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活动 | 部门工作动态 | 集团新闻 | 媒体关注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专题报道 | 一周回顾

《四库全书》正式亮相天宁寺万佛楼

又是一个草长莺飞、骑鹤上扬州的美好时节。

在扬州文汇阁被毁一百六十年后的今天,扬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将商务印书馆出版、扬州国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统筹策划制作、扬州恒通集团热忱捐赠的原大、原色、原样仿制版《四库全书》(文津阁本)入藏天宁寺万佛楼,“4·18”正式亮相。这是《四库全书》问世二百四十年来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重新出版和仿制,这是扬州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千秋巨献,这是传承文脉、润泽后世的宏大建树!这也将成为一个承载古今的文化新地标。

百年梦难圆

数次重印《四库全书》皆夭折

文汇阁《四库全书》颁成于乾隆五十五年,咸丰三年(1853),太平军攻打镇江金山,文宗阁与《四库全书》遂全部焚毁。第二年太平军占领镇江后,随即渡江进克扬州,文汇阁及所藏《四库全书》被付之一炬。文汇阁存世仅七十余年,在七大藏书楼中寿命最短。文汇阁的历史,可谓中国文化沧桑史的缩影,也是扬州文化之痛史!虽然文汇阁早已阁书无存,但一百六十年来,扬州人无不梦绕魂牵,企盼有朝一日能恢复文汇阁,重置《四库全书》。这是文化梦,也是扬州人走向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一次飞跃!

《四库全书》(文津阁本)作为国家图书馆的四大镇馆之宝之一,她从承德避暑山庄来到北京已经有整整一百年了。如今,她像一座巍峨的大山,静静地伫立在国家图书馆嵇古厅,128个大书架,6144只书盒,珍藏着36000余册乾隆中期以前的历代重要典籍,她摄人心魄的阵容,浩瀚无垠的书海,堪称“文化兵马俑”。

近百年来,我们的先辈们曾多次发愿印行《四库全书》。早在二十世纪初叶,大冒险家远东首富哈同提出要印行此书,受哈同动议印《四库全书》打算的刺激,主政商务印书馆的张元济先生不想让外国人专擅其事,立刻呈文北洋政府教育部,申请印行此书,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他特意让岑春煊在他和哈同之间协调,期望与之合作。但哈同刊印《四库全书》并非完全出自真心,所以后来逐渐没有了下文。

继而是法国政府前总理班乐卫,一个狂热的中国文化爱好者,1918年,他向中国政府提出,用退还中国的一部分庚子赔款来印行《四库全书》,对此,北洋政府大总统徐世昌欣然响应,政府专设文化局负责,计划印行200部,拨款30万,又命叶恭绰委托张元济对印刷之事进行具体估算。张元济客观地向政府陈述,原样影印要20年的时间方可完成此举。最好的办法是影印,又有两法,一是选印,一是分批印。1922年,徐世昌下野,此事即告中辍。

1925年,商务印书馆为筹备30周年馆庆,张元济向清室商借文渊阁本,决心以缩印的方式将《四库全书》印行,并在5年内印刷完成,后因曹锟的亲信李彦青向商务印书馆索贿,书无法运到上海。是年底,溥仪被逐出故宫。文渊阁本归于清室善后委员会,张元济失去了合作对象,他的第三次议印又遭中辍。

1925年6月,北洋政府再次与张元济商议印行《四库全书》,双方经过反复协商,终于达成一致意见。以特种本、原大影印、线装三种方式印行,商务方面承诺五年内完成。其中原大影印成书30部,政府支付30万元,用于赠送国外。其他则商务方面自筹自办。一闻此信,法国政府要求预订甲种本5部(即原大本),国内从中央到地方,或要求原印本,或要求缩印本,并且愿意出资相助。一时之间,预订数量达到了70部。就在《四库全书》全部装箱完毕,正拟运沪,发生了直皖战争,最后只好作罢。

就在北洋政府《四库全书》印行之事热闹非凡之时,东北奉天地方政府也欲与争锋,着手成立文溯阁《四库全书》校印馆,以张学良为总裁,还向社会公布了印行的具体步骤。由于杨宇霆被杀,此事就搁置下来。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北平文物危在旦夕,国民政府率先将故宫文物南运,文渊阁《四库全书》亦在其中。因此,国民政府决定利用文渊阁本《四库全书》南下之机,依托商务印书馆来完成这一文化抢救工程。最终,经过两年的努力,《珍本初集》得以出版。对于这次选印,张元济并不赞同,因为这与他多年的理想相去甚远。“初集”两字,寄托了张元济先生对将来的无限希望。最终,在《四库全书》珍本初集出版的同时,他努力地选印了经、史、子、集四种,完全按照《四库全书》原样制作,让皇家典册之秘宝形制从此让外人得以观瞻。这套选本已成为后来人们了解《四库全书》形制的社会广为所见的实物。全套《四库全书》原大原样印行,在当时落后积弱的中国是不可实现的梦想,但对文化梦想的不懈追求是商务前辈的特征。

打造“国书”产业

重印《四库全书》 在扬生根发芽

成大事,必具天时地利人和。文津阁《四库全书》原大原色原样影印工作启动于2002年,2003年得到国家图书馆正式授权和新闻出版总署、中国出版集团的批复,在国内外专家、领导的大力支持,以及投资方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于2005年推出500册缩印本,随后又陆续推出四合一版1500册本及若干专题,2006年,商务印书馆成立一百一十周年时,按原制选印了《四库全书》(文津阁本)四种七册,作为馆庆之礼,也是这次《四库全书》原大工程的肇始。

