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中国出版集团公司2013年“香山论坛·创新论坛”大会在11楼多功能厅举办。集团公司总裁谭跃、集团公司党组书记王涛、集团公司副总裁刘伯根、林弋、李岩、潘凯雄出席大会。集团各部门负责人,各下属单位领导以及党办、工会、团组织、企业文化办负责人等参加会议。来自人民文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等单位共12名参赛选手分别进行了主题演讲。以下是葛亭利的演讲实录:
说到学习,我想大家和我一样首先想到的是一句一直伴随我们成长的话——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别看这句话简单,其中蕴含的管理哲学正“学习型组织”的精神所在。
被称为“学习型组织之父”的彼得·圣吉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从长远来看,一个组织,唯一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就是具有比对手更好更快的学习能力。而打造一个学习型组织,目的就是要为企业的员工创造好的学习条件,好的学习文化,让员工的个人能力天天向上,企业的竞争力天天向上。
打造学习型组织是企业对提高竞争力的一种投资,那企业真的能从这种投资里得到竞争力回报吗?如果有,这种回报是怎么体现的呢?在这里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个学习型组织的案例。
作为世界500强企业之一的埃森哲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管理咨询公司和技术服务供应商。埃森哲把学习型组织作为企业一项战略投资,把持续学习的理念作为一种企业精神.
在埃森哲的学习型组织里,有两大经典内容。第一个是埃森哲全球学习门户网站my Learning。 这个网站为员工提供了2万余种各类在线课程和培训资源,为员工量身定制学习计划,员工可以随时随地参加各类在线培训,以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
第二个是其强大的全球知识管理系统,公司鼓励员工通过全球知识库 Knowledge Exchange 不断分享和汲取相关知识,该知识库汇聚埃森哲在各个行业的最佳实践、项目经验以及前沿理论。
从课堂到网络,从本地到全球,埃森哲让学习贯穿了员工的整个职业生涯.公司为员工提供海量的知识库和具体工作中大量的学习机会,并要求每个人都要培养出快速学习的能力。
最后通过对学习回报的一个评估,埃森哲发现,公司的整体业绩不断提升,员工的个人能力也显著提高,而员工因为知道公司能提供更多学习提升机会,也更愿意留在公司。 这种学习的文化,也成为埃森哲吸引人才,保留人才的关键因素。
集团的人才强企战略,最主要目标就是实现对集团整体竞争力的拉升。正因如此,我们除了个别优秀人才的培养,更要着眼于人才队伍平均实力的提升和组织经验的传承。作为中国出版的国家队,集团聚集了中国出版最厚重、最具价值的品牌,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人才队伍。而建立学习型组织,则能进一步保证品牌知识的不断传承和人才的创造力的持续开发。而在这样的过程中,员工能够更深切感受到集团对个人的关爱,能更加便捷、高效地获得培养和成长,职业规划也因为学习而变得更加清晰,集团也因此可以逐渐培养一支兼具忠诚度与专业能力的人才队伍。
那怎样去建立学习型组织呢?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转念培养观念。传统的培养模式,正像这个图,企业和员工像是两个相对密闭的个体,企业通过培训来提升员工能力。但在这样的模式里,员工接受的是一种比较被动,灌输式的培训,而且企业和员工的信息交流渠道十分有限,企业并不能很好的传递培养意图。而学习型组织,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图,企业和员工像两个一大一小、相互连接的齿轮,企业发展带动个人发展,个人的发展与企业保持方向和速度的一致,企业和员工之间有多种信息传递的渠道。在这样模式里,只要企业没有停止运转,员工的个人就能得到不断成长。
在转变了培养模式之后,有三种手段可以帮助我们实现学习型组织。首先是刺激学习的动力,工作目标的量化能让员工有更清晰的学习目标;然后是有效的管理组织知识,形成我们企业的知识宝典,并保证知识不断的传承;最后是充分借助信息技术,搭建知识的网络,为知识分享开发更多平台,打造一种属于我们自己的学习文化。
作为一个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人,我希望能不断吸取中国出版集团发展历程中积淀的知识精华,与企业共成长。我相信,工作在一个有活力的学习型组织,会让集团里每一个年轻员工时刻保持学习的激情,在每一次自我价值实现中,增加一份对中国出版集团的忠诚与挚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