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爱农的译著《绿山墙的安妮》被侵权一案,只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外国文学作品被剽窃的冰山一角。人民文学出版社1951年建社以来,出版了(以下以出生年先后为序)丰子恺、耿济之、楚图南、冰心、巴金、冯至、李健吾、傅雷、田德望、罗大冈、杨绛、朱生豪、戈宝权、梅益、叶君健、汝龙、张冠尧等杰出翻译家的优秀译作,这些译作是翻译家们苦心孤诣的心血结晶,也经过了人民文学出版社几代外国文学编辑的认真加工。人文社的很多编辑本身也是翻译家,如梁均、纳训、刘辽逸、许磊然、黄雨石、蒋路、绿原、屠岸、谢素台、文洁若、施咸荣、吴钧燮、冯南江等。几十年来,人文社出版的外国文学名著影响了几代读者。
但近年来,出版市场放开,针对人民文学社优秀译本的剽窃行为愈演愈烈,一些不法书商雇用写手,在已有译本上改动个别字句,调整一下句式结构,很快就能炮制出动辄数十本的外国文学名著“新译本”,然后以低廉的价格大行其道。不明真相的读者常常被这些装帧堂皇的“中译中译本”欺骗。翻译图书市场上甚至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人民文学出版社开始集结中国当时的一流译者,出版“外国古典文学名著丛书”,十年动乱期间,该丛书中断出版。新时期以来,人民文学出版社和上海译文出版社共同出版“外国文学名著丛书”,到上世纪末,该丛书出版方告一段落,前后历时近半个世纪。2003年开始,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名著名译插图本”,其中部分图书即来自“外国文学名著丛书”。“名著名译插图本”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也被一些擅长“中译中”的书商当成抄袭对象。
这种恶劣的剽窃行为的第一受害者是我们的翻译家,很多翻译家及其家属义愤填膺,但往往没有时间精力或不屑于和这些蝇营狗苟的偷盗之徒纠缠。因为调查、取证、诉讼等,皆耗时费力。
人民文学出版社外国文学编辑室准备和我们的翻译家、广大读者和媒体朋友一道,积极调查、取证,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译者权益,对侵权的不良书商和“抄译家”进行法律上、舆论上、道义上的打击。
我们相信:“读者的眼睛是雪亮的”,现在号召大家一起来抓“李鬼”。我们把“名著名译插图本”的书目、译者名及该译本在人文社初版时间公布出来,欢迎广大读者积极举报针对该丛书及我社其他译作的剽窃行为。对所举报剽窃行为,证据确凿,诉讼胜诉的,人民文学出版社将授予举报者“荣誉读者”称号,并给予奖励。让我们携起手来,把那些欺世盗名的“文抄公”和不良书商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让他们成为过街老鼠,由此净化我们的翻译出版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