场体系,同时要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让社会资本、国外资本积极参与中国文化发展的市场体系建设。

总之,今后我们将全面贯彻十八大要求,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发挥从业者的创造力,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千方百计加快发展,发挥好“主阵地、排头兵、主力军、领跑者”作用,使整个新闻出版业的改革发展能适应建设文化强国的要求,不仅提高文化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力,还要加快走出去步伐,大力提高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竞争力,真正实现中央提出的“三大格局”,即形成一个以国有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一个以民族文化为主导、吸收世界先进文化的文化开放格局,一个贯通城乡的技术先进、覆盖全面、传输快捷的传播体系。

让文化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

《中国新闻出版报》:十八大报告对更好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提出了新要求。如何才能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群众?下一步,总署在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加快推进惠民工程方面有何打算?

柳斌杰:重视均等、普惠的文化公共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的文化需求,维护人民公共文化权益,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个特殊要求。

公共服务,是现阶段解决城乡文化资源分配不公、城乡文化生活差别的重要手段。现在整个文化市场城乡差别比较大,一些基层的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村的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还不那么丰富,可用的文化资源较少,能够享受到的公共文化服务不多。十六大以来,党中央非常重视这个问题,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在农村,实施了五大文化惠民工程,其中有农家书屋工程。经过这几年建设,中央、地方一共投入180多亿元,建立了60多万个农家书屋,基本实现了“农家书屋村村有”,农民群众买书难、看书难、读报难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短短几年,数十亿册图书、一大批报刊音像产品进入农村,这是中国历史上没有过的,这确实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民心工程。在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农家书屋工程在十八大前已经圆满完成,中央领导也给予了高度评价,在中央召开的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表彰会上,农家书屋这一工程项目受到了表彰。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农村人民群众对文化期待还是很高的,所以下一步,推进公共文化建设问题仍然是我们的重要任务之一。我们将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第一,健全公共传播体系。维护人民群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公共传播特别是平台的建设,是政府管理部门一项重要的责任。所以我们将下大力气实施传播力工程的建设,逐步构建立体化的、传统和现代技术手段相结合的传播平台,为人民群众提供便捷的新闻、文化信息服务。

第二,完善农家书屋建设。继续解决人民特别是农村群众读书难、看报难的问题。作为农家书屋工程继续延伸,我们现在正积极推进卫星数字农家书屋工程,以解决山区居住分散的百姓阅读问题。为更新农家书屋图书,中央财政从今年起每年为每一个农家书屋提供一定购买新书的资金。我们将加快建立各种图书资源联动机制,同时还要进一步探索农家书屋建设的长效机制,把农家书屋的服务,与代销结合起来,与代邮点结合起来,与农村的培训工作结合起来,使农家书屋发挥更大的作用,能够长期发展下去。同时,从明年开始,我们将要进行“书香之家”、“书香之镇”、“书香之县”的推介工作。

第三,加快阅报栏工程建设。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实施遍布城乡的阅报栏工程,特别是电子阅报栏工程,现在正在全国广泛展开。目前,全国电子阅报栏已经有几万块,都设在城市人口聚集的地方,农村群众容易看到的地方,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为群众提供信息服务。下一步,我们还要从财政保障、企业资助、体制机制等多个方面保障这项公共服务能够长期坚持下去,而不是刮一阵风。同时,我们将提高公共服务质量,让人民群众能够真正享受到文化改革发展成果。

文化,对每个人来说既是一个环境,也是一个条件。从社会领域来讲,文化像阳光、空气、水一样,渗透在各个领域里。所以在公共文化建设中,我们特别强调均等性、便民性、公益性。从新闻出版行业来讲,一手抓文化产业,一手抓公共文化服务,使文化产业进一步得到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也要相应地不断提高。这样整个文化建设就能惠及城乡各个阶层广大的人民群众。

十八大之后,我们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还将推进一系列新的工程,包括历史文化的传承、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传承,也包括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产品的生产供应。从国家来说,将加大投资力度,从我们来讲,将加大工作力度,目的是使我们整个公益性文化事业能够长期繁荣发展。只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两个轮子都转起来,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才有希望。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