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宝斋-李晓坤

非常有幸的听取了中央党校教授王巍的讲座《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重要论述》。让我受益匪浅,让我进一步清晰明了的懂得“中国梦”形成的脉络。明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的真正内涵。

然而,面对这样的“梦”,我们如何去实现?我们应该具备多么强大的前进动力。只有每一个国民拥有这份强大的自信心,才是中华复兴的前提。作为新闻出版业的我们,更是时刻站在最前线。可是我们做的怎么样呢?柳斌杰曾经说过,“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每年公布的影响世界的一百本书,影响世界的一百种报纸,影响世界的一百条新闻,影响世界的一百首歌曲,很少有中国的,我们的基本不能入围。”英国的前首相撒切尔甚至说过这样的话:“中国不会成为超级大国。因为中国没有那种用来推进自己的权力,从而削弱我们西方国家的具有国际传染性的学说。今天的中国出口的是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这是多么犀利的语言啊!现在的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是屈指可数的军事强国。物质层面而言,中华民族,复兴在即。但在精神层面,却路漫漫其修远兮。放眼世界,尽管有五千年文明史,尽管新闻出版从业人数世界第一,但当下中华文化在在世界上影响力并不大。

物质与精神的巨大落差,让从事新闻出版工作的我们,有了深深的紧迫感。温家宝同志将梦想比作空气一样重要。中国人有中国梦,出版人要有出版梦。数千年以来,人类一直梦想着追求着更加美好的社会。

为了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我们的新闻出版业的先辈为此付出了很多努力。韬奋先生梦想中的期刊是“一个经济独立的刊物,有自由精神的读物”。他高尚的理想与躬行的实践,受到全国人民的高度肯定。每一个从事新闻出版工作的人都应以邹韬奋先生为楷模。

为了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需要激发、集中大家的意见,发现智慧之光,这种“集中”与“发现”,也是出版应有的义务。如何集中大家的智慧?毛泽东同志曾经提倡的“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革命政党,就怕听不到人民的声音,最可怕的是鸦雀无声”;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对中国共产党而言,要容得下尖锐批评”。这些观点,既体现了胸怀,更展示了自信。我梦想出版业的管理者与从业者,也能够有这样的自信。

习主席在《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对广大青年提出了谆谆教诲:一是要勤学,下的苦功夫,求的真学问。二是要修德,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三是要明辨,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四是要笃实,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让社会主义价值观成为每一个人的基本遵循,这是我们视线中国梦,实现中华复兴的基础。这四点既是对青年的期待,更是对中国复兴的期待。

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让我们在激扬青春、开拓人生、奉献社会的进程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章!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