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凤鹍:出版的态度

7月5日,中国出版集团公司2013年“香山论坛·创新论坛”大会在11楼多功能厅举办。集团公司总裁谭跃、集团公司党组书记王涛、集团公司副总裁刘伯根、林弋、李岩、潘凯雄出席大会。集团各部门负责人,各下属单位领导以及党办、工会、团组织、企业文化办负责人等参加会议。来自人民文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等单位共12名参赛选手分别进行了主题演讲。以下是白凤鹍的演讲实录:

当我们每天秉烛伏案的时候,有没想过该怎样看待编辑这份职业?

当我们阅读那些书籍、报纸、杂志等印刷品时,我们有能够从上面获得那些讯息?

这个世界的形势是怎样的?

让我们回到20年前,即1993年。这年出现了中国最早的移动电话摩托罗拉3200,但它的功能十分简单,只能打电话和发英文的短信;再回到10年前,即2003年,诺基亚的1110是全球最畅销的黑白屏手机,同年,索尼爱立信发布了第一款智能手机P802,但所谓的只能其实只是集视频、收音机、办公等为一体的PDA。然而今天是一个互联网的时代,也是移动互联的时代。由此带来的信息变革是前20年不可想象的,数据量成直线上升,因此,今天也被称为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其实也是一个信息过剩或信息垃圾的时代。

那在这样的时代,传统的出版能给这个社会奉献什么呢?

前一段时间闹得热火朝天的农夫山泉与京华时报的例子给我一个启示。京华时报头版头条抨击农夫山泉质量问题,而农夫山泉拿出了人民日报“抽查合格率100%”的版面将其制作成展板放在销售现场来应对。一个明确的态度竟有这样的功效。

因此我觉得在现代社会,提供一种态度出版比提供信息更加的重要。这个态度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可以是提供一种思考的角度、可以是提倡一种生活的方式,可以是一种情感的体验,也可是一种一人的良性互动。

另一方面,在传统出版的时代,人们获得信息的方式主要是靠报纸等纸质印刷品,但其实那是一部分人的权利,有很多人没有文化、没有资金去购买的人来说是不能获得平等的信息的。获取渠道的不畅通,带来的是信息的不对等,并制造出信息的垄断和信息壁垒。但是今天博客、微博、轻博客、微信的兴起,这种信息的壁垒被打破了,人人都有平台来发出自己的声音。所以这也是一个自媒体的时代。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的吕胜中教授在他的微博上晒出了自己新书的封面方案,那是一个很有名气的南方设计师做的。但是关注他的人对方案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和修改的意见,有的甚至把自己的设计的方案发了上来,民众的声音最终决定了这本书最终的成熟形态。可见自媒体的平台可以让那些草根发表意见的同时,也产生了对“权威”的质疑。以前我们对权威采取的是一种信仰的态度,而今天权威与普通人之间转变为一种信赖的关系,而信赖的前提是权威自身的言行。同样的出版社在信息封闭的时代也是权威,处在整个出版生态金字塔的顶端,作者的内容必须经过出版社的编辑加工,通过发行渠道才能叨叨读者的手里。但是自媒体的兴盛改变了这种格局,作者可以直接在网络平台上发布自己的内容,读者通过社交网络或搜索就能看到这些信息,而越过了出版的平台。自媒体有一个基本的原则是don not make me think (不要让用户思考),它有着有好的界面、亲切的人机交互、多重视听效果、便捷的检索、多视窗浏览、海量的信息、广阔的人脉网络、分享等诸多优点,我将其概括为自媒体的三民主义(属于民众、经由民众、服务民众)。今天我们都在谈论数字化对传统出版业的冲击。但是在我看来,自媒体的兴盛要比数字化的冲击更大,数字化的冲击迫在眉睫,而自媒体的冲击是长久持续的,数字化改变的是人阅读的方式(由纸转变为电子媒介,但看的还是书或者是经过编辑的内容),而自媒体改变的将是人们的阅读习惯(通过网络、手机、pad看的不一定是“书”)。

综合上述两个方面,信息的爆炸产生信息的过剩,这时候会出现两个状况,如果信息途径畅通,会产生信息的垃圾,这需要出版人提供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我们要对民众有一种引导,提倡正面能量;信息的过剩也会导致信息的塞车,这回导致相对的信息匮乏,这需要对出版物有十分清晰的定位,需要有明确态度,明确的立场。同时,自媒体的兴盛其实是信息发布平台的改变,信息平台有两部分组成:信息的发布、信息的反馈。资源共享是前者的基本精神,这一世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不可扭转,我们需要加入这个潮流。对后者而言,出版社失去了传统的稳固地位,需要我们一种良好的服务的态度,去服务作者、读者。

内容创新是一种选择,选择需要一种态度。

有明确的态度,就会独一无二,就会有风格,“潮流易逝,风格永存”这是香奈儿女士对风格的绝佳注解。有风格自然会有形象,有形象自然会有独一无二的品牌。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