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会现场
2012年9月27日,J.K.罗琳的新作《偶发空缺》在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地上市;不到一个月时间内,简体中文版即由人民文学出版社联合上海九久读书人迅速引进,在中国大陆面世。这是罗琳宣布不写“哈利·波特”系列后的最新作品,显示了她从一个儿童文学作家转型到严肃小说作者的决心。
为此,人民文学出版社和上海九久读书人于2013年1月9日上午,共同举办了“J.K.罗琳新作《偶发空缺》研讨会”。中国社科院外文所所长陈众议、中国社科院文学所所长陆建德、《世界文学》副主编高兴、《外国文学评论》主编苏玲等外国文学研究领域的专家,知名作家刘庆邦,学者、书评人止庵到会分享了精彩观点与真知灼见。中国出版集团副总裁潘凯雄、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管士光、上海九久读书人文化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黄育海等出席了研讨会并作发言。
罗琳为何转型?她的转型之作是否成功?完全抛开了魔法世界,《偶发空缺》继承的是英国写实主义文学的传统,这又该如何解读?这样的写作对于罗琳自己、对于全世界的读者有何意义?围绕着这些数以千万计的罗琳迷深感兴趣的问题,与会的专家、学者、作家和资深读者就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有学者认为,这一次罗琳在书中表现出她直面现实的勇气,毫不妥协的笔调,不加掩饰的道德观点和政治倾向。“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讲的是让全球少年儿童都能听懂的语言,这本新作则体现了很强的现实意义,直指英国当今的政治道德和社会冲突。她笔下深刻揭示了中产阶级的通病、弱势人群的边缘化以及青春期少年心理行为等等热点话题,折射出很强的问题意识,将会引发中国广大读者和知识阶层的广泛探讨。
有专家表示,J.K.罗琳不仅是一位享誉世界的超级畅销书作家,而且因她的文学贡献被授予阿斯图里亚斯奖、安徒生文学奖等多项世界顶级文学奖。这次《偶发空缺》的转型,证明她很好地继承了英国文学的写实传统,畅销文学与严肃文学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出版方也表示,《偶发空缺》甫一上市就以200万册首印数成为去年秋天欧美最重量级的文学新书,简体中文版也创下了多个国内引进出版的纪录,至今一直名列开卷畅销书排行榜前列。在刚刚过去的2012年底,这本书还入选了《中国新闻出版报》、《中国图书商报》、《新京报》、百道网等多家国内重要媒体的年终好书榜单,充分证明了罗琳拥有强大影响力之外,其优秀的文学品质正得到公众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