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活动 | 部门工作动态 | 集团新闻 | 媒体关注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专题报道 | 一周回顾

经典之光 坚守之彩

人民文学出版社“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书系出版侧记

2012年12月12日上午,由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旗下人民文学出版社与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联袂举办的“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2012)·微山湖奖”颁奖典礼在京举行。本届获奖作品《阳光下的日子》的作者德国作家米夏埃尔·库普夫米勒专门抵京领奖,并在颁奖现场与读者分享了他的获奖感受和对自己作品的独特理解。

自2002年第一届评选揭晓至今,“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评选活动已成功举办了十一届,共有20个国家的69部优秀作品获奖。作为一个非官方的评选活动,十一年的不懈努力,十一年的信念坚守,十一年的自我突破,不得不让人钦佩这项活动主办方坚持的毅力。

参加颁奖典礼的每一位嘉宾都会获得一本图册。图册上不仅介绍了当年获奖的图书,更清楚地印上了“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的评选宗旨、对象、条件、机构、评选办法以及评选委员会的人员名单。评选委员会除了总评委会及“微山湖奖”评委会之外,还包括英语文学、德语文学、美国文学、西葡拉美文学、法国文学、俄罗斯文学及北欧文学等7个分评委会。

专业开阔严谨的民间评奖

“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评选活动的宗旨上清晰地写明,要以最快的速度把优秀的外国文学新作介绍给中国读者,形成文化上的借鉴和交流,以中国学者的文学立场和美学视角对当代外国文学作品做出评价和选择,体现世界文学中的中国学者态度。

正是这样一种态度,让“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的评选活动日益受到国内文学界和媒体界的关注。早在2009年的颁奖典礼上,新晋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作家莫言就抵达颁奖现场,与当年获奖的德国文学大师马丁·瓦尔泽进行了交流,并给予此评选活动充分的肯定。“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丛书的出版也有助于培养读者的阅读习惯,选题的持续更新不仅有助于让喜欢“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丛书的读者保持持续性的阅读快感,更有助于让更多喜爱当代外国文学作品的读者加入进来,让更多人得以分享这项评选活动的成果。正如这项评选活动的发起人之一、“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总评委会主任聂震宁所说:“这是一场由我们做‘主动’的评选活动,由我们主动遴选作品,主动翻译出版,主动推出市场,这更符合中国人的文学审美眼光,也更符合中国人的文学价值观。”

也正是这样一种态度,“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的评选活动获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2007年,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在领取了“21世纪年度优秀外国小说(2007)微山湖奖”9个月后,就获得了2008年的诺贝尔奖,中国与世界评奖结果的不谋而合充分印证和体现了中国出版界和学界的国际化眼光以及与世界同步分享人类最新优秀文学作品的全球化立场;2008年另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因其新作《优美的安娜贝尔·李寒彻颤栗早逝去》获得了“微山湖奖”并亲赴北京领奖;2009年德国国宝级作家马丁·瓦尔泽的新作《恋爱中的男人》获得了当年的“微山湖奖”,马丁·瓦尔泽的到来让中国文学界欣喜不已;2010年,凭借《转吧,这伟大的世界》而获得“微山湖奖”的美国作家科伦·麦凯恩得奖后三天就获得了美国国家图书奖。

年度新评选:“向大师致敬”

纵观本届“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评选活动的获奖作品,可以清晰地发现获得此次最高奖项“微山湖奖”的两部图书中一个共通的特点,那就是他们或多或少都与经典作品或者文学大师有关系。

德国作者米夏埃尔·库普夫米勒先生的《阳光下的日子》,讲述了已近不惑之年的卡夫卡与一位妙龄少女之间相互扶持、相依为命的爱情故事。这不仅仅是一位文学大师的爱情故事,也是一个充满了阳光的温暖的故事。这个故事中的卡夫卡不再像他的《变形记》中所描述的那样痛苦异化,也不再像他《饥饿艺术家》中所讲述的是个被人遗忘的绝食者,更不再像他的《美国》、《审判》一般充满了对世界的困惑和迷茫。这个故事中的卡夫卡仍然遭受着柏林通货膨胀的痛苦,忍受着捉襟见肘的困苦以及身体上的疾苦,但他却脱离了分裂而绝望的标签,从“文学大师”的光环下解放,成为一个最为普通的“恋爱中的卡夫卡”。

而俄罗斯获奖作家弗拉基米尔·索罗金的作品《暴风雪》从书名上就与经典作品有着莫名的联系。俄罗斯文学大师普希金就曾以《暴风雪》为名写过一部短篇小说,讲述了一段因为暴风雪引发的悲喜交加的爱情故事,而俄国著名散文家阿克萨科夫也曾以《暴风雪》为题描写了俄罗斯一支农民车队在暴风雪中遇难的经过。以《暴风雪》为名的这两部作品也都成为两位大师受人瞩目的代表之作,而有关“暴风雪”的作品也成为俄罗斯作家关注而喜爱的写作题材之一。但是,弗拉基米尔·索罗金不守成规,虽然也是以“暴风雪”为题,却在现实的基础上加入了幻想和怪诞的元素,渗透了后现代主义的世界理念。他以经典文学为骨,后现代主义为血肉,塑造出一种崭新的、与经典文学貌似对立实则相通的写作手法。小说将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传统与二十一世纪后现代文学描写手法融为一体,读起来别有深意,发人深省。

正如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总评委会委员管士光所说,“‘经典和先锋’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优秀的文学作品从来都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是张扬真诚、和平、善良、美好、友爱与悲悯的土壤,是鄙视与摒弃虚伪、丑陋、冷漠与仇恨的根基。而从事文化出版工作的我们,重构精神文明价值与秩序既是责任也是义务。”

正是秉承这样一种理想,“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的评选活动正在向着“让中国的读者与世界的读者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共享人类文明精华”的目标迈进,也正是秉承这样一种责任,才能够让更多的读者从文字中汲取知识、吸收“正能量”,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温情和快乐。

新的起始 新的进步

今年,“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的评选活动迈入了第十一个年头。对于中国人来说,“十年”代表一个圆,代表一次“完满”,代表一个“阶段”,而今,这第十一年则是另一个“圆”的第一笔,另一次“完满”的起跑线,也是另一个“阶段”的新阶梯。

随着近几年的发展以及多方的关注,“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不仅吸引了如柏林文学之家和歌德学院(中国)等外国文学机构的积极参与,也获得了中国社科院、北京知名高校的帮助。主办方在各方的支持之下组织了多种多样的中外文化交流的系列活动。本届赴京领奖的德国作家米夏埃尔·库普夫米勒在颁奖典礼前后就分别参与了与中国文学批评家和学者的对话活动,还曾进校园举办朗诵会,更与德语文学家就作品举行了高端研讨会。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不仅有利于更多读者的参与和分享外国优秀文学作品,也有利于培养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更有助于中国文化的输出和扩大中国影响力。

从这个角度而言,“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的评选活动已经成为中国文学界的一项创举,它所承载的文化交流责任已经远超一个奖项的意义。让我们祝福这个奖项能走得更远更好,愿更多的国外文学佳作通过这个平台与中国读者见面,也祝福中国文学能够在世界文学的舞台上绽放更加璀璨的光彩!

责任编辑:袁思源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