2007年8月,在北京召开的第一届中国古籍数字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我首次吐露心声:希望用全新理念和现代技术再造《四库全书》,用传统工艺和数字印刷相结合的方式,真实地、高品质地仿制再造,使其化身无数,真正走向社会、走向未来。期待一部《四库全书》永远传承下去,让世代共享。之后三年,我们陆续在扬州按原大规制试印了《康熙字典》《资治通鉴》《盘山志》等数种《四库全书》本,也是在扬州同行的配合下,真正恢复了包背装。通过试印,深深认识到,《四库全书》原大原样印行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图书出版,而是一项前所未有、无比浩大的文化工程。困难和挑战会十分巨大,需要巨大投入、庞大的数据制作队伍、专业的纸张生产及独特生产工艺要求,尤其是需要很专业、高水平的运作、管理团队。

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头脑。2010年初,经朋友介绍,我有幸结识了扬州日报社的主要领导,并三次会商于北京,六次来扬州商讨,达成了广泛的共识,决心共同打造“国书”产业,原大原色原样制作《四库全书》。2012年6月16日,我们共同成立了扬州国书文化传播公司,并在新落成的扬州报业大厦举行了简朴而隆重的揭牌仪式,全部《四库全书》(文津阁本)数据、资金、团队、技术一切就绪,仅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公司的生产就正常开展。

专家审评高度评价

再生式保护 《四库》功在千秋

秉承对历史负责、对后代负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2012年9月16日上午,由中国出版集团、扬州市政府主办,商务印书馆、扬州报业传媒集团、扬州国书文化传播公司承办的“《四库全书》(文津阁本)原大原色原样出版专家审评会”在迎宾馆隆重举行。来扬出席审评会的专家共有10位,分别为: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四库全书》(文津阁本)出版工作委员会主任宋木文;原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专家组组长,原国家文物局局长、原故宫博物院院长、原国际博物馆协会亚太区主席吕济民;中国出版集团党委书记、副总裁王涛;商务印书馆总经理于殿利;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国家图书馆研究员李致忠;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原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秘书长刘东瑞;著名清史专家、北京社科院研究员阎崇年;中国线装书局副总编、《中国出版年鉴》总编辑郝文勉;国家博物馆研究员黄燕生;故宫博物院图书馆馆长、研究员翁连溪。

经对原大原色原样《四库全书》(文津阁本)样书的勘检,对制作过程的深入了解,李致忠代表专家审评组宣读审评意见:“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由扬州国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统筹、策划、制作的原大原色原样《四库全书》(文津阁本),真实而准确反映了原书的内容,精准再现《四库全书》的原貌,所有材质在现有条件下基本接近原书,印制、装订质量精良,实现了原大原色原样出版《四库全书》(文津阁本)的目标,具有重要文物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还因其珍贵性和稀缺性而具有重要收藏价值。”

此次专家审评会的召开,以及审评意见的出具,标志着《四库全书》(文津阁本)原大原色原样出版仿制事宜通过专家认可,进入了全面实施阶段。

这一年多来,扬州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市委宣传部的直接指导,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各方面专家的悉心指导,这是原大原色原样版(文津阁本)《四库全书》得以诞生的力量源泉。这一年多来,公司的管理团队走访了北京、甘肃、沈阳、杭州、南京、镇江等与《四库全书》历史和现实有关联的单位,与有关方面联系洽谈无不倾心而交,这是时代对文化的渴望、追求和共鸣。这一年多来,新闻媒体对我们特别青睐,多次报道我们的工作进展,为这一浩大的文化工程造势。尤其是2013年11月中旬,当两套《四库全书》(文津阁本)印制告竣时,新华社向全国发了一组五张图片通稿,随后《文汇报》《解放日报》《光明日报》《新华日报》、人民网等海内外100多家报纸、网站转载报道。

天宁寺公开展出

再现文汇阁颁藏《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共计近240万筒子页,铺展开来接近1000多公里,可与中国大运河北京到扬州的距离等量齐观。

一套《四库全书》使用宣纸近五千刀,分装为36217册,分为6144函,摆放在128个书架上。如果我们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想必定能成功!

乾隆帝最后一次南巡,也就是二百三十年前,他站在文汇阁前,曾深情地抒怀:“天宁别馆书楼耸”,“文昌永古焕重甍。”(《文汇阁叠庚子韵》)。如今,扬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天宁寺万佛楼重新典藏全套原大原色原样版《四库全书》(文津阁本),原貌展示《四库全书》庞大无比的形制和规模,让这一文化巨制在沉寂深锢了二百四十年后重生、再现,这不仅表达了扬州人对文化的不懈追求,也可以说是扬州文化标志工程。

天宁寺,这座数度兴而复废的江南古刹,其鼎盛莫过于康熙下江南。康熙数次下扬州,于天宁寺情有独钟,行宫规模,驻留次数,都无出其右者,正是因为如此,天宁寺成了一处文化胜景,而不是梵呗缭绕之地。佑文爱学的康熙,首允编印《全唐诗》,扬州书局横空出世。将天宁寺推到极致的是乾隆,他六巡江南,四驻于此,觅地建文汇阁,颁藏《四库全书》,终于奠定了天宁寺和扬州在中国文化坐标中的地位。

文化积累和文化优越感的丧失,对一个城市而言,就意味着丧失了这个城市的思想和尊严。如果那座藏书楼还在,足可以让我伫立楼口聆听数百年前祖先拾级登楼的脚步声。为什么废堆中一隅之文汇阁却让扬州人一百六十年来梦绕魂牵,这就是文化的魅力,它犹如一座灯塔,照亮着人们的心田。

责任编辑:袁思源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