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合作探讨“讲故事,卖故事”

作为“京交会”的板块之一,由法兰克福书展、德国图书信息中心主办,中国出版集团为其战略合作方的“故事驱动中国大会”,近日在国家会议中心举办。该论坛容纳了国内外多个文化产业,如电影、游戏、出版、电商等,共同探讨在当今产业融合的大环境下,如何从“故事”这一根基出发,怎样“讲故事,卖故事”。

法兰克福书展副总裁傅兰表示,“故事驱动”这个概念四五年前在法兰克福书展提出,因为现在世界各地渴望听到故事,出版、网络出版、游戏、电影、电视,各行业却沟通有限,因此搭建此平台,使不同的圈子互相交流,这是一个世界范围多媒体的平台。

中国出版集团副总裁李岩表示,该论坛希望通过快乐讲故事的方式,自由分享经验,探讨产业融合,探讨跨界合作。现在一个“幽灵”在文化产业上徘徊,就是跨界融合。看上去无关的文化、商业元素联系在一起,故事也不再是故事本身,而是新的商业模式的原型。一个好的故事可以制作图书、改编电影、改编游戏,成为商业符号和大众消费品。在开放循环的气氛中,故事是圆心,内容是根基。如何讲故事,如何卖故事是这个平台探讨的主题。

论坛上,《故事动物》一书作家、美国的乔纳森·高特肖,讲述了人与故事的关系。他认为,人的一个特点就是通过各种故事来生活。人是能讲故事、听故事的猴子。比如一个动漫,只是简单几何形状的动态,有人却能演绎出一个故事。人们有时会情不自禁地表现这种演绎能力。传统观念认为,故事属于文化范畴,不属于科学、自然,故事来自文化,受到文化影响,反过来又影响文化,但它是人类自然组成的一部分。孩子用本能的方式讲故事,我们不用教,即使我们长大了,也离不开这样一个虚幻和想象的世界。

如何使故事获取关注?高特肖提出,人每天在想不同的小故事,这是一种本能,但要使其集中于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就要有说服力、让人感同身受。人的大脑机能会使人认同一些看上去假的东西。因为艺术有感染性,艺术的“病毒”可以传染到你身上。“人物+问题+危机困难+如何化解”,很多故事是沿着这样的思路走的,但一些好故事可能不走这条路。比如一个人一生中最惨的一天,会是一个好故事素材。但故事不管怎么写,最终要说明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不是说新的讲故事方式一出来,原来的叙事方式就不再受欢迎,现在人们希望在有限的时间里阅读更多的故事,这其实是最大的变化。

同时,出版界人士也介绍了一些“跨界”经验。三联时空国际文化传播公司副总经理张志军表示,传统出版业对精英内容的选择模式,在当代发生了改变。其绘本研习营的出版新产业链,形成跨界内容创制与立体传播,比如从一个科学文本出发,使出版过程从单纯制作一本书,变成各个行业搭建内容创制平台。中华书局大众图书分社社长包妍介绍了“诗词中国”的创新活动,结合各种媒体平台共同传播,进行诗词大赛,短信转发量上亿,从中可以思考中国传统文化的全媒体传播方式。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